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思南: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天眼新闻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5-01-06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是打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壁垒,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共享的桥梁。
       教育公平,民心所向。近年来,思南县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以强带弱、资源共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建立教育教学联动机制,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差距进一步缩小,让每个孩子都能沐浴公平教育的阳光。
       走进思南县文军希望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不断传出琅琅书声、宽阔平坦的操场不时出现矫健的身影、丰富的社团活动不断丰富着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一张张笑脸无不彰显着学校的“小而美”,这样喜人的变化源自思南县积极开展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办学实践。2023年,思南组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共同体13个,其中小学7个、初级中学6个,让城乡学校“手拉手”,城乡师生“心连心”。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牵涉着千家万户。作为贵州省的文化大县、教育大县,思南县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一体推进、协同发展”原则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共同体,实现县域城乡学校管理共商、队伍共建、资源共享、考评共用,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其影响、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有效提升了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水平。
       2024年6月,思南县各学校举行主题为“聚焦提质增效 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在技能展示课上,教师们讲课条理清晰、课件新颖生动,给大家呈现了一堂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课堂。“今天的教学讨论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未来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确保既能够传授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张悦在研讨结束后激动的表示。
       为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思南县积极推进“全人教育、生态课程、高效课堂”为核心内容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开展联合教研活动、联合教学视导、联合文化建构等,切实缩小校际间差距。截至目前,该县13个教育共同体参与学校数142所覆盖面达100%,参与学生6.4万余人,教师4400余人,牵头学校教师到成员校指导交流240人次,成员校教师到牵头学校交流学习2100人次,开展课堂活动350节次,教研活动80余次。
       值得一提的是,思南县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还积极探索和实践了多种模式。如“四环”教育共同体通过协作融合、高效联动,实现了教师个人成长和教学管理的显著提升。从教十余年的90后教师刘虹说:“得益于‘四环’教育共同体的协同发展,我积极参与各类教师技能大赛,有了更多与其他优秀教师交流的机会,教学能力提升很快。”
       “教育共同体间高效联动、协作融合、一体发展,在促进教师个人成长的同时更促进了乡镇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据思南县文军希望小学校长介绍,结合该校易地搬迁群众子女较多的实际情况,教育共同体成员学校共同研讨制定了个性化教学方式,使得学校整体教学成绩从2019年的全县16所“A类”学校滞后水平,逐年上升至今年的全县第8名。
       教共体的成立,是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城乡学生提供了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五峰”教共体完成学科类、学术类、教学指导、联考、牵头学校送培送教等活动,将集智备课、学科知识梳理、学科优质试题等教学资料与各成员校共享;“阳光”教育共同体建立交流群,将各校活动方案、教学典型案例、办学特色等及时分享;“四新”教育共同体建有学科教学质量检测评估小组,命制检测试题,利用网络阅卷数据开展学科质量分析,共同研究如何有效提升教共体内各校教学质量对策,力求促使各校提升教学质量;“四环”教育共同体成员学校办学成效显著,在市、县教学质量考评中均名列前茅……
       随着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深入推进,思南县的教育事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孩子们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未来,思南县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全县的学子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思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苏畅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