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安全意识
落实安全措施
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摘要:学校安全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复杂,社会关注度高。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关系学校声誉和教育形象。因此,安全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不允许有丝毫的懈怠。
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手段,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无论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还是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安全工作实质内容是一致的,就是保一方安全,维护学校稳定,让师生有安全感。文章从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防范专校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确保师生安全;抓好学生安全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多路并举,打造平安和谐校园等四个方面讲述了“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重要性。只要学校的任何人把安全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就一定能够打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学校安全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复杂,社会关注度高,同时,他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关系学校声誉和教育形象。因此,安全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不允许有丝毫的懈怠。
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手段,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无论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还是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安全工作实质内容是一致的,就是保一方安全,维护学校稳定,让师生有安全感。
一、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防范专校机制。
提高安全意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学校里,首先,领导的安全意识强,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安全问题高度敏感,舍得在安全方面投资,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前提。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成立“平安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安全责任制,明确安全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完善运行机制,定期安全检查,要定期将巡查情况及隐患处理结果及时上报领导。其次,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增强,是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的基础。校园安全不只是相关领导的事情,它需要全体教师关注,支持和配合。在学校,只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勤思考,勤动口就可以把安全隐患消失在萌芽状态。有些学校的班主任在这方面就做的非常到位,每天三次到班里查看学生的出勤情况,发现有学生不到及时与家长联系,发现有心理问题,实际进行疏导。另外,门卫、保安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强化,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解决。同时,学校对门卫管理要严格规范,做好身份识别工作,车辆人员出入有程序。自有门卫严格管理,才能有效减少不法分子的作案企图,维护学校安全。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确保师生安全
门卫是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是维护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保障学校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
学校应不断
完善各项人防和技防设施,规范人员财物进出、来访会客制度。来访人员进入校园严格进行审核登记,
未经允许,一律不得进入教学区域,
当遇到学校大型集会时,学校各职能办公室应及时印制通知书或邀请函等,家长持有通知书或邀请函得到学校门卫验证,登记后方可入校,
严防不法分子窜入校园作案。
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禁止入内
,
禁止将非教学用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品、动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
严禁学生私自出校门,如确需出校门的一定要经班主任以及有
三、抓好学生安全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祖国的明天,其可塑性、可造性很强,因此,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应扎实工作、注重实效,使教育工作真正做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向整个社会”,俗话说“孩子是一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所以,我们不难理解“教育从娃娃抓起”“教育从幼儿开始”的含义了。小学阶段,高年级是学生思想波动最大的阶段,因此,抓好青少年的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在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在校生犯罪现象日趋严重,我们一定要跟随形式的变化而转变工作重点,开展一系列形成多样,内容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一是聘请派出所干警担任法制副校长,让他们结合办案实际,编写青少年犯罪预防讲解材料,对在校学生进行生动讲解;二是配合各种法制讲座,组织学生旁听,使学生在旁听中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三是精心选择在校生犯罪典型案件,邀请相关学校和社会代表召开个案犯罪预防讲座会谈,进行针对性预防;四是开展各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宣传活动,共学校开学,放假之际聘请法制副校长深入学校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活动,从而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深入人心;五是通过制作法制宣传版面,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地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大事,预防青少年犯罪更是大事。为此,我们要用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看清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提高认识,从小抓起,全力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制教育工作,从而为平安校园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多路并举,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教育是充满爱的光荣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为己任,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育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塑造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是青少年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形态的校园设施,活动形态的校园活动,以及由此作用于师生内心的心理形态积淀。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一定要加强校园文化这一基础性工程建设,努力加强校园环境的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地改造、更新,使学校的环境更适合学生的成长。校园里绿草茵茵,花香阵阵,假山流水,戏鱼群群,从满了诗情画意,让教师、学生在此期间,快乐地工作、学习,受到熏陶。走廊里,墙壁上都是宣传阵地,一幅幅动感卡通图案,一句句充满童真童趣的话语,启迪着学生的心智,规范着学生的言行。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循序渐进的,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将是长远的、全面的,要相信健全的学校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优雅、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其次要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从而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认识。如学校在进行消防安全和防震减灾等科普教育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或学校闭路电视系统播放相关教育纪录片,可聘请消防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讲解。学校要认真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演练,让学生真正掌握自护自救本领。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既学校、学生和家庭要紧密联系。学校可利用家长学校宣传安全的重要性,使广大家长切实负起责任,为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而共同努力!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安全工作更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系统的任务。只要学校的任何人把安全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就一定能够打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