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教学
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拜泉一中
李晓玲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他的教育教学思想不仅在过去的民主革命年代适用
,
同样
,
在教育全面进行改革的今天
,
也是非常适用的。尤其是他的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教育思想,被今天的教育家普遍认可。他的素质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加快和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有着现实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另外,他的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应试教育危害性的认识。他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观,有助于增强广大教育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他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值得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学习和借鉴。
一、
以陶行知的教师观为指导,努力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增强广大教育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实施素质教育,是由教育工作者完,也就是说,教育工作者是完成素质教育工作的前提。所以,要在教育过程当中,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也就是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水平和主动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致只成为口号,而阳奉阴违。
陶行知认定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路。并写出“教育是国家万年的根本大计”“教育不是玩具,不是装饰品,不是升官发财的媒介。教育是一种武器,是民族、人类解放的武器。”他在多篇文章中提到了教师在教育及社会改造中的重要作用。
陶行知明确指出,好的教师首先要有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而不能追名逐利。他说“教育者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有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他认为教师的服务和奉献,是为学生,为大众奉献。为普及乡村教育、我们整个心身奉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只做大众的公仆,不做个人的听差”。
陶行知提倡师生平等,要求老师要有民主作风,要虚心向学生学习请教。他说:“我们做老师的人,需要再教育来肃清一切不民主甚至反民主的习惯与态度,并且积极的树立民主作风”,他的观点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他注重教师的社会功能,要求教师要做教书育人的教育家,还要成为社会改造的推动者。要求教师好学、敬业、为人师表。他的教师观,对当时的教师成长和教育改革起了具大的推动作用,同样对我们今天实施素质教育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对教育工作者本身的素质要求也提高了。所以,我们对此要有清楚的认识,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不断学习,教到老,学到老,努力学习。在工作中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做到“打铁先让自身硬”。我们才有能力既教好学生文化知识,同时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使他们能够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二、
借鉴陶行知“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使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健全发展
陶行知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还认为,有道德、健康,有创造精神,手脑并用、情知意、智仁勇、真善美都和谐发展的“人中人”,才算是具有全面素质的综合人才。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要求面向全学生,要求每个学生的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和发展。素质教育的标准不是人人都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而是个个都成才。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大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学者,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陶行知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以纠正那种只要成绩好,考上大学就算成才的观念。我们从陶老的理论中,可以明确看出,教育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智”起来,还要德、体、美、劳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建设的需要。
三、
以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用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这套方法在当时是水平极高的教育教学理论,对近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是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同样,他的教育教学理论也适用于现代的教育教学。我们可以从中吸收、借鉴其教育教学思想的精华,用于现在教育教学当中。
陶行知曾经说:“不要教死书”,“不要读死书”,提倡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他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的责任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学校必须给学生注入生活的动力、活力,使他们能够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另外,在教育教学当中,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教和学统一,成为一体。实现教学。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有主动的追求,要求教师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他说:“学生的生活,学习,倘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贯穿于全部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
四、
借鉴陶行知因材施教的思想,做到教学方式因人而异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也包括因材施教。他曾形象地比喻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陶行知在他创办的育才学校,充分地做到因材施教。他设置了音乐、戏剧、绘画、自然、文学、等多个活动小组,根所测试结果的不同,选拔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参加不同的活动小组。学校除让学生学习必修课程外,利用一部分时间,选学和选修自己爱好的课程,以发展其特长。他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非常注重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时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样使学生自身特长得到良好的发展。
五、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另一精髓。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老师站在讲台上,上课开始时说:我们这节课学习......,讲到最后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这样的讲课方式,是将传授书本知识做为第一要务,完全和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背道而驰。陶行知批评旧的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强化知识的传授,并没有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如果学生提出问题,则被教师认为是另类,一棍子打死,大大挫伤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时不难发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的主要宗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全面推进教育服务。
实际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可以通过方方面面的方法去培养、建立,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让其主动探究,如陶行知所说,创造的本质在于活泼的生命,在于热情,在于探究的兴趣。我们可以先建立好活动的主题,或对某一个事物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
总之,陶行知倡导实行的教育教学方法,都是极为符合教育规律的,它可以为我们在现代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
现在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守的教学原则,但实施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改革,也需要对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因此,我们要学习和借鉴陶行知的教育教学方法,遵循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思想,全面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适就国际大环境下人才竟争的需求,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