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 走向优质
—佛山市南海中学建设优质学校的成功经验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中学 梁瑞娟
佛山市南海中学创办于1907年,迄今已有百年办学历史。经过上百年办学先贤及校友精英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创新,如今南海中学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声誉日趋彰显,先后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和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评单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强烈。建设优质学校,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已是当今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为此,南海中学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追求卓越,走向优质”为其价值定向,根据本校的特点、优势和实际需要,寻找新的改革起点,旨在通过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完善学校文化、提升教师素质,努力增强学校的优质程度。
一、以现代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的和谐发展
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整体教育价值追求的体现。学校只有确立了先进的办学理念且为校内所有成员普遍认同,才能转化为学校成员共同追求的愿景及其行为方式,才能据此有效地制订发展规划,优化学校文化,完善组织管理,设计和实施科学的教育教学策略,并使之协调互动而产生合力,从而提高学校整体的优质水平。
南海中学在推动优质学校建设中,首先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现代办学理念,并据此形成“科学与人文并重,规划与个性共存,基础与特色兼顾,继承与创新结合”的办学原则。
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力求使学校教育的本质回归,即从注重知识传递转变为注重人才资源开发,更多地关注师生生命质量及其自由成长,唤醒和激发师生的内在精神,让师生个体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注重学校文化的培育、生成和积淀,建设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南海中学独特风格的校园文化景观,努力创设一个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相融和、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辉映、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协调的学校文化环境,以激励师生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和谐共进、优质发展。
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既重视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又重视人文陶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人格、审美情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既强调学生文明规范行为的养成,又鼓励学生张扬个性,使之培养独立人格;既注重建立统一的基础文化课程、班级教育秩序,“双基”训练体系以及基本的行为规范,又提倡师生大胆尝试,根据学科、班级和自身的实际,探究多元的发展新路,以形成各异的教学风格、班级特色和成长方式;既注重百年老校优良办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又不囿于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标新立异,不断追求优质,不断自我超越,从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经验证明,“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不仅是南海中学现代品格的表征,而且作为南海中学的办学之魂,引领着学校的优质发展。
二、以团队建设促进学校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优质发展
优质学校建设是一个不懈追求、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而要完成这一过程的各阶段任务,则有赖于一群自强不息、专业精通且勇于开拓、善于合作的干部和教师组成的团队。为此,南海中学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精神,体现在管理层面的团队文化建设上,借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强化干部和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干部群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进而促进学校各方面的和谐、优质发展。
(一)建立廉洁奉公、作风民主、和谐共进、敢于开拓的领导班子
学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涉及各层面、各方面的工作。要驾驭这些学校工作并使之互动而取得优质的绩效,并非一个人所能胜任的,而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学校领导班子。因此,我们在选拔领导干部方面坚持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南海中学现任校级领导都是在组织考察、民意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区组织的竞争上岗而任职的,因而都有民意基础、奉献精神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其中前任校长和现任校长都是教育的行家里手,在佛山市尤其是南海区中学教育界中颇负盛名。
南海中学历来重视领导班子的团队建设,强调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远大的教育抱负、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尚的品格,为师生员工率先垂范。多年来,我们实行在党支部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敢于负责而又坚持民主,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尊重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做到简政放权、民主管理。班子成员之间也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分工不分家,协调不推诿,为实现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和谐共进。他们还主动到教学第一线,甚至承担高中毕业班的教学任务,与教师们一起研讨、甘苦共尝,赢得了广大教师们的敬重和信任。
(二)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专业团队
建设优质学校的目标能否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整体素质高且具有合作精神的教师专业团队。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教师专业团队的文化建设。
1.加强师德建设和专业培训
要建设教师专业团队,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开启教师的职业动力系统。我们根据优质学校建设的需要,通过集体学习、专题讲座、师德考核等途径,要求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强化在教书育人方面追求成功的职业动机;从对社会和学生负责出发,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质,努力培养爱生敬业、乐于奉献、精诚合作、奋发进取的人格品质,做好为人师表的角色。
