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儒家之精粹 开辟德育新局面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二中学 郑海燕
在新形式下怎样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来弘扬儒家思想精华,取得德育工作的实效呢?在实践中我们围绕儒家德育思想原则,并结合学校德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探讨。
一、立志乐道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谈的都是立志问题,就是要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解决前进的动力。一个人应当确立怎样的志向呢?孔子提出:“志于道”,并且达到“乐道”的境界,就是要立志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政治信念、心甘情愿为之献身,死而无撼。解决立志乐道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小不忍,则乱大谋”。说明一个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应迷恋于物质享受,更不能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毁掉了前途理想。
上述儒家道德教育原则,指出了德育工作中解决立志乐道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学生正确处理远大理想与眼前利益的关系,远大理想与物质享受的关系等。对于学校德育来说,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据此,我们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提出了以“立志成才”为主题,以“理想教育”为主线的活动,从“为谁成才?”“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如何成才”等几方面入手,将立志成长教育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同时,我们从小处入手,从情感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自我激发立志。如亲近黑河的文化和生活,具有热爱黑河的心灵;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尊敬国家的心向;了解古今中外伟人的事迹,树立心中的榜样楷模;开展“两史一情”教育,知道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做一名中国人而自豪;了解改革开放给黑河开发区、给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教育学生热爱黑河、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促进学生树立做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远大志向。通过一系列活动,有利于我们把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家长望子成才的期待和学生渴望成才的愿望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增强了立志乐道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仁爱为怀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儒家非常重视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教育,主张仁爱为怀,强调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应该说,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跟儒家的“仁爱”“重和”思想精粹是一致的。特别是当今面临“亲情疏离”、“信任危机”、“道德真空”、“私欲膨胀”等问题之时,儒家思想精华的现实指导意义就突现出来了。
儒家学说认为,只有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是有道德的。人的道德,首先来自家庭,所以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有“孝”、“悌”的观念。目前我国家庭逐步步入独生子女阶段,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偏爱,滋长了傲慢、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气。小孩子在家中往往以“小王子”、“小公主”自居而唯我独尊,不听家长正确的意见,不注意对父母兄长的尊敬,不注意与人的友善合作,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在教育学生理解“孝”、“悌”的含义时,要求学生尊敬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见,友爱同学,跟朋友建立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
为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仁爱”教育,我校在教育活动中强调以正面教育为主,以学生实践体验为主。如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孝亲敬长”专题活动;母亲节开展《我心中的妈妈》演讲会;结合“五·四”青年节开展“手拉手、献爱心,共享阳光”扶贫结对活动。号召大家伸出热情的双手去帮助家庭生活困难的贫困生。组成了“一帮一、多帮一”对子。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在此项献爱心活动中,教师走在了前列,许多
三、自省自克
道德修养的核心是要自己的内心世界符合社会公认的准则和规范,因此道德贵在自觉,也就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经常提到的养成教育。孔子特别强调要从我做起,一旦与别人发生矛盾,首先要“求诸己”,寻找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要求学生遇事要自我省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注意在平时培养学生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等正确的观念和辨别能力。孔子“克已复礼为仁”的思想,则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善于自我约束有利于维护公共道德,这也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儒家提倡的是“君子”理想的人格,这种人格表现为“温、良、恭、俭、让”的风范。我们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儒家思想的精华,是针对青少年特点制定的一种要求,一种约束和一种规范。而近年来相继在广大学生中宣传“社会公德四字歌”,同样闪烁着儒家道德思想的精华,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为保证学生的养成性教育取得实效,我们学校狠抓学生规范管理,通过对“守则”和“规范”的学习,通过每周一次的文明班评比,通过每月一次的《行为规范》综合测评,通过对“社会公德四字歌”的诵唱领悟,通过“明礼诚信、学会做人”主题班团会的经常性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品德规范教育中懂得了自己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逐步树立了做个守规范,讲公德的好学生、好公民的意识。与此同时,我们举办了“文明妙语”的征集、“爱我黑河,清洁环境”等环保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更真切地体验到做一个好公民的重大意义,使 我们的德育教育 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过迁善
道德教育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发扬优点、长处和克服困难的过程,而关键点是对待缺点、错误的态度。有的人有了缺点错误竭力掩饰,而另一种人有了缺点错误不怕别人知道,而是决心改正,不再重犯。我们希望犯了错误的学生经过品德教育能有后一种效果。孔子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过则无惮改”,“过而改之,不为过也”,这也就是说,人难免犯错误,只怕犯了错误不改,改了就好,不能抓住不放,才有利于人的发展。就是西方传统文化下的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改过迁善、成就大业的事实也给此有力佐证。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由于中学生的认识能力不高,自制能力较差,经常会出现一些小错误,特别是个别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向来不端的学生,更是让教育工作者颇感头痛。 为了帮助有缺点的同学,我们学校秉承儒家“过而改之,不是过也”的态度要求教师和学生干部正确对待他们,坚持正面引导、正面教育为主。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以和学生交朋友为前提,教师开展帮扶后进生、厚爱后进生活动,每学期写帮教计划,进行家访,填写后进生家访反馈表,以加强沟通为途径,以感情共鸣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而激发其改过自新的积极性。通过自省自改的过程,也使学生提高了对何谓“真”、何谓“善”、何谓“美”的认识,激发学生向善求真求美的原动力。
五、刻苦锻炼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著名思想,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这些儒家思想精华曾经教育和鼓舞了我国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鞠躬尽瘁,名存千古。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倡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敢于直面挑战的大无畏精神,同样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指出:“要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人才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我们应该深刻领会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正是对儒家思想“刻苦锻炼”的创新和发扬,郑重指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几年前,中日小朋友在《夏令营中的较量》也警醒我们应重视挫折教育,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学生自我磨砺、自我锻炼的机会。如结合春游、秋游活动,在“雏鹏德育基地”、“青少年磨砺基地”开展挫折教育、磨难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团结协作教育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大无畏精神。我们还通过让学生“走过长征路”、“勇攀高峰”等高强度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活动,培养学生“不向困难低头,敢于直面挑战”的英雄气概,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人格。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在实践德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儒家思想的精华一脉相承。用它去熏染、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优秀品质,培养学生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高尚情操。这也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