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张云和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1-12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广西隆林县新州一小    张云和

邮编: 533400

电话号码: 13321769930

E-mail:zyh19660515@163.com

【内容摘要 】: 远程教育资源以全新的面貌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它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其很强的交互性,充实了课堂内容,给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面对如此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结合教学实例,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新课导入,创设情景,引人入胜。 二、 疑点难点,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三、 想象留白,升华拓展,放飞思维。

关键词】:利用  远教资源   激活   语文教学

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全面实施,使远程教育资源以全新的面貌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它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其很强的交互性,充实了课堂内容,给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面对如此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景,引人入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能否抓好上课的开头,即上课伊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把电教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去,可以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迫切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小学生受年龄、阅历的制约,对教材的理解有局限,尤其是有的故事内容离现在较远。其实,文章并不是无情物,它是语言文字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从而把“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如:《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全诗用词凝练,对仗工整,截取了长征途中几个重点的场面,寥寥五十六个字,却概括了长征二万五千里的伟大征程,读罢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但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段历史离他们毕竟久远了, 单靠老师的一本书,一支粉笔,是无法让未经风雨的学生体会出长征的艰辛的。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贴近作者的心,感受到长征的艰辛,领略到乐观的精神,感悟到必胜的信念。这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因此,在课的开始我就运用名人的话“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然后就播放视频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曲, 出示了红军长征的线路图,并进行了必要的介绍, 让学生走进那段革命的历程,去谛听那已远去的冲锋号角,去瞻仰那座蔚然的历史丰碑。从而引出了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壮举——长征。视频中那些早已远离孩子们的历史,都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了孩子们的面前,欣赏着画面,聆听这激扬的歌曲,学生的情感被牢牢地抓住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而确定了本课的情感基调, 实现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激活学生与学习对象相关拥有认识,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上《草原》这课时,我根据学生没有见过真正的草原这一实际,课上注重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播放一段视频:伴随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的响起,画面上出现了蔚蓝天空下一碧千里的草原、像大白花一样的羊群、奔腾向前的骏马。在学生“啧啧”的赞叹声中,我就势引入了课文内容,带着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草原美景。这堂课,学生注意力不仅高度集中,而且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

二、疑点难点,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超乎学生想象的问题,每篇课文又有关键性的疑难词、句、段是学生难于理解和把握,这时候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抽象的事物再现,把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形象知识,化想象为直观,化疑惑为明朗,为学生拨云见日。

例如:在教学课文《詹天佑》时,文中詹天佑在居庸关和八达岭怎样“开凿隧道”;在青龙桥附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是什么样的;火车怎样沿着人字形线路上山,这些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具体方法和火车是怎样沿着人字形线路上山的。学生对詹天佑在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采取“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和在很长的八达岭采取“中部凿井法”以及“人字形线路”的设计,火车怎样沿着“人字形线路”上山看了一目了然,茅塞顿开。这样做既形象又生动,同时也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这虽然是一篇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美感的好教材,能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但是 有很多词语学生很难理解。例如:“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倾听”、“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闪耀”、“璀璨”等词语。面对这个问题,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能动性呢?利用多媒体课件, 带领学生借助图画和相应的语言文字,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这瞬间的灵感激活了我的思维,。于是我在远教网中查出了许多相关的图片,把它带到课堂,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画面,让心灵穿梭于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文字之间,让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香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人流如潮的街市、琳琅满目的商品,用大脑去想象阳光和煦,浪平沙细的沙滩美景, 然后让学生根据画面理解词语。从“琳琅满目”可以看出商品多,使人看了眼花缭乱;“人流如潮”说明人很多;“鳞次栉比”说明高楼大厦一幢挨着一幢,排列得很整齐。这样,通过看图和教师的点拨,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这些词语了。

三、想象留白,升华拓展,放飞思维。

想象是一种创造思维的研究方法,想象又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古今往来多少成功的发明都离不开最初的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和没有发现的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受时空的限制,语言文字描述的内容许多无法亲自体验或耳闻目睹,而恰当地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后,多媒体则能打破时空的限制,浓缩更多的表象,促进学生体会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为想象打下基础,从而促使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正确发展,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并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进入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教学重点是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想象当时的困难,体会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在教学中,我先播放了经过剪辑的录像:1935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谈夺桥的艰难,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领会到了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形象。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让学生感受教材所描绘的情境,是产生相应情感的基础。教学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教学设备的条件创设情境,垫铺引趣,以显示形象,渲染气氛,增强语言感染力,从而唤起学生的兴趣,展开想象,使学生体验到的感情接近与作者的感情。如《观潮》一课中的第三、第四自然段描述了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为了让学生更真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我特意配上一段经过剪辑的钢琴曲,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想象大潮到来的景象。由于钢琴曲的渲染,学生仿佛置身于观潮的人群之中,脑海中浮现出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观图景,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远程教育如一池活水,使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而精彩。远程教育资源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表现,也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满足学生的需要。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运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创新过程,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促进者,只有以教材内容为平台,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自主、灵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打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