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着力于教师的专业培训。专业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通过专题讲座、合作研讨、课题研究、大会交流、教学观摩、课例评议等方式,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近年来,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现代教育理论及新课程实施等内容的教育论著,邀请了广东教育学院李季教授和《教育导刊》周善恒副主编来校开办有关优质教学的专题讲座;还组织了行政领导和科级组长赴上海、浙江等地区考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部门主办的新课程培训等活动。此外,我们还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力争“一年上手,三年达标,五年成骨干”。
2.激励教师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首先是对教师的管理;而激发教师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动机及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借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则是学校教师管理的首要任务。在这方面,我们尝试运用如下策略。
推行以赏识为主的评价激励机制。我们认为,每个教师都蕴藏着有待开发的潜能,只要给予他们适合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他们都可以成为某些方面的杰出之才。为此,我们坚持全面、动态而又有个体针对性地评价校内性格各异、智能优势不同的教师。对教师及其绩效进行评价时,我们尽可能赏识其优点和专长,注重其发展的趋向。其次,我们每学期都组织开展“优秀园丁”、“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的评选表彰活动,开辟宣传栏介绍教师先进典型的事迹。以上做法,既满足了教师希望自己工作价值得到尊重、认可的心理需求,又创设了有利于激励教师奋发向上、追求卓越的人文生态环境。
实施富有人性化的情感管理。我们期望建立富有人性化、人情味及凝聚力的和谐共进的教师专业团队,关注教师的情感世界,激发教师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乐意、自觉地把学校的共同愿景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我们坚持法理型管理与伦理型管理相结合,在以法治校的基础上,注重实行富有人性化的伦理型情感管理。我们深入了解和关心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包括住房、看病求医、子女人学等问题,使教师免除后顾之忧。我们努力开源节流,把有限的财力资源多用在改善教师的待遇上,逐年提高教师的工作补贴,并为教师进修学习提供力所能及的财力支持。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还主动与教师交朋友,参加适合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特点的各种文体活动,借此实现双方心灵交融。这些措施,营造了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强化了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亲和感,使之转化为一种进取的内驱力,在教书育人上不断创造佳绩。
3.倡导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
教师专业团队的核心文化是合作文化。这种文化要求教师确立和谐共生、和谐共进的理念,打破个人主义、学科界限和单纯竞争的束缚,为专业团队的形成和发展而真诚合作、互帮互助。为了建设教师专业团队的合作文化,我们倡导不同学科、不同个性、不同智能优势的教师真诚合作平等交流、协同探究、补短取长。我们以科研课题为载体,为教师提供了对话交流、协同探究的合作平台,让教师通过同伴互动、小组成员协同探究、学科之间对话交流,增强专业团队的凝聚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以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优质发展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和谐、优质发展,无疑是教育本质回归的体现。因此,我们在办学模式上坚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视之为回归教育本质和建设优质学校的必要举措。
(一)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南海中学背倚名山,面临碧水,校园富有园林特色。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理优势,着力创建一个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协调、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相融和、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辉映的育人环境。我们在校园显眼处标示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标准,或悬挂涉及立德、修身、处世、劝学等内容的励志牌匾;在走廊墙壁上,挂上名人字画和“校园温馨语句”牌;在教学楼和校园通道两旁,设置宣传橱窗及有关环保的宣传版块。以上校园文化设计,旨在让师生在校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熏陶和规范教育。
为使校园营造更浓郁的文化氛围,阅报栏每天都准时更新报纸;学校电视台坚持定时转播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包括每天晚上的“新闻联播”、周日晚上的综艺节目和英语电视节目,每周还安排一节语文影视课。去年新图书馆落成后,我们不仅延长了开馆时间,而且把图书全部开架,以方便学生阅览。不少班级还在教室里设置图书专柜,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好书拿来交流阅读。
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培养心性、陶冶性情、拓宽视野,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精神,铸造学生高尚的人格
一所优质程度高的学校必定是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又能融人现代文明精神。我们在建设优质学校的过程中,注重优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精神的积淀和弘扬,以陶冶学生的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我们在德育活动中注重加强优良的道德传统教育,一是编印了《学生行为指引选集》,分为“爱国篇”、“自强篇”、“诚信篇”、“勤奋篇”几个部分,作为每年新生入学时必须学习的内容;二是实施经省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德育课题“基础道德教育研究”,以“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培养尽忠报国、孝敬父母、诚实守信、懂礼重义、廉洁知耻的人格品质。
在加强传统道德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校会、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等机会,融人现代文明教育,强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鼓励学生珍惜生命、自强奋发、自主参与、乐于合作、勇于竞争和创新,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成为一个精神丰满、个性鲜明、心智健全、富于创新的人。
