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语文阅读教学应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来源: 作者:吕丹彤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8-12-03

语文阅读教学应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大庆市第三十七中学语文教师 吕丹彤

 

新课改施行以后,语文教学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这其中都含有大量训练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素材。如何利用这些素材,去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想,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了一点经验,也许肤浅,但愿意拿出来与同行们共勉。

一、       激发兴趣,促进积极思维

我始终觉得,兴趣应该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旦没有了兴趣,谈什么都没有意义了,所以,我最看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从“以人为本”出发,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乐学的氛围,这对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在讲《纪念白求恩》一课之前,我思考了许久:时间过去这么久了,孩子们对于白求恩同志的了解能有多少呢?我怎么讲才能使学生对白求恩的精神有更深刻的感悟呢?结合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个教案。一方面,我提前布置了一个作业:在网上查找有关白求恩的资料,越广泛越好;另一方面,我也做了相关的准备。以往,讲课之初,我常会给学生讲一讲文章的创作背景和文中人物的相关介绍。但这节课,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给我介绍白求恩。接下来,我利用液晶投影仪为学生放了老影片中白求恩医生给伤病员治疗的片段,这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白求恩精神感染了每一个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后面的学习变得非常轻松自然。当我提出我们应该学习白求恩的什么精神、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以及作者的写作主旨是什么时,同学们积极思维,情绪高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       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强化发散思维。

传统教育中的“一言堂”做法已经无法适应今天的教育形势。今天的教育,我认为,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学生的角色问题。我们一定要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看成是社会的、现实的、活生生的、感情丰富的、最具创造力的人,而不是课堂上一个客观、抽象的教育对象。在语文课上,我致力于让学生做到“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那么,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在阅读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教学结构:质疑导读——理解研读——感悟解读——创新多读。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自主性。另外,我还注意“点到为止”,多给学生留一点想象、探究的空间。比如,“开卷有益”是人们公认的真理,可是“开卷”真的“有益”吗?我曾在一次作文课上提出这个问题让大家思考。有的学生说读书当然会有好处,这还用问吗?而有的学生提出,书海无边,而人生是短暂的,如果无目的地、不加选择地读书就有可能会淹没于书海,因而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有选择地读书,这样才能收获多多。不同的回答留给了学生多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视野变宽了,思维也走向深刻了。

三、       注重课外阅读,发展创新思维

语文教材中的知识总是有限,要想学好语文,课外读物是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如果把课内阅读比作“前沿阵地”,那么课外阅读无疑是“主要阵地”。学生如果能把课内所学到的东西和技能有效地向课外迁移运用,那么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在这一环节的训练中,我的具体做法是:1、传授阅读方法。2、推荐阅读书目。3、写好读书笔记。4、以写读后感的方式在班上定期交流。由于课外阅读减少了许多束缚,所以学生乐读,有力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这种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至高境界——学会自己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