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MHK之管见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文光浩 朴灏瑛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1-12

 

MHK 之管见

吉林省梅河口市朝鲜族中学   文光浩 朴灏瑛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是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特点,专门测试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原来实施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对改革少数民族学校汉语教学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模式的转变,但已不能完全满足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需要,所以被现在实施中的“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少数民族学生实际”的MHK所替代。它主要考查应考者实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考查应考者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完成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任务的能力。那么MHK是不是非常科学的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评价体系呢?是不是达到了其预期的目的,其考查内容、形式、时间、用途是否完全合理呢?

有人在谈到 民族汉考的作用和反响时说MHK是一个适合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它的实施全面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改革,对民族教育起到了稳固和促进的作用,减轻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升学率,对此,我不敢苟同。减轻少数民族学生的负担,提高升学率这话不假,但是评价体系是否科学这个问题有待于经受时间的检验,还应尊重广大师生对它的评价,不应由制定者下结论。至于它的实施是否全面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改革,对民族教育起到了稳固和促进的作用,我想有必要进一步商讨。笔者孤陋寡闻,不了解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地区MHK实施情况及反映如何。就吉林省而言,MHK的实施对汉语教学的改革得推动作用虽然不能否认,但我觉得不是很显著。新教材除了版张板式发生改变之外,貌似加深了难度,更加注重了技能训练。但是广大汉语教师在实际授课当中仍就偏重于语法、语文知识、篇章结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文学特色等,离MHK要求相去甚远。目前,我们吉林省各朝鲜族中学使用的高中阶段汉语教材共五册,高一、高二用各两册,高三用全一册,另外到了高三还有七八册MHK强化教程、训练教程、仿真模拟试题详解等复习资料。因为MHK12月份考试,如果按正常进度根本没有MHK备考时间,为了抢时间,不得不加快进度。部分学校在高二阶段骑马观花似地加快进度,连高三内容都学完,这样只顾进度很难顾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的学校干脆放弃高三教材的教学,直接进入MHK备考阶段。从内容上看,高中教科书及教学与MHK的考查内容严重脱节,从时间上两者又不能统筹兼顾,这样一来,极大地影响了民族中学高中汉语文科的教育教学秩序和质量。我想,要解决这一矛盾,要么把MHK考试时间推到第二年6月份,和其他高考科目一起考,以保证正常学完高中阶段汉语文教科书全部内容;要么直接按照MHK的要求,撇开现行教材,从高一开始针对MHK进行训练。

北京外国语大学彭恒利教授在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介绍中说:教一本书、学一本书、背一本书、考一本书”的情况必须改变。好的教材、教法都是针对特定的教师条件和学生特点而言,不存在脱离特定教师条件和学生特点的普遍适用的好教材,好教法,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好教材,好教法。适用于克拉玛依、石河子的教材、教法,并不一定适合于和田、喀什;适合延边地区的好教材、教法不一定适合于新疆地区。汉语教学需要“因材施教”,需要实事求是,需要依靠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和创造性发挥。努力在教材编写、教法创新方面造成一种“一纲多本”、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笔者认为,不以任何特定教材为依据,取消现行高中汉语文教材,根据需要结合学生具体实际,参考MHK训练教程,自编教材以达到汉语教学模式从“教材翻译模式”向“交际模式”转化,从注重知识向注重能力转化,从注重书本向注重口语转化的目的,使学生实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运用汉语工具完成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任务的能力迅速提高,从而从容应对MHK的方案不失为好的改革方案。这是因为它既符合强调人文性、文学性的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又符合强调学语言、强调交际能力培养、强调技能训练的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改革思路。

下面再看一看MHK考试时间安排、用途及其利与弊。

近几年MHK考试时间基本上定在每年12月末,比高考科目早五个月进行。

一方面虽然减轻了考生们的负担,但是另一方面减弱了考生对汉语文的重视和继续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此外,这种时间安排对MHK指导教师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因为MHK提前进行,考试结束后高三汉语教师面临“失业”。有的学校不安排汉语教师当高三班主任,即使是从高一带上来的一旦到了高三就换班主任,其理由是不再教课不适合当班主任,到高三换新班主任通常是受学生和家长反对的。考试结束后,MHK指导教师的工作安排也成问题。有的学校让其休息,虽然会引起一些非议,但也是个不错的安排,有的学校让他们打杂或补缺,当门卫、当干事、管收发干什么的都有,极大地伤害了汉语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试问,教师一旦没有了工作积极性,怎能提高教学质量?

MHK的介绍中说道MHK有以下用途:1、获得MHK三级证书的学生,可以不经过预科学习而直接进入大学接受汉语授课,或者参加以补习其他学科知识为主的预科课程学习,而不必参加以补习汉语为主的预科课程学习。2MHK三级为普通高等学校预科生预科结业的标准。3、获得MHK三级成绩的学生,可免于参加高考的汉语考试,其成绩转换为汉语科目考试成绩后计入高考总分。MHK作为少数民族汉语等级考试,替代了原来的会考,还成为不是高考的高考,诚然它对提高少数民族考生的升学率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具有多少合理性呢?构成MHK的三大内容当中,不管总成绩是多高,如果其中一项不合格就会得不到证书,到大学只能参加预科课程学习。而普通高考汉语考试则没这个规定,只要总分数够,还能考上重点大学。用途第三项中提到“获得MHK三级成绩的学生可免于参加高考汉考”,其言外之意是考生有选择权,可以参加或不参加高考汉语考试,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第二次机会,这是自相矛盾的。

总而言之,MHK还有不少不合理的地方,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以上简单谈了对MHK的不成熟的一点看法,也许有偏激或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