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快乐的识字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性。他们的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成了入学儿童的一大难点,以致有些儿童产生厌学语文的心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那么如何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快乐的识字?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创设趣味情境,增加学生求知的乐趣
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趣味情境,灵活运用,使之自然贴切、新颖有趣、生动形象,就能化理为趣,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
识字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这是学生独立识字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精心制作儿童熟识的动物图画、色彩明亮的多媒体可课件,同时插入充满童趣的语言,用它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赋予词语生命力,这样唤起了学生识字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就能自主地交流合作,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喜悦。
在这里我用顺口溜、谜语等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地掌握生字
1. 用顺口溜识字学生读来顺口,又从字义和字型上区分了这组字。这种识字方法,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单纯的读字抄字的效果好得多。
2.根据字型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如,学习 “幸”字时,我用边说儿歌边写字的方法出示生字,“一只瘸腿羊被压在土堆下”。孩子们哈哈大笑,很快就记住了“幸”。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型与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
二、感受汉字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然后才能因势利导,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美,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结构美、形态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增强记忆,发展思维。
1、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汉字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如“晶”属品字结构,摆放的位置不同,上面的“日”与下面的两个“日”大小不一致,各占的比例有所差别,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感受汉字不同的形体和结构美。
2、引导学生感受笔画的美感。传统的书法讲究起笔收笔的顿挫、行笔的快慢轻缓、章法的布局等,在书写中要认真引导学生体会书写的感觉、乐趣,让学生感受中华书法传统艺术的魅力。 在教学中,用多媒体技术,从实物图形到象形字,再到现代简化汉字,采用富有动感的画面,利用学生丰富的联想,使枯燥无味的笔画结构和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诱发学习的兴趣。如休息的“休”,系一人靠一木,通过多媒体形象的展示。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识字成为自身的需要,迫不及待地要去探究汉字的奥秘,形成了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拼音教学,帮助学生识字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要防止拼音回生,就必须经常使用它,做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首先要坚持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读准字音。尤其是预习课文或在阅读课外书籍时遇到生字,要借助生字上的注音或者查字典,自学字音。为了提高拼音能能力,可以用“普通话语音音节表”上的400多个音节练习拼读,使之准确、熟练,并逐步做到直呼音节。
其次要有意识地运用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要注意听别人说普通话和自己的发音,用拼音来纠正读音上的错误。还要以练习用拼音写普通话,如给字、词、句注音,用拼音写日记、短文等,努力提高拼音能力,并学好普通话。
再次鼓励学生多看课外拼音读物,熟能生巧。同时家庭要营造读书的氛围,引导儿童体会读书的乐趣,在“趣味”中学习、深化。
四、创设智力情境,提高学生拼读热情
1、轻松阅读识字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每个儿童在学前接触了大量的事物,其语言储存是相当丰富的,轻松阅读、文中识字,恰恰利用了这些日常储存。如:"小麻雀,叫喳喳,树下坐只唐老鸭。小山羊,吃青草。花儿开,鸟儿叫。大公鸡,爱打鸣。"这里每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包括词语本身),几乎都是儿童熟悉的,容易理解。它把儿童自出生以来的生活积累作为引桥,使之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轻松阅读识字教学减少了识字教学的时间与难度。在轻松阅读课中,学生要新接触大约1600个生字,由点到面扩大了课本的识字量,学生的识字量大大增加。这些字虽然有的学生不理解,但在以后的课本中会陆续出现。当学生再次见到时,就会象见到朋友一样,很快在大脑中浮现出来,达到了课本识字的要求,这就减少了课本识字的时间,降低了难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使课堂教学与轻松阅读形成良性循环,互为联系,互相补充。
3、轻松阅读识字教学为大量阅读打下了坚实基础。学生经过一年级两个学期的轻松阅读识字训练,基本解决了识字问题,与此同时,也学到多种识字方法,识字能力也提高了。二年级的识字教学负担减轻了,使读写训练目标更集中,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能力去阅览室自由阅读一般的儿童读物,从而彻底解决了低年级阅读问题,大阅读也就不再存在断层。
五、创设竞争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这时必须改变教学方式,采用新的刺激方式进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情绪兴奋,激发其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确定学生的“最佳发展高度”,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新知识的内化。小学生喜欢猜谜语这种智力题,我就顺应他们的这种爱好,选择设计一些谜语,让学生拼一拼猜一猜,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既能巩固前面所学,又能引发新知的学习。
六、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迁移默化学习
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拘泥于学校之内、课堂之内,学生识记生字也是如此。更应该把这种教学活动默化到生活之中。其实在生活之中到处都可以让学生获得很多可以识记的生字的机会。因此我会在周末的时候给孩子发一张精美的卡片,用来记录本周认识了生字,写出你是从哪里认识的这些字。每一周孩子们都会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这周看电视认识了十个生字,我考考你看你认识吗?”等等。看到孩子那稚嫩的脸,我暗自庆幸孩子们真的把识字当作一种乐趣了。同时我也会定期在班级选出识字小能手,在早读的时候便可以请他做老师,来教同学学习他所认识的生字。时间长了,我发现孩子识字的途径也变的更多了。例如:在电视上、在电脑上、在课外书上、在食品的商标上、在玩具上、在同学的衣服上等等。有时家长也会高兴的和我谈论着孩子识字的趣闻,这样一种枯燥的学习,在孩子的世界里被演绎的充满了童趣。汉字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的,我们要把它还原到生活中去。生活中处处都有丰富的识字素材,时时都有识字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让识字相伴他们左右。
总之,识字教学千万不要枯燥无味地反复重复“横竖撇捺折”,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趣味性效果会更好。通过上面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教学方法,汉字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已变成一个个有趣的谜语,一句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学生快乐的识字,开启了孩子们的心智,激荡着孩子们充满灵性的创造,使识字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