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转变学生思想更新教学模式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景园中学 作者:丁智宏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3-23

20110323094336.jpg

转变学生思想更新教学模式

丁智宏(2001年发表于教书育人杂志)

"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因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是一个学生今后成为一名合格人才的根本条件,是必备的思想品德素质。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如何?关系到能否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然而,从目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及效果看,并不十分理想,为了提高效果,更好地转变学生的思想,我们一方面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一方面在实践中大胆 "破旧立新"对思想品德课的新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构造,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旧教学模式的弊端是新教学模式产生的必然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教学结构特点,即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基本环节及这些环节的内在联系。

(一) 对旧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及特征的确认

经过分析,我们把旧教学模式概括为:直线单向型教学模式。具体如图所示:

教材

  教师

学生

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儿点:1.要素的单一性。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中只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教材、教师、学生。这其中,教师做为一种特殊要素。成为沟通教材与学生的中介或中间环节。2.方向单纯性。旧的教学模式,只重视或唯一要求的是教师要忠实贯彻教材,学生要认真从教师那里获取书本知识。这就造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唯贯输教材内容为重的单向教学活动。3.教学要素联系的抽象、空洞脱离实际性。因为整个教学过程是从教材的本本出发,要求教师与本本绝对一致、学生与教师绝对一致。这样势必造成教学过程与发展变化的实践相脱节,教学目的与生动活泼的学生实际相脱离,从而使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关系成为一种非具体、空洞、抽象的联系。

(二) 对旧教学模式的弊端的确认

通过总结,分析以往旧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我们深深感到存在以下弊端:

1.    教学要素的单一性造成的片面性。旧的教学模式,在考虑要素配置时,仅把教材做为出发点和原本。在教学过程中又把贯彻教材做为转变学生思想的唯一手段、途径。这样一来,就必定造成"唯教材是从"。教材与发展变化的形势。教学与学生的生动活泼的现实脱节。

2.      方向单一造成的被动性。旧的直线似教学模式,是从教材本本出发,教师和学生皆以教材为本。这样一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材面前,皆民为被动的客体,教师的唯一任务,就是如实地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事实上成了教材和学生之间的传声筒和接力棒,而学生的唯一任务是从教师那里把知识接到手,事实上也成了完全被动的对象、客体,总之,这种模式实践过程中的单向性,不自觉地导致了 只见教材、不见师生",把师生仅变成教材的被动受体。

3.      脱离实际造成的低效或无效性。对旧的直线似的教学模式长期实践的结果,只能是低效或无效。因为旧模式把教材做为教学之本,不仅存在着与实践脱节的滞后性,而且严重束缚教师与学生,致使教师只能是鹤鹅学舌似的重复教材,学生只能填鸭似的被动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则造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局面。本来教学过程中想转变学生思想的这一初衷,却因日教学模式的弊端,而扭曲变形,不能奏效或适得其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