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因地制宜灵活调整 保障学生充足课间活动 内蒙古最新通知→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作者: 编辑:王晓 时间:2024-11-05
【来源:岭上兴安】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课间活动管理,保障课间活动有序、安全开展,确保学生在课间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加强中小学课间活动管理。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各中小学要结合本校实际,“一校一案”制定课间活动管理制度,对课间活动的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场地设施、安全管理、课间巡查、应急处置等方面制定具体要求,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课间活动有序进行。要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坚决杜绝课间禁止学生走出教室活动的情况发生。

       保障课间活动时间

       规范课间活动时长管理,严禁拖堂和提前上课,不得随意缩短和占用学生课间10分钟活动时长,每节课间都要让学生走出教室适当活动和放松,助力破解“小眼镜”“小胖墩”问题,增强学生体质。要科学调整课间时长,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要结合实际,在广泛听取家长和学生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可将全部或部分课间休息时长适当延长至15分钟。课间时长优化调整的学校,学生在校时间要与调整前基本保持一致。要根据本地区季节气候变化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冬、夏季作息时间安排,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活动和交流。

       合理规划活动空间

       各中小学要结合学校现有布局对课间活动空间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利用体育场馆等室内外场地,对不同年级、班级的活动区域可进行适当划分,为活动提供场所。要建立活动场地轮换使用机制,确保活动场所有效利用。要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根据学校规模和学生人数,在室外场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乒乓球、毽球、跳绳、打沙包、跳方格、单双杠等运动器材设备,保证学生活动需求。对于空间有限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墙壁、角落等空间,设置一些小型的益智游戏设施或休闲区域。教学楼内的大厅走廊、楼梯间等公共区域,要合理安排人员流动路线,避免上下课时学生拥挤。

       丰富课间活动形式

       各地各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因地制宜拓展课间活动形式,丰富课间活动内容,提高课间室外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要主动“挖潜”校本资源,设置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微活动区”,支持学生开展花样跳绳、趣味游戏、健身操、微比赛、科普实验等活动,满足学生课间多样化的活动需求。

       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主题班队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教育引导学生遵守课间纪律,避免在走廊、楼梯间等人员密集区域奔跑打闹,有序上下楼梯,文明开展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要保障活动场地的设施设备完好,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要加强室外场所人员值守,对教师值勤区域、岗位职责、时段要求进行合理划分,及时发现和处理课间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自治区教育厅要求,要充分认识到课间活动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全面提升课间活动管理水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中小学课间活动管理作为督导评估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各地各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加强课间活动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及时推广课间活动管理的优秀经验做法,整体提升课间活动管理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