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品德课堂上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来源:镇平察院小学 作者:李晓静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4-26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阵地。但由于教师、学生的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动脑筋;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没有意志力,如果不及时调整这种状态,就会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和厌烦学习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必须利用网络及其资源,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气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彰显多媒体优势
        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思想品德教师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如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利用网络建立网站、资源库,进行远程教育,使优质资源得到交流与共享等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例如品德课“保护环境”,可用一张活动投影片配合教师引导来开课。投影片内容为:树木被砍光后,光秃秃的黄土地上只有一个个树桩(真实照片),一只小鸟飞来(抽动片),无处安家,小鸟发出悲鸣:“我的家在哪里?”(字幕覆盖片)。教师用语言引导:乱砍滥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环境遭到破坏,小鸟无处安家。这样发展下去,人类是否也会失去家园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探讨如何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样开课即简单明了,又富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激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开始,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课前的某一情境上,为使学生对新课程、新内容发生兴趣,教师可先从“无意注意”入手,通过多媒体中的一幅投影、一段录像、一幅画面,都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注意,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无意注意”不可能持久,且极易受到干扰,这时可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通过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问题。在教学结束之前,也可通过多媒体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升华,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教《人要有毅力》一课,我通过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使学生悟出毅力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成功之士必备的品质。然后播放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载人飞船飞行、实现了中国人航天梦的这一事例,让学生明白杨利伟的成功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他平时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百折不挠,不断增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分不开的。使学生领悟到,任何目标的实现,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执著地追求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从而激发学生培养毅力、不怕困难和挫折、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坚韧的意志品质。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其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饱满的情感、积极的思维、巧妙的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启发、诱导,使之思维敏捷、踊跃参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其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积极互动。例如在讲《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一课,我从电脑上找出电视新闻曾报道的某校学生擅自外出游泳不幸身亡的事例,有重点地对学生经常遇到的“水”、“火”、“煤气”、“电”为生成活动的主题进行“找危险--思原因--想办法--模拟表演”系列活动,不但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而且使学生认识到品德学习也是大有用处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巩固和发展学生学好品德的兴趣。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下,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


        六.让多媒体走进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思想品德课极强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特定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因此,以灵活的“教学内容”要素补充相对固定的“教材”要素是一个必然结果,而“信息”要素的加入,为思想品德课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注入“新鲜”的活水和血液。多媒体与活动课整合,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既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