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谈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来源:现教传媒网 作者: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7-09-28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有心积累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现将拙见表述如下,与同仁们商榷。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 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比如 “整除”与“除尽”、“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再者,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知识基础,对科学性的要求不能十分严格,有些内容可以简化,但是不允许有错误。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二、教学语言要亲切 用情感感染学生
    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教师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 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当然,表扬、激励、 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由厌恶数学老师到厌恶数 学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 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 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语言要有新鲜感
    儿童有好奇好新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在数学课堂上大部分教师采用的都是“老式”的教学方法,根本不管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一“灌”到底,陈词滥调一塌糊涂地“塞”,这样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还会给学生带来厌恶感。老师应让学生寻着乐趣,很快融入到课堂来,积极进行尝试,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干瘪无味的语言会遏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新鲜刺激的语言能叩开学生闭锁的心扉,知识的甘泉就会顺畅地流入学生心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新鲜事物的引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最终也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 恰到好处   
    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在课堂教 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若如此,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