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
来源: 作者: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 吴先进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8-09-11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重视。校园作为社会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只有能够充分遵循办学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才能称得上是和谐校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而言,我体会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和谐校园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的教学秩序为主要特征。确立学校教育各方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对于构建普通中学和谐校园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认得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这就不仅要求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要和谐发展,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匹配和谐发展,而且要求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谐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的相互衔接并和谐结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学相长,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普通中学新课标的有效、和谐实施,建立和谐的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达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使和谐校园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校园,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始终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城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应有博爱之心,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构件和谐校园要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让各类学生获得均等的展现和发展机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全面发展。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发展是学生的第一需求。这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的工作理念。作为学生也要明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懂得“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知晓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完备、都要靠自己的辛勤付出,靠自己的勤奋踏实、刻苦钻研,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的学习、创造性的学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努力营造勤奋求和、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一个基础性工程。
     应该指出的是,“以人为本”绝不是“随人所欲”,我们也绝不能用“以人为本”作为不服从管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借口,而是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这就要加强制度建设,减少随意性行为,只有这样,秩序规范才能得到强化,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才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建立健全决策落实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提高决策执行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行之有效的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并辅之以保证措施,这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缺失的一环,也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和保证。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利导和管理水平
    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学校办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关键取决于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建立健全的、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实施集中管理,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校的战略,把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教师队伍建设提到重要位置,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工作,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改变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做法,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情感、利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信念创造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与此同时,必须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重要的示范和导向。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局,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完善自身,要牢固树立服务于人的公仆意识,身体力行,当好建设和谐校园的领头人。
要实现人际和谐化,领导对师生,就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校务公开的力度。校务公开在教育系统已经坚持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校务公开要进一步在力度、深度、效度上下功夫,尊重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和其他民主权利,增强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建设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使大家能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接受和参与普通中学课程改革,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反心理和矛盾。
     近年来,我们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分批选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给教师“充电”的空间、发展的机会,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我们教师的内部动力。我们还加强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教师主人翁意识增强,就能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有 领导的示范作用,群众对组织,对领导就会多讲一点服从,多看一点大局,多做一点贡献,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爱心,个人对自己也会多一点自、律,多一点修养,何愁校园不和谐?
三、依法办校,依法治校
    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规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声师生的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加强制度建设,个人随意性行为将会减少,秩序规范将得到强化,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就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行之有效的制度一定要得到严格的执行,并辅之以保证措施;制度本身不够完善的,要不断充实完善,制定制度要集思广益,不合理的落后的制度要及时改革;缺乏制度保证的,要认真研究建立起相关的制度。建设和谐校园要依法治校,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完善校园法制制度,既要使全体师生懂得如何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要懂得如何利用合法权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主治校、法治校。要继续坚持对师生进行的法制学习和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规范办学,努力提高学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
四.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
     树立“以学生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校园营造稳定的校园环境,良好的只治安环境,规范的法制环境,安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校园暴力,确保学生的人生安全。加强学校的安全保卫,开展安全自救演练,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制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筑及安全设施管理措施”,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不发生群体性事件,不发生群死伤的安全责任事故,不发生大规模的食物中毒事故,不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不发生非法聚集事件,保证学校的安全稳定。注重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对“问题学生耐心帮教,开设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咨询信箱,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与此同时,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的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促进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促进校园和谐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习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笑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科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建设要整体规划,使校园布局既体现办学特色,又美观大方,更要从师生日常生活的细小方面做到保持校园环境的卫生整洁,提高学生的自身整体素质。创建和谐的教育服务体系,完善教育设施,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如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张贴悬挂校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建设高标准的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创办英语角,光荣榜、作业展等;举办技术节、运动会、科技作品展及书画大赛等各类比赛,以开放性、丰富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创造畅、灵活、自由的学习、实践、体验、发展、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建和谐校园,是注重建设一个绿色校园,艺术点缀合理,草坪充满生机,达到绿树成荫,生态怡然,环境优美,创建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要教育广大师生爱护我们的校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近年来,许多学校在 环境教育和环保实践工作方面加大了力度,生态教育和环保活动开展的比过去更普遍,绿化、美化
     净化工作呈现出新的进展态势,“绿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学生环保意识,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正在形成。广大教师应该成为建设生态化校园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率先垂范者。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讲究实效,坚持“保护环境,教育为本”的方针,继续深入开展学生绿色环保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就能营造出浓郁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态氛围,一个园林化、生态化、最适宜读书和生活的校园环境就能形成。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现在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切实解决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让师生享受教育教学的成果,得到发展、提升的实惠。以法规、政策、道德和舆论的力量,有效调控师生的差异,确保 学校的稳定和谐,实现学校前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