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来源:拜泉一中 作者:杨敬群 编辑:newsadd 时间:2008-11-11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要反映的恰当,必须做认真、细致的思考和推敲,才能使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较好地统一起来。评改文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过程。评改作文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一部分。评改作文包括学生作文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评改的过程要遵循以正面激励,因人而宜,针对性指导的原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不仅要注重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新课标》以前的作文教学一向都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这样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文教学更要体现学生主体的作用,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让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也大胆地改,学生全员参与批改,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这种做法,既能体现了新课改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能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应该是一种较好的作文批阅评改方式。

 

    学生互相评改不能不讲究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如果作文由教师全批全改,教师讲评时,有可能只是先总体讲评优劣,再找典型作文具体分析。这样学生不能直接接触其他同学的作文,只是听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说长道短,那样学生势必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虽然坐直了腰板,瞪大了眼睛,但只是机械地听,而缺乏思维的活动和精神的愉悦。这样,课堂肯定死气沉沉,缺乏活力。或者,虽然教师只批阅了部分学生的作文,剩余作文由学生互批,但如果不能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只是人手一本去批阅,完了之后可能推荐几篇写得很优秀或者几篇极糟糕的习作,然后教师结合自己掌握的情况讲评,这样仍然回到了前面的做法,同样不能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思想的火花。反之,如果教师能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肯定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小组同学坐到一块儿,首先使他们的身体放松下来,然后结合老师的评改指导,面对老师允许张口说话的一个轻松的环境,再针对其他同学习作,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方面肯定有话会说,绝对不会存在把思想交流给大家的障碍。这样,课堂就不是老师主打的课堂了,而是他们学习的天地,自然也就很好地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评改作文呢?

 

    首先,小组分工要明确。

    既然是一个组织,不论大小,就应该明确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切忌分组只是形式上的分组,而缺乏实质上的运作。否则,只有学习上主动一点的同学,或者对作文感兴趣的同学积极投入到评改活动中,而其余同学则坐壁上观,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失败的做法。所以,每一个小组应该有负责人,然后由负责人具体分工:由谁来读,由谁作记录,由谁书写评语,由谁准备发言交流等。这样就可避免前面出现的问题,使所有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评改活动中,课堂才能不流于形式。

 

    其次,评改方法要指导。

    我们发现有一些教师,虽然也分了组,但让学生从哪些角度入手,从哪些方面评改却缺少方法指导。如此做法,学生面对一篇作文无从下手,要么简单地找一找错别字、不当的词、不通顺的句子,很少从文章的构思、立意、结构、主题等方面去评改;要么所下的评语显得空洞无物,缺乏针对性;要么有些评语还缺乏人文性,与新课改下学生作文评语要有人文性这一要求不相符。因此,在评改前,针对本次作文的要求,教师应该就评改的角度、侧重点、学生在本次作文中可能表现出的共性特点等方面进行指导,必要时可在黑板上出示评改方向,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去评改。

 

     再者,评价交流要重视。

@NextPage@

     评价之后的交流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交流更进一步掌握本次作文的情况,便于下次作文的指导;一方面通过交流,本身就是对这次作文针对性很强的讲评指导;再一方面,学生进行评价交流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一种很好的途径。但有些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整堂课都留给学生评改,只要求下课将作文返回到本人手中看看评语。这种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课堂本身显得又很松散,同时只“改”不“评”失去了评改课的作用,自然缺乏了对学生指导,也就无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所以,小组在作文本上评改完之后,可根据黑板上的评改“方向”,由小组发言人就本组评改时发现的某一篇某一个方面的突出特点进行交流。

 

    最后,教师控制要得当。

    1、小组的成员搭配要控制好。小组成员要注意男女、作文水平高低、性格差异的搭配。

 

     2、评改方向要控制好。前面已经提到,本次作文的评改的角度、重点要给学生明确。

 

     3、评改时间要控制好。按照篇数的多少、作文要求的难易程度、学生作文的实际能力,教师应该明确时间,要求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4、评改交流要控制好。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综合归纳,最终对本次作文情况形成系统评价。

 

     以上是本人一点实践与尝试,如何更好地在学生评改作文时发挥小组合作作用,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总之,一篇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批作文、互改作文,既克服了教师做无用功的缺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高中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互改作文的能力,把批改、讲评作文的“世袭”领地转让给学生,让学生把互改、讲评的多项活动过程变为提高作文能力的途径,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领悟到修改作文的真谛,激发其写作修改的积极性,真正掌握写作修改的本领,并将这种能力培养成习惯,终身受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