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科教一体之路,促进学校新发展
黑龙江省黑河二中 王健
在新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人类正在走向知识经济,运用智慧提高劳动的科技含量,和不断创新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一个人能否发展进步成功的关键。那么,作为一所学校怎样顺应时代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答案是明确的,那就是走科教一体之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将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开拓和创新。
近年来,我们学校坚持科学管理,坚持走教科研一体之路,坚持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本着这一办学方向,学校增强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科研的管理力度,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主,在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推进教育科研向前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转变观念,增强教育科研意识
开展教育科研是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学校校长来说,在学校管理中,既要当好行政领导的角色,也要当好教育专家的角色,更应做好教育思想上的引导,只有行政角色与专家角色结合的很好的校长,才是优秀校长。对于教师来说,再向过去那样按照固定的程序复述教材,也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了。“重塑中国人”,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迫切地呼唤着教师的创新智慧。教师不再是一名简单的“传授者”,而应是一名探索者与创造者。
二、分层落实、建章立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为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的状态,引导学校进入变革的状态,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使课题研究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保证课题如期优质地完成。我校成立科研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具体工作,组建以校长─教科室─教研组、课题组─任课教师、课题组成员为体系的研究网络。制订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修订,使之逐步成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本制度明确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评审小组”、“课题组长”和“课题组成员”的职能;规定了课题管理的办法;强化了课题过程管理的机制;制订了教科研奖惩条例。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以人为本、加强科研骨干队伍建设。
我校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优化教师素质,建设了一支富有敬业精神、业务精良、务实进取、勇于创新的科研骨干队伍。师德建设是“以德治教”为基础和核心。首先,学校将师德建设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始终严把师德观,要求教科研的骨干首先是一名师德高尚、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因此,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塑造教师的师德风范,是我校教师素质培养的核心。
其次,学校探索了培养教科研骨干群体的一般规律。
1、执着于学。教师们形成了这样的风气,即学中研,研中学。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学理念,学实践,针对所教学科,针对自己的个性差异,学中思考,学中交流,学中实践,学中总结反思,学中求得提高和发展。
2、专心与教。教师们立足于本岗,科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即教中研,研中教。以课题为先导,以学年、备课组为单位,以学科为体系,开展一课同设活动。即针对一个课题,一份个案,一个问题,一点启迪。教师们各自拿出自己的方案,研究商讨实践后,定出最后的方案。教师们解决问题的办法依据课堂实践,教师们论证课题的策略依据于课堂实践。 科研目标扎根于课堂教学,立足于课堂教学,延伸于课外,涉猎于更广泛的生活空间。教师们于一线教学中获得自己的感悟,于一线教学中论证自己的收获,于一线教学中不断丰赢自己的科研羽翼。
3、落实于说。教师们在科研中注重实践过程及成果的表述,即说中研,研中说。说课、评课、点评、论坛。通过各种机会,不同形式的表述,使教师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教学行为更自觉、更清醒、更有创新、更具理性。
4、潜心于写。科研工作过程中注重积累,注重反思总结,即写中研,研中写。鼓励教师们写教学设计、个案分析、读书笔记、反思、教学随感、阶段总结、论文报告等,教师们在主动探究中,不断提升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质量。
四、构建平台,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如何有机地进行整合,关键是要寻找适合它们自身发展的平台。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因此,我们以课堂为平台,树立“科研走进课堂,科研融入课改”的理念,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每学期我校都举行两次全校课题研究活动,确定研究主题,精心设计方案,认真施教,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青年教师还开展了会课活动,通过上课、评课、写教学后记,推进了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学水平,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五、抓住重点、专题研究、促进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本着面向实际,贴近教学的原则,准确抓住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研究专题。如:教育部重点课题的子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对现代中学生生理、心理、兴趣、爱好等特点的了解,从校园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进行潜心研究,他们本着让面面墙壁说话,棵棵草木育人的原则,与我们的总务后勤人员一道把学校的室内外环境布置得丰富多彩、耳目一新。课题组成员们还针对我校学生爱吃零食,爱扔废物的现象,开展了“纸屑我不丢,我来捡,责任我不推,我来揽”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取得可喜的成效。通过此课题的开展,师生文明程度、自身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现了对学生从他控到自控,从外控到内控的转化过程。
省级重大子课题《家校合作教育研究与实践》,注重以“家长为主体,学生为桥梁,学校为主导”,开展研究工作。课题组参与“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了解学生生活环境,家长的教育忌讳,在近距离的接触中,达成真诚的沟通。课题组参与学校举办的“家长开放周”活动。课题组成员主动与家长交流,一起听课、评课。把过去闭门搞教学变为全社会参与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家长们的协管职能。使学校和家长建立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
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着眼点应落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上。用不让一个后进生掉队来体现面向全体。特别是针对我校学生两极分化较严重这一现象。学校始终把厚爱后进生作为科研重点,具体措施为:1、要求教师做深入细致、形式多样的思想工作,对后进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2、制定《控制流失生规定》严格控制学生流失,出现问题不能评模、提干、晋级;3、把“如何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作为学校的科研课题;4、教学上因材施教;5、每个教师与后进生结帮教对子,制定计划分析原因,确定转变目标及帮教措施;6、成立家长学校,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7、设立后进生进步奖,教师转差奖。通过这一课题研究,学校学生入学率100%,严重劣迹现象学生逐年减少。学生文明率99.7%,优秀班集体50%。
六、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科研档案。
只有加强教育科研管理,才能确保教育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学校制定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的科研工作总体规划和目标,进行目标管理。为保证教科研工作的落实,学校制定了教科研规章制度,进行制度化管理。学校还制定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将教师科研工作情况纳入教师个人学年考核、职称评定中去,进行量化管理。鼓励教师参加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自身素质。
学校重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注意收集整理积累科研材料,建立健全科研档案。对课题的过程材料力求规范管理,首先,要求课题组成员注意积累并及时归档,限时上交档案材料。档案分课题、分类别定期装订入档,尽可能保证档案规范齐全 。其次,学校要管理教师成长记录簿。教师成长记录簿是教师成长的记录,它记录着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感受与顿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一个教师记录簿就是一段教师成长历程的缩影。就像一面镜子,是教师真实成长的反映。教师成长记录簿也记录着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学校目标的理解;记录着教师对自我教育教学的反思性评价;记录着教育管理者和指导专家的建议和评价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成长记录簿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板块:
教学(教师作为教学者的角色);学习(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角色);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
反思(教师作为反思者的角色);评价(教师作为评价者的角色)。
总之,我校的科研特色是:领导带头真抓实干,教科研结合,以点带面。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只有靠科研,才能求生存;只有靠科研,才能求发展;也只有靠科研,才能增效率。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校全体教师一定会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充实自己。深化教育科研,强化教育管理,细化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以人为本,走科 教一体之路,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创建新型的现代化教育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