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仁杰
发表发表于
2009
年
“中国校外教育”
浅谈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使用
我们学校最近几年采用了“以学定教,当日达标”的新授课教学模式,即使没有这个模式,由于地理课本身的特点也应是当日或者更严格的说是当节达标的再加上课时的有限,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方法,是很难做到的,由于地理课的特点,地图就成为我教学重中之重。
一、图文结合,提高兴趣
图形语言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人际交流的三大语言工具之一,它是以图示、图形的方式传递信息。与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相比,它在传递空间、环境信息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把文字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更直观,更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不放过课本中的任意一幅图。以图为导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的大量使用,鲜活的图像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对地图的表现力得到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的兴趣更浓。
1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要学好地理首先要以一定的读图基础知识为先决条件。明确有关概念,为形成阅读地图的能力打好基础。
(1)
掌握地图的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为使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图例,教师可结合地图册上的图例和实体图,让学生边判读边练习,使其逐渐巩固。
(2)
正确判读地图上的方向。这是正确建立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及其联系的重要一环。
(3)
会量算距离。
(4)
会分析等值线图。中学地理教材中遇到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它表示组成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教师要使学生深刻理解、掌握等值线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以便会根据等值线分析地图。
2、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
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是最常用的,要做好这点,需注意如下问题:首先,要给学生创造读图的条件。教师应给学生留出读图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图、观察图、分析图,从图中学知识、找规律、得结论,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总结,通过对地图的阅读,记忆点、线、面、带等等。
其次,要对学生的读图加以引导启发。在教学中仅仅让学生自己读图是远远不够的,譬如有些学生在观察插图时,往往被画面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盲目乱看,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引导学生分辨主次,逐项观察,讲清读图的步骤、目的,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精确而全面地进行读图。这样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在学生大脑中建立起地图表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反复读图、用图,重视学生大脑中地图表象的形成和积累,使学生大脑中形成可视、可感、清晰而准确的地图表象,能够经常保持和提取再现,即使地图不在眼前也能凭大脑中的地图表象进行地图思维。这样,就会感到地理越学越容易,越学
越有趣,越学越爱学。
3、
经常使用地图,反复进行训练
练图主要是指围绕地图进行的填地图册、记地图笔记、仿绘地图、补绘地图、绘制地图等等的练习。经常性地进行地图练习,通过多次勾绘山脉、河流、行政区等图,学生对这些区域的轮廓、海陆位置关系、海岸线状况、区域间的位置等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形成清晰而准确的地图表象,学生习惯以图记文,图文顺利转化,大大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学生练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步可先指导学生做填充图册中的填图题,并复印、描图等。如在讲世界海陆分布时,七大洲的轮廓及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置是学习的重点。在引导学生练图时,可先让他们做填充图册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再反复描这个图,并填上名称。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初步印象。第二步让学生仿绘地图、记地图笔记等。及教师以板图示范,学生在下面绘草图(或者学生仿照地图册进行绘图),通过眼、手、脑的同步运动,帮助学生树立起地理知识的空间概念,在头脑中形成地图表象。最后一步就是让学生通过记忆绘图练习,这是练图的较高层次(一般不要求全部学生做到),学生自绘地图,把大脑中的地图表象提取出来,像老师板图一样。如前面所说的绘制海陆分布图,学生在填图、描图、仿绘地图的基础上,凭借大脑中的地图表象先画出东西两半球及重要纬线赤道、回归线等,然后再将七大洲的轮廓及大致位置绘与图上。这样,世界海陆轮廓及分布就牢牢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这一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始终贯彻读图、析图、练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地图表象,做到图文结合、图文转换,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分析地理图表
析图就是通过教师对地图的讲解分析,找规律、抓重点,图文结合,使文字知识落实在图上,图上知识转换成文字叙述,从而达到强化教学、巩固和深化知识的目的。析图首先要找出规律,地理课中的地图看起来似乎内容繁琐,杂乱无章,实际上往往是一件件事物的简单叠加,教师要善于找出规律,层层分析。其次,析图要抓住重点,地理课中的每幅图,其上面的内容都有主次之分,教师要善于辨清主次,排除次要信息的干扰,抓住每幅图的核心和主旨,从而使每幅图的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再次,析图要善于联想,使地图形象化。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地图的特征,联想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把抽象的地图形象化、拟人化,让学生记得容易、学得轻松。通过对地图的这种联想、分析,学生记图、绘图变得简单可行。
析图的最佳方式就是教师边讲边画。教师在课堂上用彩色粉笔徒手作图,边讲边绘,使每一知识点一出现便在图上落实,图文融合。这种形式变化灵活,可加可减,能更加鲜明生动的揭示地理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如褶皱、断层),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处在同步活动中。譬如在讲区域地理时,首先勾画地理轮廓,然后用不同色彩 的粉笔边讲边画出山脉、河流、湖泊、海洋、城市;讲到矿产,用不同的符号,讲到农产,画出不同的代表图案,讲动物,用粉笔画出不同的动物,这样一来既形象又好记。教师的动作、不同的色彩图案强烈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产生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