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沈阳市第十五中学 肖 纲
摘 要:英语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是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本文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浅谈如何尝试把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更好地让学生“取之于学校,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减负;增效;思维多向性;思维敏捷性;个性;特长
正 文:
英语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是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本文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浅谈如何尝试把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更好地让学生“取之于学校,服务于社会”,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强调过兴趣的重要性,他说:“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乐知。”从古至今,无论让何人学习何事,都应激发他的兴趣,才能达到学进学好学透的目的。英语当然也不能例外,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与训练有所成效。比如: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每节课前我都采用“口头阐述”的形式,让学生锻炼用英语来汇报班级的情况,既让学生得到了锻炼,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在授课中的DIALOGUE训练,由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同时教学中穿插情景短剧表演、讲幽默故事、听唱英语歌等等。有时候还用电脑演示剪辑的英语录像片,或播放简单的原版小说录音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时候,我为学生布置“录音作业”,要求学生们把课后教材上的课文或自选内容录在磁带上,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交流,接受同学们的评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一样,既达到“减负”的目的,又起到“增效”的作用。
实践证明,这些活动不断给学生创造用英语表达的机会,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兴趣盎然,学习态度大大转变,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要学、好学逐渐发展成勤学、会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意识巧妙的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
二、创新英语学习思维,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
1.打破思维定势,培养思维多向性和伸缩性
思维定势对思维有积极的作用,但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它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正迁移,可以加速解决问题,如在一开始学习英语字母和音标的时候,可以利用汉语拼音,加快学生学习英语音标的速度,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降低学习英语的门坎。但另一方面,思维定势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的惰性,在遇到异常和异类的问题时,不求创新,不独立思考,形成机械盲目的习惯性反应趋势与倾向,导致思路狭窄、呆板,难以找到新的思路。比如说一次,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题,说某公安局长和一个小孩子在路上走,这个小孩子是公安局长的儿子,然而公安局长却不是这个小孩的爸爸,问公安局长是小孩的什么人?这本来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问题,但我得到的答案却有很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说不知道或干脆不回答,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能够回答说公安局长是小孩的母亲。那么,回答错误的那些学生明显是陷入了“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障碍中。题目中的“公安局长”、“小孩是公安局长的儿子”这些条件很容易使学生把“公安局长”考虑为男性,就导致了答案的矛盾性,使他们陷入困惑之中。因此,教师在学生思维的伸缩性和多向性上就应该多下功夫,培养他们在角度变化或多角度中思考或观察问题,在变中求通、通中求活、活中求新。老师要在教学中及时捕捉教学灵感并正确引导学生的伸缩性思维。
我在课堂上通过英语句子的对比,来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从而排除定势思维的干扰。比如说:(A)She has no one help her.(她不让任何人帮助她) ;(B) She has no one to help her.(没有人帮助她) ; (C) She has no one to help(她没有可以帮助的人)。这样一对比,学生的思维不再停留在“HAVE”这个词的某一种意思上了,逐步就形成了多向和全面的认识行为。
2、加强基础训练,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
基础知识是思维能力的载体,基础知识掌握和越牢,思维依据就越充分,思维过程就越容易进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的获得与提高离不开坚实的基础知识。离开基础知识来谈创新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学习要求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抓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基础上,求得创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必然的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比如:我让每个学生在纸上写出一个句子,这个句子必须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主语、谓语(最好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和地点状语,句子要符合语法和逻辑关系。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A)A sailor is having lunch on the board.(一个水手正在甲板上吃午餐); (B)The dog is barking over there(一条狗在那边叫); (C) A diamond lies in the box.(钻石在盒子里)。随后,我让这名学生重新组合句子,要求做的快速简练。结果学生组成了(A)A diamond is barking over there(钻石在那边叫)(B)A sailor lies in the box.(一个水手躺在盒子里)(C)The dog is having lunch on the board(狗在甲板上吃午餐)等句子。这样新组合的句子非常有趣,虽然不能培养学生识别运用什么复杂的语法现象,然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却大有益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的采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真正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占支配地位的老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压缩到了最小的限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各方面的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该放在首位,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结果。在课堂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又要注重将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之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语言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标准,比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等。还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及世界观。使学生们随着知识和能力的不断增长,其思想道德、行为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鼓励,逐步树立起自己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形成比较正确的人生观。
四、尊重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特点和专长
素质教育选择学生个性的塑造为立足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正是基于个性价值的所在。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生动性的体现。
在英语教学中,我尽可能选择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的时机,为学生提供操练和表现自己语言能力的机会。有的学生听的准确,表达流畅动听,我就让他们在口语、听力上多多表现;有的学生语法比较好,文法扎实,我就让他们经常利用自习时间给学生们授语法课,并鼓励他辅导其他同学的写作。在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后,对于他们任何微小的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做既体现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具体含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教师长期的努力和追求。在英语教学中,要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实施素质教育;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使其在课堂上能接受尽可能多的知识,扩展知识面,从而尽可能大的锻炼其能力。当学生步入社会时,学校的知识能够很快的得到迁移和转化,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综上,素质教育的完美实施是万千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我仅在此贡献微薄之知。
参考文献:王绍芬 《中学英语语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唐卫东 《论素质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肖刚 (中学一级教师 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