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开辟一方净土,打造精品民校
来源: 作者:石河子东方学校校长--谭学东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7-05-31

一、东方变革“三部曲”
1、公办
        东方学校的前身为“石河子八一糖厂中学”。曾为部级先进学校,其目标教学享誉天山南北。
但到九十年代中期,学校陷入困境。我临危受命,出任“末代皇帝”。
2、国有民办
        糖厂破产后,师市决定糖厂中学“自生自灭”。我二话没说,咬紧牙关,含着眼泪,带着全体教职工浴血奋战,使糖中这个“弃儿”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并迅速从困境中崛起,学生由400人猛增至1500人。高考在以前连续三年剃光头的情况下,我就任校长第二年就名列垦区前茅。习学军、李鸿翔等一大批优秀学子,从糖中跨进清华、北大等全国知名学府。高考上线率连续六年高达98%,我也被誉为“创造高考迹的人”。与此同时,老师们的工资也翻了一番,我也成了“百万富翁”(实为付出的“付”)。
3、民办
        2003年5月,由于种种原因,东方学校果断与“国有”告别,脱胎换骨,实行彻彻底底的“民办”。我赤条条的一个人,带着愿意跟我走的十几把赤条条的枪,扔下几百万“家产”,不带一砖一瓦,一个纸片,一根毫毛,离开了我那为之奋斗了二十年的糖厂中学,去开辟一方真正属于自己的净土。
苦心人,天不负。终于,一座占地126亩,可容纳2000人的寄宿制民办高中,于2005年9月又奇迹般地在开发区拔地而起,东方学校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也重新成为“焦点人物”。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青山”就是东方学校的“一三五工程”,即:开辟一方净土,达到三个高度,创设五种效应,打造精品民校。
“咬定”是一种执着。打造精品民校,需要这种“执着”。生命在执着中闪光。
1、开辟“一方净土”。一所精品民校,首先应是一方净土,她不但要洁净、宁静,更要纯净。前两者可算物质文明,后者堪称精神文明。
洁净:无异物,无异味,无污染,绿色环保的花园。
宁静:无吵闹,无喧嚣,无污言秽语,修身养性的乐园。
纯净:无贪欲,无邪念,无纷争,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
民办学校的人,尤其是校长,断断是个“三无产品”。有贪欲,有邪念,好纷争的人,是断断办不好一所学校的,特别是民办学校。
学校怎样做到纯净?我主张: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并非老子专利,学校管理者也不妨一试。
它是一个状中结构,中心词是“治”。“无为”而能达到“治”,当为管理者的妙招,堪称管理的高层次、高境界。
显然,“无为”不是碌碌无为,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窃以为,管理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人治、法治、德治(或曰“自治”)。人治、法治可算作“有为而治”,德治则可称之为“无为而治”。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重人治,轻法治,无德治(即使有,也是畸形的、变异的)。其结果只能是:人治摧残了人性,法治戏弄了法律,德治泯灭了德性。
今天,我们真正到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关键时刻了。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已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谁若想逆历史潮流而动,仍去搞什么人治,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诚然,依法治校是一股潮流,一种思想,一个方向,甚至可以说是一把利剑;但是,法是人制定的,人掌握的,人运用的。如果这个“人”很缺“德”,那么依法治校也只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空想,一声干瘪的叹息。所以,还是要德治。
古人云:德,得也。把“德”与“得”巧妙而有机地结合起来,足见我祖先对“德”的重视。
        你想得到么?想,好!那你首先须有“德”!只有首先有了“德”,你才有可能有所“得”——得到理解,得到支持,得到拥护,得到爱戴,得到尊严,得到荣誉``````一句话,你才有可能得到你想得到的一切。
而这一切,是靠规章制度、行政命令、督促检查、评比奖惩乃至管卡压等“硬管理”得不到的。
