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培养初中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
来源: 作者:孙学才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8-12-03

   培养初中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
   大庆市第三十七中学副校长 孙学才      

        语文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四项能力上,即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核心是在“写”上,就是说一篇作文能够反映出某个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因此,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初中学生可塑性特别强。他们从小学升入初中,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充满了新奇。在他们的心理,人生的旅途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好好努力,有所作为,是他们共同的心声。开展针对他们心理特点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他们在小学学习了五年语文,可以说具备一定的识字量、相应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作文尝试。这都为初中语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怎样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语文界的同仁们多年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我觉得,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上存在着许多机械的、脱离学生认知实际的做法,严重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比如初中语文课本中每单元后的作文练习有些就有所不妥,就象学习数学定理、公式一样,教师讲完了例题,学生就要照此去练。作文也采取这样的模式,恐怕是很不妥的。况且目前的教材编排的内容许多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难以使学生有兴趣去摹临其中的“技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觉得当前仍严重存在着以课本为本、不以学生为本的现象。一刀切,以教材的知识体系做导向,一律牵引学生达到共同的高水平,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就挫伤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了厌学。作文课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这些因素的制约,凑作文、蒙作文、编作文的 行为在学生中普遍存在。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际,谈如下几方面的做法。
         一、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外围逼近核心。
        初中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的欲望强。现行的语文教课书虽然编排了许多篇章,但也无法满足学生大量阅读的需要。要扩大学生阅读的范围,就需要教师有指导的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 有目的的去读。这些书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时代气息浓厚,使学生产生兴趣。我们知道,只有广泛的涉猎,才能慢慢积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能力。正所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这个问题上,不可急性的,只要坚持大量阅读,一定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上,针对初中生,教授什么“作文技巧”、“快速作文”都是不合适的。只能让学生去投机,形成“八股”式的文章,培养不出真正的能力。这从某些方面也反映出了教学行为的急功近利思想,是要不得的。应立足于长远,在学生的阅读上下功夫,坚持下去,真的会走入一片新的天地。
         二、渲染文学欣赏的气氛,使学生充分领略艺术的魅力。
        文学的魅力在于使人产生激情。初中生对文学作品并不陌生,问题是如何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她的魅力。语文课的讲读教学要注意篇章的整体结构,注重从整体上下功夫,忌把文章支解,象公式一样去分析,去理解。多年来,在作文课教学中,每周我都安排一节文学欣赏课,学生的热情很高。
        欣赏的内容一部分选自课本,另外大部分选于课外。课内的主要选散文和古诗文,方式主要采取听放配乐朗诵的形式,磁带很容易买得到,效果非常好;课外的一是,我把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散文”一期期都录下来,然后拿到欣赏课上来。另一是要求学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文学节目录下来,经我安排后,播放给全体学生,也算是奇文共欣赏吧。在每一次欣赏课开始的时候,我都要求学生: 1、体会文章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这节课有什么感受?动笔记下来,说说给大家听。
        记得欣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的配乐朗诵,全班同学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生们陶醉于诗情画意之中,并为作者的豁达胸襟、高尚人生而感动不已。在这一课欣赏之前,我主要做两件事:一是要求学生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背下全文;二是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弄清文章的大致内容。在上欣赏课的时候,因为全班大部分学生已背诵下来,我先要求学生跟着配乐朗读齐背一遍,然后我把窗帘拉上,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坐直,静听配乐朗诵。一遍放过之后,学生们纷纷举手,同一句话:老师,我们还要听!放到第三次,当朗读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处,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知道学生们已经入情入境了,铃响的时候我只说一句:老师真的也好感动,不吐不快呀!全班同学齐声说:“老师,您瞧好吧!”
        第二天晨读的时候,同学们争着把自己写的感受读给大家听。那一刻,我实实在在的感到,我们的学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采取恰当的方式,在最恰当的时刻,激发出他们的真情,动起笔来,自然真挚感人。
         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给学生创造鲜活的写作素材。
        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给予了很高的热情,这就是学生 的特点。张扬个性,团结协作,友爱互助,这是课堂教学所取代不了的。在作文教学上,针对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系列活动,使学生获得写作的素材,这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学生作文贵在写实事,表真情。如果经常是一个作文题目的布置,学生不胡编乱造那才是怪事。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记录活动并抒发感受,同样见到了实效。比如观察、感受、积累,我曾组织学生徒步到河边去钓鱼,到田野里踏青、挖野菜,到树林中听鸟声。记得一个春日,我领着全班学生来到一块平坦的草地上。红日高照,凉风习习,绿草如茵,学生们的身心全都充满了轻松和愉快。他们跑呀,跳呀,哼着歌呀,那情形,真是小鸟出笼,难以形容的愉悦。
       分组的拔河赛后,是每组的赛歌活动,之后我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面向外坐成一个大圈。每一个学生都向自己的前方看,静静的谁也不作声,用心去想,遥远遥远的地方是哪?那的世界是什么样?那里的人在做什么?
       通过活动,收上来的作文,每一篇都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学生们内心真实的感受,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其中丛春燕的作文《心中的蓝天》和魏冬的作文《啊,遥远的遥远》推荐参加市中学生作文比赛,获得了一等奖。
       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班级学生的作文兴趣普遍浓厚起来。于是我在班级成立了文学小组,学生起名为“绿野”文学社,办起了名为《绿野》的刊物。学生们个个出力,利用家长的关系,刊物打印装订,真还象那么回事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作文的水平随之提高起来。因此我想机械的就作文讲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难的,教师必须时刻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多有一点点子,让学生常常产生创作的冲动,久而久之,不愁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四、培养健康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并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
        初中生对外界的接触是很敏感的,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从家长、老师、同学那里产生了对社会的认识,这个认识虽然肤浅,但也左右着他们的思想走向,所以良好的教育至关重要。作文教学为什么还要谈到这些,我认为,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使他们热爱生活,才能产生创作的冲动。否则,一切都觉得乏味,哪里还有一点向上的动机,作文从何谈起。
       对学生健康情趣的培养,注意用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恰当的进行教育。现实性要强,要引起他们的共鸣。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放映后,我组织学生观看了两遍,然后让学生讨论:我们的民族应弘扬什么?我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园中的一员,该如何做?讨论后,要求同学们把感受形成材料。
      平时注意从电视中把典型的正反方面问题的内容录制下来,利用作文课播放出去。观后,学生心灵受到的震撼是非同小可的,恨的攥紧拳头差不多要冲上去,爱的心中默默发誓做一个高尚的人,那份激情着实让人感动。坚持这样做下去,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明辩了是非,又使学生倍加增添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就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对未来世界的美好向往,于是,生活处处有学问,处处有文章,这个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