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 待 学 困 生
申振渠
学困生,顾名思义,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原名“差生”,从教二十多年来,与学困生打交道较多,对他们的了解也比一般人更多一些。对一般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学困生容易惹事生非,且经常反复犯错误,确实令人头痛。因此,有人说:爱优生容易,爱平庸生难,若让爱学困生简直是难上加难。但学困生是现实存在且为数不是太少,对教育部门来说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绕不开躲不过,哪个学校都是如此,即便是重点中学也不可避免。毛泽东主席曾讲过:“除了沙漠,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万年以后也是如此”。
一、学困生很值得同情。我们如果没身处地的替学困生想一下,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待遇和内心世界的话,就会觉得他们实在是可怜,确实值得同情,学困生因学习不好,每次考试排名总在最后,老师批评,同学瞧不起,回到家里,家长也是非打即骂,从来不给好脸色看。看到别人有什么好东西,回到家里低三下四地请求父母给买吧,马上会得到一顿训斥:“你看你那学习搞成什么样子了,还有脸要好东西?啥时把学习搞好了,再要也不迟。”他们每天都在受着这种非人的待遇,他们的心情能不压抑?压抑久了能不发泄?因此,他们犯点错误应是正常的,若不犯错误才是不正常的。
二、学困生是值得我们善待。有人说:“幸福的家庭大都是相同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同样,学困生的形成也是有很多种的,有的是因为长辈的溺爱和娇生惯养,有的是因为家庭的不和睦经常吵架,有的是因为父母的离异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更有甚者是因为学校老师的教育不当而形成的,有时会因为老师的粗心或某次批评不当,使心胸狭窄的学生记恨,造成对立情绪,老师也可能是早已忘了,但学生则铭记于心,暗中与之对立,不学你所教的课而耽误造成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的学习基础差,一时半会儿是没法补上来的,他们也都多次萌发过要把学习搞好的愿望,但常因基础太差,缺乏毅力和好的学习方法而不得不放弃。他们的家庭和本人也很为学习不好而苦恼。作为学校和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耐心地帮助这些学困生逐渐进步,逐步提高。虽然转化一名学困生要比培养一名优秀学生要多花费很多的心血,但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后这些学困生乃至他们的家庭会终身受益,对老师感恩戴德,虽然对教师本身来说是职责所在,不图回报,但对他们来说真是铭记于心。我过去所教过的一些学困生中就有学习虽然差,但走上社会后社会经验并不差,有当小车司机的,当民警的等等,每逢春节去我家拜年时都说:我在某某单位,有啥事只管说,或我在某单位开车,啥时用车尽管说一声就行。相比之下,学习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则很少想到老师。
三、对学困生要善于交心。学困生往往不只学习差,伴随而来的常常是行为习惯差,时常捣个乱,违个纪。因此,转化一名学困生决不是一次耐心的谈话或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要有反复的工作,且反复犯错误的心理承受力。要耐心地找准切入点。了解其内心世界,一点一滴地支要求,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在全身心地爱他,用爱心去打动他,使其觉得再犯错误对不起老师,也就不好意思再犯错误了。
转化一名学困生需花很多心血,便若能真正转化一名学困生,则不只是改变了一个人,很可能是挽救了一个家庭,甚至为今后的社会治安消除了一份隐患,做出了一份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能转化一名学困生真是善莫大焉。因此,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来关心学困生,善待学困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