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犹文山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1-10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中学      校长 犹文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来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部分教师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还有明显差距。面对新课程,许多教师力不从心,无所适从。因此,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间学校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将关系到我省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尝试。为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担负起教育教学的重任,学校要建章立制,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评价机制,确立分层管理培养的指导思想,让经验型的教师向研究型发展,让理论型的教师勇于实践,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名师,学科带头人;对学校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教师要提出:“一年上道,三年成骨干,五年出成果”的要求,而且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干部自身的知识、专业、经验优势,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培养。

近年来,我校已收到一些明显的成效,表现在:我校申报“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全效性学习研究课题’”获得成功,成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中小学全效性学习方案研究课题重点实验学校,课题研究正在学校全面深入开展。继“中学素质作文训练实验与研究课题连续三届获得市级优秀教改成果一等奖之后,学校又申报了省级教育科研课题——中学语文阅读课型研究,目前正在申请结题验收,课题研究使学校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取得的成效面前,我们在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校本培训,树立教师专业化新理念。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认识在不断深化,迫切需要当代教师,要用现代教育科学来从事教育教学,要用娴熟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来驾驭,用崇高的专业精神和较高的发展能力来支撑,所以要倡导教师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成熟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而且是终身的。其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在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必须在学校这个特殊环境中才能真正实现。因此,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为他们争取、搭建展示自己、提升自我的平台。

二、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夯实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成了个人发展的需要,当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学校,要勇于承担为教师学习培训创造条件的责任,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提高教师的群体素质。

1 、创造学习条件,构建学习型校园。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学校为教师积极营造学习的氛围,为教师的学习提供好的学习条件。具体做法是为教师订阅各类教育教学报刊杂志,设立专门的教师阅览室,利用网络平台,建设教师电子查阅资料备课室。同时开展“学习领会——研讨交流——实践创新”读书活动,让教师们在自读、自悟、自得的基础上,举办教师论坛,教学讲座,教学沙龙,分享读书、教学心得,搜集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反思,学校对此要因势利导,这样建立激励机制,教师们读书、育人、善思、求索的治学之风不难形成。

2 、整合东西部培训资源,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国家网络远程培训、省级网络远程培训、国家、省级离职进修培训,为学校选派教师学习培训创造了条件,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多争取名额,多为教师争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让挑选出来的教师要端正心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转变角色,参加学习、交流,把教学实践中所遭遇的困惑或疑难,向专家请教,互动探讨,共同提高。此外,我们的学校处在西部地区,每年学校“求是强师工程”派往浙大、杭二中、杭十五中的教师近十个,如何将东西部的教学资源达到持续整合,真正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教师专业化成长,必定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3 、将校本培训由理论变为实践

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扰为范围,不定期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将校本培训与听课、评课、说课结合起来,让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教师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沟通、交流、突出培训的“校本性”,必要的时候,邀请教育专家、省、市、县教研员开设专题讲座,让每一位教师走进新课题实验的广阔天地,大力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如我校曾邀请贵州省特级教师、遵义市管专家到我校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的研究与实验,作了专题指导,收到明显效果。

4 、以课题研讨为契机,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指明方向。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校自 1999 年起,就把课题研究工作作为学校教师成长的突破口和提升点,开展了“中学生素质作文训练实验与研究”(省级教育科研课题),从而在本地区、本县开辟了作文教学的美好途径,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有借鉴、有创新、有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层次和品位,外县的中学、本县的学校也相继到校开展校际课题研讨交流活动,我们也紧紧围绕课题研究,推陈出新,不断打磨上课的方法、形式等,形成了一批典型的作文教学案例,一部分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教坛新秀。

三、注重点面结合,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学校管理建设中,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要有针对性,要注重点面结合。只有实施以点带面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优化教师团队,深化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助、探究,从而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学校要以“整体推进——分层发展——协同优化”为基本策略,按照“合格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的不同要求:( 1 )对形成风格的成熟教师“推”——提炼其教学思想,彰显其特色。( 2 )对大部分骨干教师“用”——在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岗位或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岗位上,锺炼其教学策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3 )对年轻教师“帮”——帮助其历练教学的基本功,缩短其教学适应期,站稳讲台,得到学生家长认同,鉴于此策略,学校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加强新教师的岗前培训:

对刚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要让他们系统地了解学校的办学历程、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掌握备课、讲课、批改作业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设立“过关项目”,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岗位,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融入新环境,热爱新团队。

2 、实施“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导师制,以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为了使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上的老师迅速成为合格老师,学校要制定“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导师机制,采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方式,使学校教师优势互补,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3 、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大舞台

一学年两个学期,学校可开展青年教师说课、讲课、评课、命题等教学技能比赛,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4 、实施学科名师领雁工程

一间学校需要打造品牌,凸显特色,更需要“名师”来支撑,“名师”是学校团队的旗帜,也是学校品牌成功的“代言人”“活广告”。学校要在办学历程中,在各学科教师中积极挖掘优秀人才,通过择优引进,优化组合,综合培养,锻炼提高等手段,大力实施、涵盖师德建设、专业发展、形象宣传等方面的学科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名师效应,让他们上示范课、精品课,展示自己,发挥引领作用,推广已经成功的教学经验,从而使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四、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师评价机制。

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对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的目标不是限制教师,打击教师,而是激励教师,解放教师,使广大教师更加自由自觉地工作,努力向自己确立的发展目标前进。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育评价的目的不是要废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己。故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尤显迫切和重要,如教师岗位设置,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都需要从教师评价体系的三个难度: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去认真思考,否则,就难以达到设立绩效工资和择优聘任教学工作岗位的初衷和愿望。

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因。

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从走上三尺讲台,手拿粉笔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播洒自己的爱,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为此学校要隆重组织开展班主任节、举办班主任节讲座、举办两年一度的校运会和激情湄江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让教师艰辛的劳动得到家长、学生的理解、支持甚至感动,让每位教师体验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有一种幸福感,成就感,从而让教师在内心深处洋溢着自豪感,对学生无私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以及无微不至的关爱。

总之,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因此,学校要正确审视现状,制定相应措施,倡导教师自我学习造就,自我发展,同时要重视加强教师的培训管理工作,努力拓宽,培养教师的渠道,才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使学校管理工作整体向前推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