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校长教育思想对学校的作用
来源: 作者: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8-01-25

校长教育思想对学校的作用

湖北省应城一中    柴时钟

学校的办学思想就其本质来说是校长的教育思想,校长的教育思想对于办好一所学校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一位优秀的校长不但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而且应该是教育思想的引领者。校长要从教育思想的角度统领学校工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扮演好自己的领导角色。
   
一、校长的职业角色和职业形象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长一方面通过行使行政职权来实施行政领导,另一方面则要通过自己的学识和人格对学校成员施加影响。校长能量的释放,不仅仅取决于他的地位、权力和能力,而且还取决于他对职业角色的自觉认识和角色扮演的践行程度,取决于他的教育素养和人格力量,取决于他的职业道德素养。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经营者。学校的发展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校本化的办学理念,描绘学校发展的蓝图,形成学校自己的“生长圈”。校长的办学思想要重智能与人格的和谐发展,唤起学生报国求学的热忱,增强教师精于师道的责任感。校长是学校人际关系和谐的促进者。校长的根本任务是把全校师生的心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要关注教师的需求,发展合作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校园氛围,给教职工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从而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长是师生员工的服务者。教育就是服务,学校管理也是服务。校长要确立学生是教育对象又是服务对象、教师是管理对象又是服务对象的理念。校长是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协调者。在现代社会,学校不是“孤岛”,必须走开放式办学道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校长不是官,是学者。校长应根据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将原理性、原则性、定量化的管理科学与随机性、创造性、非规范化、技巧化的管理手段巧妙结合,强调事物的特殊性、能动性、灵活性、创造性,外争知名度,内积凝聚力。校长是教学科研的指导者。学校发展需要以教育科研为支撑,教育科研必须为学校发展服务。学校发展要求校长成为教育科研的带头人,成为研究型的校长。
   
二、校长的品牌意识和特色意识
   
学校的品牌是学校与教育消费者(学生家长)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学校的发展本身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学校管理要迈向学校经营,进而走向品牌经营。在学校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教育质量是品牌的核心,没有质量保证,品牌如同案头摆设;独特鲜明的品牌形象就是办学质量的符号,就是学校传递给教育消费者的“感觉”。
   
那么,学校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创立自己的品牌呢?一是选择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作为进行教学改革,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二是开发独特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学校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调动全体同仁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以减少教育冲突甚至相互抵消的现象,同心协力地实现既定目标,促使学校特色的形成。三是让教师发展学校,实现教师的校本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使教师意识到这一权力所要承担的课程责任,能够体验到对自身素质的挑战。例如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新学习模式”中尽快培养出一批能够理解和应用网络文化,并能参与网络文化创新的优秀教师队伍。四是实施特色化管理。例如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生活上强调自主入手、行为上强调自律起步,将德育上升到突出的位置。五是在教学形式方面进行有特色的改革。
   
三、校长的管理理念和质量意识
   
校长管理学校要以人为本,以“师为贵、生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校长应在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针对教学目标,倡导“三全、三控”教学管理模式,强化教学质量意识。一是全因素控制:对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的控制,包括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建设教学管理队伍,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和后勤保障等。二是全程控制:控制教师教学的全过程,掌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全过程,调控教学管理的“计划决策—组织实施—检查调控—总结提高”全过程。三是全员控制:广泛调动教师、学生、管理者、实验员、家长等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四、校长的文化观念和发展观念

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好的教育场,形成润物无声的“校园文化”。让校园成为一个温馨家园、生态公园、文化圣园和成长乐园。一个充满生机和文化韵味的校园就一定会成为社会一致赞誉和学子们向往的地方。校长应着眼于学校的发展,着力构建学校新“校园文化”。物质文化如建筑、校内外的文化装饰与布置,物质文化应达到三个水准:净化、美化、文明化。“净化”,即干净、整洁、舒适;“美化”,即布局合理,造型优美,艺术与教育合一;“文明化”,即心灵净化、语言净化、行为文明。树立“学校建筑亦课程”理念。重视行为文化建设,树立学校教职员工课程理念。重视观念文化的建设,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总之,构建校园文化,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反对话”走向“对话”,重视生活文化、社区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洽。校长应让学校硬件软化:赋予思想意义;软件硬化:有章可循、依法办学。
   
总之,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树立正确的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对于引导和调控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句话,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新时期校长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载自:《湖北日报》(教育论坛)200704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