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品味语言,提高习作水平
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安阳桥小学
王凤琴
当我们徜徉于语言的碧波之上,玩赏于语言的青山绿水之间,眷恋于语言的无限美好遐想之中
……无疑,这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享受语言的同时,习作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一、在品读中享受语言,培养语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读给美丽的语言增添了一件华丽的外衣。
品读的功能主要是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当由衷地动情品读时,才能更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韵和运用的精妙。
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学生对课文有了充分的理解后,让学生交流体会,品读重点词句后创设情景:如果你就是保罗,你最想说什么?你最想做什么?
这个环节以“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为重点,引领学生层层递进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也就是在这样的深入中,学生感受到了幸福的结果,享受到了幸福所带来的快乐。
品读是一种感觉,学生只有在充分的品读课文的过程当中才能够领略到文章的绝妙,对学生习作素养产生着潜移默化地影响。
二、在品味中享受语言,积累语言。
诵读是品味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说:“采用朗读的办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形成语感。”学生通过对精彩文段的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增强对语言的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文章不是无情物”,通过表情朗读,学生从朗读的语调、音色和形象生动的词汇中,领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以过万重山”声声啼叫把我们从单纯的语言文字带到了有声的世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刻内涵;“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让我们真正感悟到了杜甫欣喜若狂的爱国情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炎炎夏日的丝丝清凉、荷花独有的缕缕清香悄然地迎面扑来,一幅幅美丽的迷人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满池的荷花婀娜多姿,荷叶上即将滴下的露水展示着它那无声的生命力是多么的顽强,蜻蜓的自由飞翔显示了勃勃生机的美丽景象。
当语言以各种方式或华丽,或朴素,或简练,或繁丰,或豪放,或庄重等鲜明的风格展现于学生面前时,无疑是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美的世界。同时,学生也逐渐认识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培养了情感,积累了语言。
品读语言,让语言更加洋溢着魅力;品味语言,让我们更加享受语言,珍视语言;品读、品味提高了学生的习作素养,学生的习作水平也必将发生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