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的平台
山西省荫营中学校长 弓月挺
我校专任教师中五年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三年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青年教师是创建优质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我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一、用学校的办学思想引领青年教师自主发展
办学思想是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主张与本校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信仰、一种观点、一种境界。办学思想作用于学校发展的始终。它有序地排列组合而又纵横交织在一起,并随着不断发展的理念、内容和目标而提炼和更新。我校青年教师从执教开始,学校就把办学思想的渗透放在培青工作的首位,促使青年教师早日进入“人校合一”的境界。
例如:百好托一好。
事实上只有百好方能托一好,只有围绕学校教学中心的方方面面的工作的百好,才能有教学质量这“一好”的定位。学校不能单纯地着意追求教学质量、设置标高和编置程序,这样做往往会陷入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困境。我们潜心体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的道理。不论是学校管理、德育、教学、基建、党建、培青、名师工程,还是教育科研、学生文化、体育卫生、监督评价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扎实有序。也正因此,我们才能迈着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成为一所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学校。
再如:德育无痕。当教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就是德育无痕。德育工作需要给学生提供感性环境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感悟德育思想,从而实现“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标。德育工作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我们主要是通过“做”来完成的。衡量德育效果的标准,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德育行为,而是看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看是否做到知行统一。德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仿佛是春院之草,“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久而久之是满园春色或是关之不住的满园春色”。
我们真正的生命是我们的思想。领导,是率领所属并朝一定方向前进的人或集体。管理是管的强制与理的疏导的统一体。创业难,守业难,锦绣伟业更难。一批名师就是一所名校,要让教师生命的精彩延续。科研是一条幸福的大道,课堂是两个完整生命作用的过程……我们坚持让青年教师深刻体会学校发展中践行的这些办学思想,使其成为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二、用学校的考评制度促进青年教师自主发展
“事情不会自己发生,而是被导致发生的”。“假如一艘船不知驶向哪个港口,则吹什么风都没有用处”。因此,我们用“三评一量化”考核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导航,通过考评激励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有存在感、重要感和紧迫感。
“三评一量化”包括:学校中层以上领导集体(以下简称“校长”)评教师、教师评教师、学生评教师,教师量化四个方面。即:校长评教师,中层以上领导根据受评教师的德、能、勤、绩四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分;教师评教师,全体教师参加,每人给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体教师的德、能、勤、绩(同上)综合评分;学生评教师,由任教班级学生从职业道德、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个别辅导和教育教学效果五方面为教师综合评分;教师量化,由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及优秀教师代表组成评教小组(一般为十五人),在校长领导下,根据受评教师的学期计划、总结、考勤、工作量、教案、教研教改成果及获奖情况等综合评分。
“评教”结果按2﹕2﹕3﹕3的比例,计算总评分。即:总分=校长评分(满分100分)×20%+教师互评(满分100分)×20%+学生评分(满分100分)×30%+教师量化评分(满分100分)×30%。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其中优占15%,良占30%,中占50%,差占5%。根据评教结果,我校给予教师以名师、可教师、准教师等不同档次的课时津贴。“评教”中被评为差者,将被转聘到教辅岗位,待条件成熟后,再转至教师岗位或调离本校。
通过正确评价青年教师的德才表现和工作业绩,为青年教师受聘任教、晋升职称、实行奖惩等提供依据,从而促使青年教师的师德师能迅速得到提高,走上了自主发展之路。
三、用学校的人文关怀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
青年教师朝气蓬勃,踌躇满志,他们正处在事业的起步阶段,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为了让每一位青年教师热爱充满智慧的教育事业,满足他们精神、生存、安全、交往、尊重、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过上有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我校在生活和工作方面给予了青年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我校专门成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领导机构,对青年教师做到在政治上严格要求,组织上积极培养,工作上真诚帮助,生活上热情关怀。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作用,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党章,通过开展党员和青年教师结对子活动,不断扩大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对条件成熟的积极分子发展入党。近三年间,我校党支部发展或转正入党的青年教师共17名。
