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诱唤自知,指点探规,督促思新
来源: 作者:山东省滕州育才中学,张昌耀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7-05-31

诱唤自知 指点探规 督促思新
——山东省滕州育才中学“三段式”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山东省滕州育才中学  张昌耀
一、背景分析
        育才中学始建于1994年,建校伊始,因依托滕州一中名校效应,便如初升之红日,引领了滕州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一度被教育界惊呼为“滕州现象”,民办教育的“滕州现象”在全省、在全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时间,优秀教师云集育才,人们也以把孩子送入育才为荣,育才中学如同成功的代名词“烙”在人们心中。但因管理机制不科学,过分精确的考核和核算等导致教师急功近利,荒于钻研,恶性竞争,出现了抢时间、压作业,业务上相互保守,管理上简单粗暴,缺乏应有的爱心等负面现象,致使学生学习没兴趣,两极分化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发挥。为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我们在广泛考察、深入探讨、严密论证的基础上,创设了良性竞争的互动机制,制定了具有育才特色的“诱导质疑自学,唤起求知欲望;指导合作探究,点拨方法规律;督导思维训练,力促温故知新”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走出了“以讲为懂,以懂为会,以会为通”的误区,真正做到了“讲练结合,教学并重,倡辨质疑,激疑启思”,活化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彻底改变了过去我教你学,机械训练的状况,学生思维敏锐了,师生关系和谐了,潜能激活了,课堂活跃了,教学效果显著了。
二、模式的提出
         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首先要着力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即要改变过于强调灌输式教学、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因循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实现教学质量质的飞跃,基于此,我们在汲取“问题导学理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理论”以及“掌握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将课堂分成“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和“训练反馈”三个模块,简称“三段式”。
第一阶段:问题导学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导学”即是在老师研究、分析、处理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导学“问题”,通过诱导质疑自学,唤起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在自学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自主学习中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阶段:合作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实施新课改,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就要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老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合作探究,点拨方法规律。
第三阶段:训练反馈
        学后的训练是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化知识为能力的主要手段。通过督导思维训练,力促温故知新,是使学生拓宽知识,发展思维,磨炼意志,提高学习力的重要形式。训练的过程是老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评价提升的过程,也是用训练这种检测方式对老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课堂教学技术流程是:
        展示学习目标→分解成“问题”、任务导学→学生围绕导学提纲自学→抓住疑难,分组合作探究→老师巡视、引导、点拨、评价、总结→随堂训练→达标检测→布置课后作业。
“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明确了老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会学,老师角色的定位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要求课堂教学要达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效果,使全体学生自主学、参与学、紧张学。
三、激活机制
影响各项工作的因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是四个最关键的结合点,他们是推动一项改革的前提和保证。
1、改革学校管理体制,为教学改革保驾护航
        实行分学段管理,采取分工授权,让能干事的、会干事的、敢干事的、乐于干事的有事干、干成事、不出事,对所有领导干部都明确了责任。要求领导干部对课程建设中形成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在态度上要一丝不苟,在听课中对不采用此模式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在要求上要一滴不漏,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实里求新,对模式只可补充完善提高,不可更改;在习惯上要一以贯之,无论是预习课、新授课、复习课、训练反馈课、活动课,均要求按“三段式”模式进行。
        实行“三线三制”管理模式:即在教学上实行“校长领导下的级部主任负责制,级部指导下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制”。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本学科的领跑者、管理员和引路人,全权负责本学科建设及学科教学、科研、教改工作,制定和实施学科建设方案,保证学科整体教学成绩达到或超过学校规定指标;在课堂教学方面,确定学科教改主题和方向,引领教师落实“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改革;在教学管理方面,全权负责教师日常教学工作考核、督导和业务培训,对本学科教师任用有一票否决权;在科研方面,策划、组织系列教研活动,指导相关课题组开展工作,建立学科科研资料库,推出本学科特色课程,负责本学科的校本教材研发等等。在德育上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级部主任负责制,级部指导下的班主任负责制”;在后勤保障上实行“校长领导下的总务主任负责制,总务处指导下的各作业组负责制”。要求“三线三制”的终极目标均指向教学,各部位的工作均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风格。
2、强化主导,激发教师的团队活力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中心地位的确立:“一个带动了一群,个人激活了团队”。在培养“领头羊”的同时,学校同样重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了强化集体备课这一优良传统,防止相互保守,学校完善了激励机制,建立了团队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实行级部、教研组、备课组、班级捆绑考核,淡化个体教学成绩的考核,创设良性竞争的互动机制,保证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具体工作中要求做到:
①保证高质量的集体备课,同时鼓励通过提高课堂效益促进成绩提高的个人冒尖。
②以班级为整体考核对象,考核班主任也考核任课教师,在培育优势学科的同时,不忘促进学科平衡。
③重视大考终结性评估的基础上,关注平时过程考核,使“堂堂达标”、“周周达标”、“月月达标”落到实处。
④既抓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龙头作用的发挥,也注意调动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管理和教研的积极性。
⑤积极推行以基础课件制和堂堂达标作业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努力形成具有育才特色的“精品教案”和各学科“题库”。
⑥严格计划,步步总结反思,瞄准终极目标,扎实推进“三段式”教学模式。