(三)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素质和个性得到自主发展,而这离不开学生作为主体的自主参与。因此,我们注意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使之借以强化主体意识,弘扬主体精神,开发主体潜能,体现自我价值,从而发展各种素质特别是独立人格和创造品质。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大胆探究,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独特的体验。我们还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种主题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仅由团委、学生会和年级组不定期举办的活动,就有卡拉0K大赛、手抄报评比、诗歌朗诵会、英语角交流、学生辩论赛、水火箭设计和表演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气氛,发展了学生个性,也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参加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展其自律、自强、自信的品质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我校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以年级为单位,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由纪律仲裁、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宿舍管理、卫生管理、学习纪律检查、文体活动管理及互助、生活、文宣等分支机构组成,每个分支机构都有自己的管理章程、工作守则、奖惩条例等。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自建立以来,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了,班风、校风也有了明显的改观,因而受到了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乃至兄弟学校的一致肯定和称赞。
四、以校本教育科研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
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我们以新课改为契机,以教育科研为外驱力,以本校教育尤其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为依据,积极而扎实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促进学校教育的优质发展。
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参加了各级课题研究,其中包括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五”规划课题“后进生成因分析及教育策略”,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优质教学研究”,并以“高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性评价”为子课题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组织的课题研究,去年年初还成为教育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优质学校形成机制研究”实验基地学校。
对上述各级各类课题,我们并非是逐个分别孤立地开展研究的,而是依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其涵盖面进行归类。例如,我们以“中小学优质学校形成机制研究”为学校主课题,统领其他课题;又以“优质教学研究”为教学类主课题,统领数学、语文、政治、历史、物理、体育等学科的子课题。这样安排,既使各类课题得到系统整合,又节
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研究效益。
为了让教育科研更好地促进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建立了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订了总课题及其子课题实施方案、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及科研实验评价标准等,形成了涉及管理、培训、研究、实验、评价等方面的教育科研运行机制。
为了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和课改实践能力,我们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除了让教师参加省、市、区有关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外,还根据本校实施新课程的需要,组织高一级教师进行多形式的校本培训:一是针对各学科教学的共性问题集中培训,通过研讨交流、专题讲座、观摩教学等形式,让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加强案例分析,分享经验成果;二是让各备课小组立足教学实践,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三是让教师个体依据自己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自主地学习相关理论和经验资料,开展实验研究,进行自我反思。
南海中学在建设优质学校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及“追求卓越,走向优质”的办学取向,经过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牢固地确立了现代办学理念。我们注重学校的内涵性优质发展,关注学校文化的培育、生成和积淀,关注师生生命质量及其自由成长,使南海中学初步建成了自然与人文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物质与精神之间以及干群、师生之间都处于和谐状态的生态校园。
二是形成了富有人性化的伦理型情感管理特色。由于我们在以法治校的基础上推行富有人性化、人情味的伦理型情感管理,强调和谐共生、和谐共进的团队精神,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以赏识为主的评价激励,因而激发了教师积极的情感体验,强化了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及亲和感,使之自觉把学校的共同愿景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从而为建设优质学校而努力工作、真诚合作、追求卓越。
三是促进了学校优质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校教师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专业成长。他们撰写的论文获各级奖励或发表于省级刊物的多达103篇。现有教师中,被评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57人,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名师培养对象9人,佛山市学科带头人3人。一支素质高、业务精通的教师专业团队业已形成。另一方面,我校学生的主体意识、道德品质、智能素质、个性特长也获得了喜人的发展,操行优良率与后进生转化率均达95%左右,远超出省定的指标;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的共155人次,其中获国家级一至三等奖的共44人次,获省级一至三等奖的共61人次。我校高考成绩也一直居于佛山市最前列。仅2006年,我校高三学生1277人参加高考,上线的1248人,占98%,位居佛山市第一;上本科的969人,占76%。如今,“高进优出、低进高出”已成为南海中学一个骄人的品牌。由于办学成绩卓越,我校自2003年起先后获得广东省心理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佛山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佛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佛山市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南海区环境教育先进学校、南海区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及南海区先进党总支部等光荣称号,并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初评。
四是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多年来,南海中学以其优异成绩而在周边地区享有盛誉。我校每年都举办一次教学开放日,展示教改经验和成果,每次都有市内外几十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前来观摩;每年还有大批来自省内外乃至国外的教师,来我校参观、学习或交流。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连续多年的南海区高考总结大会,佛山市、南海区校长工作会议,都把我校办学经验作为首选予以推介,我校校长还作了中心发言。近年来,我校还与广东实验中学、汕头市金山中学等省内名校经常开展互动交流,并与广州市番禺广东仲元中学、中山市第一中学、汕头市潮安中学结成联合共同体,共同商讨学校发展大计。以上活动,在促进我校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中学 广东佛山 528110 责任编辑:望春)
(本文发表于《教育导刊》2007年11月号上半月总第3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