建立由师德高尚和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级职称以上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的导师制度,签订三年师徒协议,要求三年及三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都要主动拜师学艺。徒弟要虚心向师傅请教,每学期从计划、备课、听课、讲课、命题、阅卷等几方面制定拜师计划,要坚持每周听师傅一节课,请教一个教案,每学期请师傅审查一份考题。保证从师三年,期满合格出师。师傅坚持每学期审阅徒弟的工作计划,每两周听徒弟一节课、批一个教案,每学期审查一份考试题,加强对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指导,并定期进行总结。“师向徒,诲人不倦;徒向师,学而不厌”。学校对各师徒的帮带情况跟踪检查。徒弟在三年期满出师之前要在全校讲出师汇报课,展示出师教案和总结论文。经学校组织评审委员会验收合格方可出师。
我校为青年教师提供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的机会,使青年教师感悟“体验就是最好的教育”的哲学信念,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步伐。近年来,我校先后组织青年教师赴北京、天津、忻州、长治、大同等地考察学习。大胆选拔和任命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处室主任、年级副主任等职务。每年有十名青年教师被安排承担高三年级的教学工作,给青年教师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以实现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学校教学工作的大循环。组织师德报告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观摩和借鉴。丰富青年教师业余文化生活。图书馆、阅览室、作品展室、心理舒展室、乒乓球室、书画室、舞蹈室、健美室、排练室、琴房、器乐室、棋牌室、影视欣赏室、电视厅、塑胶运动场等设施设备为青年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活动的平台。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为青年教师创造较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为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配备工作手机;宿舍配备书柜、床头柜、衣物柜等生活设施;对就餐教师实行就餐补贴等。在去年我校解决的68套职工住房中,凡申报住房的青年教师,全部解决。另外,每年我校都会不定期地邀请如医院、银行、网通公司等单位的青年职工来校进行联谊活动,加大青年教师与外界交流接触的机会,帮助青年教师解决个人婚姻问题。
成功学校的关键在于提升人气。青年教师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需要学校用真诚和热情来点燃。
四、用“十个一”培青工程,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素质
从荣誉和待遇上讲,我校实行不同档次的课时津贴,就是要体现学校对名师的关心和重视,就是要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挖掘青年教师的潜能,鼓励青年教师成名成家,以实现我校“名师培育名生,名生托起名校,名校养护名师”的三名战略。
一套书: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订阅一本与教学相关的教学杂志,品读一本中外名著,以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如分发给青年教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哈佛女孩刘亦婷》、《赏识教育》、《当代教育学》等书籍。
一节课:要求青年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并写好听课评价和感悟。听课可跨年级、跨学科。学科组长每学期必须听完本学科每一位教师的课,年级主任每学期必须听完本年级每一位教师的课,并做好记录、评价指导。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承担校内外的公开课、示范课,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一篇稿:积极开展同科教研,集体备课,使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寻找研究课题。每学年研究撰写并在《荫中教育》上发表一篇较高水平的论文。近四年间,印刷校刊《荫中教育》16期,共刊登论文316篇。
一次考核:我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基本功过关考核领导小组,坚持一年一次过关考核。从一题(高考模拟题测试)、二课(说课、讲课)、三字(粉笔字、钢笔字、电脑打字含课件制作)、四本(剪贴本、随笔本、听课本、摘录本),逐项过关,综合评价。2005年度参加考核的青年教师人数共54人,14个学科。
一个评价:我校实行“三评一量化”考核,体现教师好不好,学生说了算的评价导向。
一台电脑:为使青年教师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扩大信息来源渠道,我校为每位教师配备办公电脑,并通过城域网,连接因特网,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领域,使教师实现了电子备课和多媒体教学。目前,我校校园网下设14个电子备课室,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了青年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一次评选:我校每年进行一次“教坛新秀”的评选(每届10名),对当选的青年教师给予大力表彰,并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广泛的宣传,利用先进典型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去带动广大青年教师。
一次座谈:为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每周一次定期组织专家讲座,或青年教师座谈,或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或观看教育教学录像,并定期印发有关学习材料。
一个鉴定会:每年12月进行学校教科研成果鉴定会。我校对教师的科研论文要进行答辩,设立专门的科研成果奖励基金,以表彰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和教研组。我校每年整理出版一本教师优秀论文集《教坛新说》。
一个报告:校长每学期末都要为全校教职工作学期工作总结报告,对那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青年教师,给予大力表扬,并宣传他们的事迹。
“十个一”培青工程就是要让青年教师做到爱岗敬业,就是要让他们爱事业、爱学生、爱自己。我校多数青年教师已经把职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当作自己奋斗的阶梯。
总之,近年来通过“拜师协议结对子、名师讲座搭梯子、文化娱乐有场子、掌握信息有机子、实际工作压担子、考核过关结果子”等方法,我校青年教师得到了快速成长,在省、市各级各类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有一大批青年教师成为了学校教学骨干,一部分教师成为市级和省级教学骨干,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