         相对而言,“德治”是软性的,亦可称之为“软管理”。较之硬管理,软管理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管理,也是一种更有效的管理,尤其在今天,在学校。
人们常说,管理者要有人格的魅力,或曰人格的穿透力。这恐怕指的也是“软管理”。
        我以为,人格的魅力不是所有的校长都有的,但我们一定要向这方面努力,下决心显出一点魅力来。其实也很简单,只须做到两个字:正和硬。按通常的说法,“正”是就德而言的,即人品要正,思想要正,心理要正。所谓“正人先正己”,大概也是这个道理。而“硬”呢,则是从胆、识、才等方面来说的。换句话说,那就是:你不仅嘴要硬,手要硬,脑子更要硬。
         所谓“嘴硬”,就是指我们作校长的,说话一定要管用,要算数,说“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亦不为过。不要轻意说话,轻意表态;一说话,一表态,就要石破天惊,有点轰动效应。做不到,你就闭上嘴,让你的助手、你的部下去说去。校长是学校的灵魂,“灵魂”信口开河,还会“灵”么?人们为什么讨厌开会?一言以蔽之,我们这些“当官的”说得太多了,太滥了,没有多少价值了。你能不能来点求异思维,不开会或少开会,让人们有一天转而盼开会呢?能做到吗?答曰:能!同行们不妨试试。
        “手硬”,是说动手的本事硬,即实践能力强,教学能力强。我的观点,好校长首先应是一个好教师。你不会教学或教学成绩平平,你是硬不起来的。请记住,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是要有点功夫、本事的,否则你就会“枉为人师”。
“脑硬”,就是要点子多,点子活,点子新,点子管用见效,是学校其他人所不能企及的。这是“决策”方面的硬度。校长的决策,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成败兴衰,不可等闲视之。校长们常呼吁“五权到位”(即拥有决策权、指挥权、人权、财权、奖惩权),其实有一权就足够了,就是真正地名副其实地拥有决策权。问题是在我们拥有决策权后,该怎么使用它。草率拍板,乱点鸳鸯谱,婆婆妈妈,犹犹豫豫,左顾右盼,首鼠两端等等,都不可能有正确科学的决策,更不用说有超前创新的决策了。正确科学的决策,超前创新的决策,取决于你脑袋的硬度,即是说,如果你有敏锐的思想,独特的思维,广阔的思路,准确的判断,严密的推理,审慎的论证,超人的胆识,你就可以高屋建瓴、果断决策了,你人格的魅力也就平添了几分光彩。我们学校每作出一个重大决策,都给我们学校带来新机,带来效益,都使我们学校迈上一个新台阶,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当然,有时也免不了要辅之以法治,你讲德,他缺德,怎么办?最好是德法兼治。韩非子曰:“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人主者,以刑德制臣也。”此乃“无为”中的“有为”,于今不无借鉴意义。
倘若我们的学校真正“无为”而“治”了,开辟“一方净土”也就水到渠成了。
2、达到“三个高度”
⑴、高品位
⑵、高质量
⑶、高效益
        这里,我着重谈谈“高效益”问题。效益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民办学校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根本,是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一根本,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其他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始终恪守这样一个信条:眼睛总盯着钱的人,永远没有钱;心里没有钱的人,袋子里总有钱。这是上帝的安排,是辩证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社会效益就是天时,就是地利,就是人和,或者说就是人气。 人气旺,则财气来,名气成,势气壮,底气足。一个学校若人气、财气、名气、势气、底气这五气俱备,何愁没有高效益?定然会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3、创设“五种效应”
⑴、品牌效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的“仙”和“龙”,就是品牌。若我们的校长、老师乃至学生都是“仙”,都成“龙”,民办学校这座“山”,这汪“水”,就一定会出“名”,就一定会显“灵”。
⑵、政策效应
        政策比资金和土地重要,比胡萝卜加大棒重要。这是至理名言,校长必须时刻铭记在心。
⑶、宣传效应
        “枪杆子,笔杆子,夺取政权靠这两杆子,巩固政权靠这两杆子。”耍笔杆子重要,——宣传重要。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耍嘴巴子重要,——宣传重要。
⑷、承诺效应
