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黑龙江省黑河市实验小学 赵殿友
黑河市实验小学校本研修工作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目标,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省级课题“‘专题引领 交流反思'校本培训模式的实验研究”为牵动,有效地开发教师潜能,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优良、业务基础坚实、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意识浓郁、整体结构合理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使学校办学有特色。为实现这一目标,我校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坚持抓实校本研修发展战略,立足于学校及教师发展的实际,努力为教师创设宽松、支持性成长环境,开发每位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把教师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本着“全员参与,稳步提高,重点培养,多出名师”的原则,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聚焦课堂教学,讲究教研策划,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在校本研修形式上做到了“五个结合”,即专题研究与竞赛活动相结合;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自我钻研与"青蓝工程"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理论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让教师真正成为了教学、研究、进修的主体,逐步形成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反思、研究、实践、合作、共享的教研文化。
一、校本研修——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尝试成功“我能行”
学校为创建一支业务基础坚实、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意识浓郁、整体结构合理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努力为教师创设宽松、支持性成长环境,开发每位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落实好常规校本研修制度:集体学习制度;“青蓝工程”制;外出学习汇报制度;听、评课制度等。
1. 学习富脑、互助提高“我能行”
(1)营造浓厚的团队学习氛围,构建学习型学校。每年都为教师买一本书,实施订一奖一鼓励措施。每学期对教师都进行常规性的“十个一”考评制(一本好教案,“一套基本功作业:一本简笔画、一本漂亮的钢笔字、一份课改小报”,一份高质量的学科测试卷,一个高质量的课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一本教学随笔,一本自学笔记,一本听课笔记,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专著读后感,至少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并将相关材料上传到学校的网络上资源共享。
(2)专业引领,搭建学习平台。一是骨干和名优教师的引领——“青蓝工程”。二是走出去——请进来,也叫专家的引领。近三年,我校各学科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达118人次,累积培训金额71174.00元,每次学习返校后都要做一次讲座或上一节能体现所学的示范引领课。
2.交流反思、有效教研“我能行”
(1)以“专题研讨”为龙头每周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在“青年教师理论沙龙”培训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民主性,教导处征求基层教师意见后,确定若干共性的教师感觉困惑的问题作为专题进行交流研讨解决问题。如“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教师的语言具有感染力”等。
(2)搭建网络教研的平台。参加省级数学网络教研,与省内外更多的专家、教师交流研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加强了校际间的连片教研活动,通过各校间观摩课交流和课后研评课的网上交流达到了整体推进提高的目的。
(3)赛研互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推门课、学科年组内研讨课和与“青蓝工程”相结合的说、讲、评一体的“青年教师理论沙龙”教师赛课等)
3.实效科研、提升能力“我能行”
在人人必须有科研课题研究的科研制度促进下,承担了部、省、市、区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十三项。教师在学习——实践——总结的反复研究中形成科研成果,以此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已有部级和区级两项课题结题。上学期被评为市科研先进个人1人;区级科研先进个人5人;部级重点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黑河市课题组评出课题研究先进个人4人。近三年获得国家、省、市级奖的论文等科研成果达350余篇。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我能行”
对教师进行分层次培训:老教师能熟练应用网络,并制作简单的课件辅助教学;年轻教师都能够独立制作出幻灯片;基础好的已掌握了flash动画制作和网页制作等。每个办公室都有电脑和班班配备了液晶投影仪和实物投影并能上网,现代教学技术全面深入到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辅助了教学,提升了教学效率。
教师在校本研修和教育教学实践大练兵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充分地展示了自我,获得了成功体验。
二、聚焦课堂——追求有效课堂教学,体验成功“我能行”
有效教学必须把价值追求与教学模式统一起来,把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统一起来,把研究教材与研究教法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深层有效的良性发展。
1.落实课改理念——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我能行”
(1)鼓励课堂创新——转变教学观念“我能行”。把课堂教学作为课改的主阵地,努力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堂课,要求教师做到“五个必须”。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给学生留空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有更多形式的自主参与机会,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2)构建教学模式——引导自主探究“我能行”
校领导组织老师们进行了反复研讨,形成了可操作性强的“我能行”四步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自学交流、提出问题——出示目标、合作探究——启发点拨、释疑解疑——归纳整理、拓展延伸”。
2.实行赛研互动——加强合作研讨“我能行”
(1)加强组内教研课活动。在教研组内使用“集体备课,个人试讲,反思改进”的教研模式;或是同年组同学科的几个人同备同上一节课,开展“同课异构”或“多人一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最后一节课也就是精品课,然后在全校进行观摩,收到了很好的交流研讨,合作提高的效果。
(2)与“青蓝工程”相结合的说、讲、评一体的“青年教师理论沙龙”教师赛课。青年教师主动找骨干教师、名优教师或有经验的老教师先听课指导(青蓝工程),然后展示,课后由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评课。这样,通过老、中、青年教师的教研互动,既是对青年教师的大练兵,又是对中、老年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理论和课堂教学能力的一次检验。涌现出一大批出色的教师。实现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一年入门,二年合格,三年成熟,四年拿到区级以上成绩,五年以后争创区级名师。
(3)发挥名优教师示范引领课作用。为使教师们在教学中确立一个奋斗目标,鼓舞教学士气,增强教学干劲,定期组织校内学科名优教师开展示范引领课活动,同学科教师从名优教师的最佳教学设计和有效教学综合素质体现上得到启发,将所得所悟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提高了教学水平。
三、常规建设——进行精心准备训练,分享成功“我能行”
落实好教学常规制度。就会使教师们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地准备,事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加强随堂听课——探究有效教学“我能行”
实行“推门听课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每学期要求教师开展组内和组外互相听课不少于20节,教师在互相听课中与自己的教学进行对比,交流,肯定成绩,发现不足,反思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无准备课。采用融检查、引领、互动、评估“四位一体”式教学评估模式,注意评“教”和评“学”并重,使评课过程成为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过程。
2.强化集体备课——实现优势互补“我能行”
学校开展了多年的集体备课试讲制,每周三下午集体备课研课和专题讲座实现了优势互补。领导深入到学科年组与教师一起进行卓有成效的学科教研,有经验的教师提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们各抒已见,达到了优势互补的目的。
经过校本研修工作的有效开展,教师们的专业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2009年,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可喜成绩。2009年3月至5月期间,我校的五位老师分别代表黑河市在省级语文、科学、音乐、英语、体育学科赛课中均获得一等奖;赵伟老师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东北三省的体育赛课获得了一等奖。2009年5月,以中央教科所组织的部级重点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子课题结题黑河现场会为契机,参加市课题组组织的数学赛课有六位教师获得了一等奖,关海龙、许冰的课进行了市级成果展示;关海龙老师的数学课在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子课题结题黑河现场会上进行了展示。11月,5人参加区级“现代化教学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赛课”中,2人获得特等奖,1人获得一等奖,2人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3名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区级信息技术教师综合技术比赛中,获得了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能手5人,市级骨干能手10人,区级骨干能手19人。
总之,通过校本研修引领教师走上了专业化生活之路,让其生命价值得以彰显。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我校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教师们已经把办学理念转化成为教育教学行为,从校长到教师,教育理念都发生了根本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得到更新,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工作中树立了“我能行”信念,找到了成就感,激发了工作热情,教师潜能得到开发,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让我们以更加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工作,谱写实验小学教育教学大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