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强化五种意识
李兴平
摘 要:本文从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责任出发,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应当着力强化教师的五种职业意识。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意识
教育被誉为“人类文明的圣火”,肩负着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提高民族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人才的重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教育渗透和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则是其素质的基础和灵魂。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担负着培养人、塑造人的重任。由于其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有极大的特殊性。要求教师首先具备高尚的师德风范和良好的师表形象。尤其是在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是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应根据新形势下教育的特点、热点、难点和教师队伍的实际,着力培养教师职业群体的五种意识。
1.爱岗敬业,勇于奉献意识。
爱是敬的前提,敬是爱的升华和集中体现。作为一名受党和国家培养教育多年的人民教师,首先要热爱和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其具体表现为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精心育人,诲人不倦。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尚不发达,尽管党和政府为提高教师待遇在一直不断地努力,但教师的待遇总体还是偏低。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得失观,调整好心态,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勇于奉献、不计得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①我们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认识教育和教师的价值,珍惜和崇敬自己的职业和专业。塑造人的心灵是一门艺术,校园是教师创造的主要舞台,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送进一个孩子,还你一个人才”的理想变成现实。教师在这个舞台上传播知识与真理,捍卫教育的荣誉与尊严,体味人生的甘苦,体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2.刻苦钻研,积极进取意识。
“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必须有一河水。”同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要求教师“做一个牧羊人,把学生带到水草丰美的地方,让他们自由觅食。”②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业务能力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⑴三字一话教学基本技能;⑵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⑶丰富的教育管理知识和睿智的临场应变能力;⑷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运用能力;⑸在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的创造能力;⑹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的能力。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信息的大量涌现向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正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潮。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我们教师要以严谨的风范和科学的态度,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实践学习,锐意进取,永不满足,努力使自己掌握教育教学的新动态、新成果、新技术,尊重教育规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做受学生欢迎、家长敬重、社会公认的合格教师。
3.民主管理,科学育人意识。
教师由于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发扬民主,集中学生的智慧,才能搞好教育工作。民主管理首先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以及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克服家长制和一言堂等不良作风,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育人意识。要用客观的、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长处短处,尤其是注意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成绩优异学生身上的不足之处,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热爱而不溺爱,严格而不出格,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第三要充分发挥班委会、团支部的骨干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实施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将教师的美好愿望变成学生的具体行动,从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民主管理和科学育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活力。
4.团结友爱,善于合作意识。
现代教育的发展使教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个体的力量无法完成育人任务。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多部门的全力支持与配合,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依靠群体的力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整体作战、资源共享,才能出色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合作既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以达到教学相长,同时也包括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社会有关方面的合作与协调。教师要善于处理与学生、与同行、与领导、与家长、与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尊重他人、信任他人,谦虚谨慎,以诚待人,努力营造良好的、和谐的、高效的育人网络和氛围,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作贡献。
5.学法守法,依法执教意识。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可靠保证。“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执教意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表率作用,推动青年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同时也能使教师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避免违法事件的发生,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对教育的崇敬和责任,是爱与责任的和谐统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于稳定教师队伍,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都 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行知书信集》,安徽出版社,1983.
[2] 陈远鸿,《贵州日报》,200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