        一诺千金。一诺“五万”(我校史家宝2004年获文科状元,学校当即兑现承诺,奖励五万元)。
⑸、创新效应
        创新难,创新有风险,创新可能付出代价。但我们别无选择,务必创新。
我的“不按规则出棋”,应该说也是一种创新。
大凡有所作为的政治家,都喜欢不按规则“出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这在军事上叫出奇制胜,在心理学上叫创新思维,或曰求异思维。管理上的“奇”、“新”、“异”,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陷入困境、处于被动的时候,不按规则“出棋”往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想当初,我临危受命时,学校可说是千疮百孔,积重难返。生源严重流失,声誉一落千丈;连续三年高考“剃光头”,高一被迫停止招生;整个中学部,在校生不到90人,最少的班仅剩9人,并在继续外流;许多中青年教师纷纷调走,学校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一时间,糖厂中学成了校内外、厂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大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味道。
        面对这个烂摊子,我能按规则“出棋”吗?若按常规办事,学校最多还能维持两年,到时我将真正成为“末代皇帝”。因此,我以进油锅、下地狱的胆量,采取了一系列不合常规的办法,坚持不按规则“出棋”,用我当时的戏言说,就是“烂学校烂办法”。比如:教职工严重超编,却高薪外聘名师,借他山之石以攻玉;资金十分紧缺,却重奖优秀师生,大幅度提高课时工资和班主任津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厂里经济不景气,却自己提出不要厂里一分钱,果敢地从厂里剥离出来,自谋出路;三年高考“剃光头”,却异想天开要办高考补习班,想当“第一高考大户”;招生受阻,反而提高分数线;教师受罚,改后罚金退还;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实施“模糊战略”,如奖与不奖,罚与不罚,坐班与不坐班,检查与不检查,等等。使教师们始终像飞鸟、火车、流水一样,具有充分的自由,但他们又必须凭借空气,凭借轨道,凭借河床,才能有所作为。这叫做自由与纪律的辩证统一。
        创新思维的反面是定式思维,不按规则“出棋”的反面是“照章办事”。思维一旦定式,办事一旦照章,定会事与愿违,难成气候。譬如,教师外出代课,本是学校的光荣、教师的自豪,因为只有“拳头产品”才能打得出去。学校能打出几个“拳头产品”,既添了“产品”的光彩,又抖了“厂家”的威风,何乐而不为?而你硬是要“定式”一下,“照章”一回,规定什么什么,否则就怎么怎么。结果呢,弄得我们这些“土皇帝”很是尴尬,何苦呢?试想,你能管得了么?能外出代课的都是什么人?学校乃至贵地区究竟能数出几个?你知道么?他们举足轻重,是学校同时也是我们整个地区的宝贵财富哇!你惟有善待他,尊重人,理解他,信任他,支持他,他才会为你所用,为学校尽心尽力,进而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达到双赢。
        又如优秀教师要调走,校长是放还是不放?我的态度:放,毫不犹豫地放,即便他是“二八定律”中的“二”,也放!来去自由!扪心自问,不愿留校的责任不在他们,而在我们这些校长。本校长没有魅力,吸引不了人才,咎由自取,活该!“士为知己者死”,我们校长首先要做到。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政策留人,待遇留人”,只不过是那些留不住人的人的一个美丽的借口。
        当然,我主张不按规则“出棋”,并不是没有规则,不要规则。规则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按规则“出棋”则是一种主观行为,这也叫做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
有规则,但又不囿于规则;突破规则,但又不否定规则,这才是不按规则“出棋”的真谛。惟有领悟这一真谛者,方能做到“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否则,将会碰得头破血流,落个贻笑大方的下场。
以上只是我的一种理想(或曰理念),一个目标,一点做法。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欢迎各位领导和同仁光临东方学校指导,东方学校定会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每一位贵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