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扩展生物课堂的方法与作用
□ 教科室 周平凡
【摘 要】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当前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要培养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人才,同时信息化技术也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如何发挥互联网及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功效,使之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摆放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探讨具体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来扩展我们的生物学课堂,这也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改革中提出的“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生物课堂、信息素养、课程整合
一、互联网对传统教学的冲击
21世纪的降临,也是一个信息时代的降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互联网将社会细胞连为一体,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集到覆盖全球的巨型网络系统中,这是一个智慧的联网,不仅延伸了个体的大脑和思维活动,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外化的,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的大脑,并使之成为一个全人类都可以共享的宝贵资源。更重要的是,信息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存观念,还有学习方法,思维方法。
相应地,信息化的时代对当前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要培养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人才,同时信息化技术也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如何发挥互联网及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功效,使之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摆放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探讨具体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来扩展我们的生物学课堂,这也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改革中提出的“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1、开发网络课件,进行网络教学,发挥网络优势
尽管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一定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被网络教学取代,但网络进入课堂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网络课堂将在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等各方面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即使是刚兴起不久的教师单机演示型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已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了,所以以往用authorware之类软件开发的“巨型”软件也将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更强,更适于网上交流,基于IE浏览的网络课件。
作者曾上过网络课讲授《鱼纲》一节(http://61.142.7.142/sw_web/fish/login.htm),该课件主要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教师从多方面(包括互联网,图册,录像,光盘等)收集素材制作的。课件包括了【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课外阅读】、【相关链接】、【练习反馈】、【课堂讨论】六大板块。课堂中,学生每人一机登陆到网页,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在这一课中我该获得哪些学习成果,达到怎样的目标;【教学内容】中大量生动精美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立刻令学生为之振奋,迫切想了望其内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内容的安排是非线性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先后学习,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课外阅读】和【相关链接】中提供了一些与该课相联系但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练习反馈】可以自动评价学生的答案,及时给老师和学生提供反馈。【课堂讨论】建立起学习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
从使用后的情况来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优化了课堂教学。学生普遍提出想继续有更多的这样的方式上课。另外,由于网络课件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发布,学生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浏览,更可以在家里自主时间上网继续浏览学习或者复习,这样就将课堂的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扩展了。
2、利用网上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早就有人提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之类的观点。而这在“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的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学会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中提取筛选出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并对之加工处理,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于是“信息素养”也成为衡量人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我们可以开展专题研究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自然界是千姿百态,丰富精彩的,然后生物教材内容是有限的不可涵盖所有,老师可以提出很多学生很有兴趣急于想了解更多又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专题,例如在初中动物讲动物行为时,动物为了谋求生存会有许多有趣的行为如谋食、通信、繁殖、避敌等,可以定个 “动物谋生术” 的专题,让学生去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又如高中在讲到基因时,同学们马上会想到基因工程,可以提出“基因工程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专题,让学生搜寻基因工程在农业、畜牧业、医药业、食品业的具体应用的例子。例如在讲到生态与环境时,又可以提出“环境保护”专题,让学生研究生物特别是植被是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的,破坏生态会带来什么危害,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
作者曾布置过几次专题作业,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不但全部能按时上交了软盘和打印稿,而且他们所研究的范围、形式大大超出老师的意料,有很多学生登陆到了一些英文网站查找资料研究,不少同学还附带了精美的图片或者简短的动画加以说明。再经过大家努力把这些材料集整起来,或印刷成册或刻录成光盘,成为了一份很有份量的资料库。在整个专题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生物学观念和意识在潜移默化得到了加强,如“生物的多样性观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环境保护的意识”。而当学生看到由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一种幸福的成功感也油然而升。
3、开展网上生物论坛,为学生开创一个自由空间
在学校网页或科组网页上设置自已的生物论坛,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提出讨论主题并张贴上去,然后开展讨论。论题可以涉及教学内容的疑难点,如“为什么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也可以是某一专题系列,如“有关DNA中碱基的计算专题?”;也可以是相关知识的热门话题,如:“你对克隆人有何看法?” ;也可以是生活上遇到的生物学问题,如“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青人生白发?”
网上论坛是学生与学生发表见解,相互交流,展开思辨的地方,也是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思辨的地方。由于在日常安排的关系,学生与老师都很难有大块的时间共同坐下来讨论交流,而网络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个问题,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你联上网,就可以随时发言,而大家的不同时间的发言在网页上体现出来却是连续连贯的。这种共同对学习内容的考察,协商,辩论,交流,使得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4、开设网上提问与解疑专栏
网上提问与网上论坛有类似的地方,但网上论坛是针对学习群体普遍关心的相对较大的论题,而网上提问主要针对的是学生个人的个别问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可能遇到一些习题解答困难,而一时又找不到老师,可以在网上提出来,老师定时上网给予解答,如果其它同学看到了也可以回答。实现老师与学生在时间和空差异时的交流与沟通。
5、开展网上测试,将教师从评改作业中解放出来
这里所指的网上测试是指在本校自己控制的网站上,建立网上测试程序,主要征对本校学生开展的网上作业,网上考试。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不断补充相关习题,学生在网上限时回答,网上提交答案,由程序自动改卷,并将成绩记录在数据库中保留。
网络测试是结合教学进度而开展的,学生自主检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网络程序能给予适时评价与反馈。将教师从评改作业中解放出来。
目前,要实现这一点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需要有相应的软件程序。但今年在湛江一中已经有了先例,他们实现了网上会考,可以从中借鉴学习。
6、发挥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制作易于网上发布的Flash小课件
提倡做两类课件,一类是前面所提的网络课件,这是主要由老师开发的,针对章节教材内容,体现教学各个环节的完整课件。另一类就是只针对教材中的某个重点和难点的Flash小课件,利用动态过程,配合适当的声音、文字,从而来突出重点和易化难点。这一类课件在网上有很多,如“洪恩在线”(http://www.hongen.com)上提供了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测交”、“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卵细胞的形成”等等这样的小课件,一些国外的网站上也可查到,这类课件小巧实用。
教师可以发动和指导一批有电脑专长的学生参与制作这类Flash小课件,学生在制作课件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巩固提高的过程,同时给学生展示其个人的创造力的空间,把生物知识与电脑知识结合起来,这个过程本身对学生是有利的。当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是在坐学生自己的劳动产品来讲课,或者当其他同学在网上利用自己亲手做的课件来学习时,对于课件制作者本人来说又是一种何等的喜悦。
三、小结
在利用互联网来进行“课程整合”的实践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把生物课堂在空间上、时间上、教学内容上都延伸扩展了。而互联网本身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和表现空间,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给学生带来好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刘向永(东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思考》 教育技术通迅网
http://202.112.88.32/show/tougao/xinxi_zhenghe-sikao.htm
2、黄滨 陈渊(湛江第一中学)《学科教学中关于网络教学的实现》 教育技术通迅网
Http://202.112.88.32/show/tougao/xueke.htm
(本文2002年5月在广东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