如今,教研组备课、课件制作“百花齐放”,听课、评课活动“百家争鸣”,辨别复杂解疑难,论证商讨寻最佳,教师在碰撞中提高,在教学中相长。课堂教学紧紧围绕“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来优化设计,严格教学过程管理,求实求新,点滴抓起,收到了明显效果。
3、激活主体,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
         只有接受者准备好了,给予者才能出现。每个人都固守着由内开启的转变之门,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假如自己不愿拿出来,任何人也无法开启这扇心门。教师无法改变学生,只能影响学生做事的动机。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先懂学生,再懂教法,最后引导学生学习,从树立信心着眼。三个年级均按照我们设计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初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从最薄弱的学科抓起,定目标、做计划。要求教师激起学生真正的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课堂上极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自由想象的空间,多种选择的机会。教学中遵循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原则,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想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结构让学生自己构建;发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正是在这样一种理念的引导下,各科改革牢牢把握一个核心:“课堂教学必须适合学生。”有了这种教与学的民主,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交流,轻松自如地学习,课堂成为令人神往的乐园。
        在育才,没有对学生简单武断的否定,有的是殷殷关切、赏识激励;没有学生对老师的敬而远之,有的是朋友式的倾心交流;没有对学生优劣高低的区分,有的是对每个不同心灵的尊重;孩子们快乐地成长,“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一切都自然无形、润物无声。
4、引导家长,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学校是一个整 体,对学校每一个员工都要求在日常的、细微的行动中来体现敬业的精神和教育的追求。因此,我们把家长的信任视为学校的生命,把社会的满意看作学校的成功,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用现代一流水准的意识,向社会贡献一流的教育,坚持不懈,求实求新,真正把学校办成名师成长的沃土,英才辈出的摇篮,文化传播的基地,教研课改的先锋;一所社会满意、家长信赖、学生向往、管理有特色、品牌有影响、教育有体制创新的高标准、现代化、开放式的示范性学校。学校要求教师科学引导家长,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采取个别谈话交流、家访、家长会、座谈会、课堂对家长开放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股力量以最小的角度形成合力。
四、取得的效果
      “不同的管理机制必须将产生不同的管理效益。”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的最终工作是传播希望。“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教与学双方均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在教学理念上:教师由绝对权威的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善于引导的课堂组织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逐步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程目标由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并重;教师由教材的被动传播者转变为课程的实施者和开发者;“一刀切”作业、课后作业为主转变为课堂作业为主。
         在教学目标上:教师把尊重带到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把激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教师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把创新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创造。
        在教学方法上:新知识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和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讨论;规律、结论让学生总结;让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在课堂组织上:给学生多一点预习的指导;给学生多一点自学的时间;给学生多一点活动的余地;给学生多一点提问的机会。
在教师方面:对教材由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变为融会贯通,驾轻就熟;对学生由高高在上的先生变为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课堂环境上由简单粗暴变为热爱、唤醒、尊重、理解和包容学生;教学设计由关注教材变为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学习;教学语言由干瘪变为丰富、形象、准确、生动;方式方法由单一变为多维。
        在学生方面:由自我封闭变为开放、合作;由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提高能力;由死记硬背变为乐于探究、善于思考;由机械训练变为勤于动手;由恐惧变为自信、勇敢、坚毅;由冷漠变为好奇、关爱、诚实、责任。
五、引起的反思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对一所学校更是如此,但创新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为铺垫,“三段式”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忙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挤时间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学反思和总结没有上升到理论层次;部分教师还只停留在“教书匠”的位置,没把自己放在做“教育家”的高度;对课程进行研发,教育、教学的科研含量较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不能全盘计划、详细周密,更没考虑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故而为许多“无法预约的精彩”没留下应有的空间。
         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亟需研究: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学习上的“天下第一关”,是学生体验、思考、温故、知新的基础,培养好了预习能力,学习就成功了一半;学生的质疑能力是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要不断探索出培养学生课前质疑、课中质疑、课后质疑的能力,推动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然后生成新的问题;重视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并将其列为重要的课堂评价标准,鼓励学生进行“自学-备课-讲授-反思”的反复锤炼,勇做“小先生”;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命题能力”放手让学生自拟试题,自主组织考试,在“自主命题-互抽试卷-合作批改-自我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超越意识,诚 实合作精神。
         改革需要代价,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需要全校各部门的协同配合。相信,有我们全校上下的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大胆实践,有省市教科研专家的帮助指导,被列为山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定能蓓蕾绽放,硕果充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