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江苏省宿迁中学
陈向阳
一、努力打造以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江苏省宿迁中学是一所在文庙旧址上创办起来的学校,自明清以来,就在此地兴办儒学,培育英才,学校所在地历来就是宿迁地区文化教育发展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笔珍贵财富。绵延两千年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巨大的文化价值。传统文化对当代学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培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作为历代文脉传承之地,在文化建设中重视发扬传统,挖掘儒家文化的育人价值,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1
.提升学校的育人理念
学校所在地为明清两朝祭孔和秀才读书之处,即城南学宫。而作为学宫的标致性建筑——大成殿,一直屹立于校园之中,如今已成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有着这样深广的儒学背景,于是学校便从《论语》中精心挑选了“见贤思齐”这四个字作为校训。
为把“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理念落实到操作层面,我们把学校育人理念进一步提升为:“我们的学校应当构建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营造民主、包容、彰显个性的育人氛围,弘扬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尽量照顾学生差异,尽力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需求,用科学精神与校园文化滋养师生身心,提高全体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幸福快乐而又充满活力地自主健康成长。”
2
.确立适应时代要求的育人目标
基于对儒家文化传统的传承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吸收,学校把育人目标确立为:“让人人都得到发展。”这一育人目标的精髓是尽可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协调统一。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把关心人、激励人、发展人和塑造健全人格作为出发点,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坚定的基础。
3
.在校风的统领下,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业精于勤荒于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儒家名言孕育了学校“团结、勤奋、文明、朴实”的校风,校风既是对全校师生的要求和期许,也是对于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坚守。在校风的统领下,又形成了 “严谨求实,改革创新”的教风和“勤学苦练,全面发展”的学风,意在倡导教师和学生要崇尚儒家圣贤的文化精神,并以之作为行动的精神力量。教师不仅要博学多才,学贯中西,还要善于研究,通晓理论,知道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来教育学生;学生不仅要刻苦学习,努力钻研,还要勤于思考,发散思维,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三风”的树立,实际上是强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并将儒家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在传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真正达到“让人人都得到发展”的育人目标。
4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渗透文化管理
文化表现于行为,行为来自于养成。学校重视养成教育,重视培育具有文化品位的现代中学生。首先是建设班级品牌,营造班级精神文化。建立班规、班训、班级公约。建立有效的班干部队伍并实行干部值日制,要求各班以正确的班级舆论感染学生,努力构建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文化。
5
.精心打造优雅和谐的育人环境
学校用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发扬和继承引领学校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创设全面育人的环境,进一步对师生进行文化熏陶,并让儒家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师生的心田,提升师生的精神品位和文化素质。
坐落在校园里的教学楼,整齐美观,结合儒家文化,分别冠以具有特色、含义深刻的楼名:敏行楼、博文楼、思齐楼、乐之楼,这几幢楼的名称意义深远,不仅承载着宿中的光荣与历史,也是全校师生奋力拼搏的潜动力,更体现了学校新的办学理念与思想,同时更希望楼的名字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文化背景,给师生自信、砺志、劝学。墙上、灯箱里,醒目地印着《论语》中的名句。这些仅仅是以“见贤思齐”为核心而建设的校园文化一个侧面。在管理上,学校挖掘“见贤思齐”的文化内涵,以“求真务实抓管理,沉下心来提质量”为指导思想,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解放思想,扎实苦干,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全体学生,以“见贤思齐”为座佑铭,勤奋刻苦地学习,自强不息地学习。
二、积极开展让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活动文化
1
.以社团活动等为载体,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为了让儒家文化深入人心,班级开设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等主题班会,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让每一位集体成员都参与其中,反映其共同的愿望,呈现自己的风格,实现班级管理的养育功能。
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办好三大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活动活动有科普图片展、科普大篷车、物理晚会、化学晚会、数学晚会、生物真核细胞制作比赛、地理环保设计比赛等;艺术节活动形式活泼多样,有革命歌曲合唱比赛、百灵歌手比赛、英语演讲比赛、“韶光新韵”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运动节包括秋季田径运动会和春季田径比赛。
学校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学生自发组建了文学社、朗诵社、书法社、舞蹈社、器乐社、声乐社、校园广播台、机器人设计工作室、化学实验园、物理实验园、生物实验园、宿中书画社、新视角摄影社、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等10余个学生社团。社团活动努力做到人人参与,目的是培养个性,发展特长,为处于各种学习和心理状态的学生创造宽松和谐、创造性发展的时空环境,为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创造性劳动提供成功的机会和感受。同时培养学生获取新的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并迁移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去,为其自主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
.积极开发科技教育等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学校利用科技选修课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继开出了电子制作、科技创新与实践、模型制作、网页设计与课件制作、地质与气象、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10多门科技活动类课程。每周两次,每次两课时,学生必须限选其中一门。同时要求以上所有课程均应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基础,以课题研究及项目设计为中心,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至今已编辑出版了四期研究性学习文集,为市内外兄弟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参考经验和研究范例。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次的全民性科技周、爱鸟周、环保日科普宣传,参观科普展览,利用假期参与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夏令营,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3
.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开拓学生的视野。
学校积极拓展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高一军训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学校校史陈列室,介绍校史,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向优秀校友学习。实行军民共建,开辟军营德育基地,请部队官兵来学校为学生进行军训和国防教育,带领学生走进军营,体验部队生活。每年安排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基地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校务实践,参加“军营一日”消防实践,祭扫革命烈士陵园,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参加校外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确定宿迁市消防支队、宿迁市马陵公园、宿迁市敬老院、宿迁市人民医院、宿城区双庄派出所等为学校校外实践基地,邀请许多优秀校友(院士、博士等)回校演讲,邀请专家、教授来校做报告。活动的开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