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本教研工作 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 黎 世 忠
摘 要:本文就“校本”和“校本教研”问题作了较好的论述,对在学校中如何切实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如何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培养教师,促进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等方面做了理论上的论述和实践上的探究。
关键词:校本教研 教师素质 队伍建设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如何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已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现就校本教研工作和当前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谈点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予以指正。
一、“校本教研”之我见
“校本”就是以校为本,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为了学校。就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第二,在学校中。学校发展只能是在学校中进行,要靠学校的自我觉醒、自我努力、自我提升。只有植根于学校的生活、贯穿于学校发展过程,并被所有教师认同、所追求的教研改革才能成功。第三,基于学校。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校长和教师,他们拥有真正的发言权,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对学校发展负有最直接的责任,要把校长和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命运有机地联系起来,引导他们从学校实际出发,规划学校、发展学校。所组织的各类教学研究、业务培训及设置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
“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教研”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第一,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学校成为教研活动的主阵地;第三,教研活动着眼于解决学校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第四,教研机构、专家是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
二、切实加强校本教工作,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1、校长带头,全员参与,使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在学校里,校长应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是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身体力行者。如果一个校长不关心专业问题,不关心教师有哪些需要,不关心学校根本制度的建设,在教学上,专业问题上没有建树,那就没有威信,没有尊严。所以校长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成为整个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专业带头人。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要注意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研究人员等各方面的作用。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同时,校本教研工作还要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专业研究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工作,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经过各方齐心协力,共同研究,齐抓共管,校本教研工作定能落到实处,而不会出现走过场的局面。
2、以重点课题研究为龙头,深化校本教研工作。2003年5月我校申报的课题《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研究》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领导小组批准立项,并于2004年4月初顺利开题。该省级课题核心研究人员有10位,学校有80%以上的教师参加了该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已有几位教师已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由于该课题的龙头作用,确实吸纳了绝大多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使我校教师整体水平得以提高。学校还出台了《课题管理和成果奖励办法》,把科研工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有力地促进了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3、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校本教学研究。我校是市级示范性高中,又是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具有一流的教育技术设施。在强化校本教研中,我们十分注意发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每周确定2~3个晚上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师学习计算机操作和其他多媒体操作。要求各备课组,用电脑集体备课,设计教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组织教研组以新课改的精神,就“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讨论。就“如何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极大地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同时使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4、全员参与校本教研活动,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师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对教师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希望我们的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希望我们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由此可见,江泽民同志所期望的教师素质结构应当是政治思想素质过硬,教书育人,愿意献身教育事业,即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更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精神境界,还要有扎实的本专业基础知识;不仅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创新教育等教育理论知识,而且应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及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教师发必须热爱并尊重学生,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合作和奉献精神。教师还要有积极的自我发展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勇于反思、改进和提高,一般来说,教师在短时间内能达到上述要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则可解决上述诸多问题,因为活动的开展能激发教师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教师间、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之间的接触增多,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我们坚信,随着校本教研的不断深入开展,每位教师都会得到很好的磨炼,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将会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光军,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问题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5.2,50-53。
(2)留爱迪,推进教研机制改革,强化校本教学研究;教学与管理,200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