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文化
推进素质教育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二中学 王耀明 张恭琪
新洲二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文化路,创办于 1931 年,其前身为私立正源中学, 1949 年 6 月人民政府接管改为公办。 1956 年定名湖北省新洲二中,为全省 18 所重点中学之一,曾为国家两所教改试点中学之一,教育教学质量享誉全省乃至全国。 新洲二中校史馆荣誉里,四壁挂满了各种授牌、奖牌、锦旗,展柜中还叠放着一摞又一摞,展台上摆满了奖杯奖品。从中央到省市区,有党团组织和政府授予的,有各级主管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和相关部门授予的,有教育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授予的,还有兄弟单位、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赠言和感谢书信,真可谓辉煌满屋。这便是新洲二中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形象。新洲二中是地处僻乡的农村普通高中,同时又是一所具有九十年办学历史的名校。 1978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这所学校,三十年来,二中人弄潮改革里,搏浪创新中,铸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三十年来,浴春风老校桃红柳绿天着色,沐化雨新学年粹英精人造锦。如今,走进新洲二中,校园是图画,课堂有风景,览物增智慧,观景长精神。
一、改革开放勤实践 创新理念建平台
改革就是要创新,要与时俱进;开放首先要解放思想,要更新观念。新洲二中要发展、要进步,既要弘扬优良传统,发挥历史资源的作用,更要甩掉历史名校的包袱,打碎落后观念的桎梏。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学校的实际, 1988 年秋,学校开始试行“年级组负责制”,构建“三级两结”的学校管理模式。实践证明,这是现代学校管理中切实有效的优化管理模式。 2004 秋,在多年酝酿、调研、讨论的基础上,“新洲二中教育教学评价方案”出台,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试行。科学务实的评价取代了模糊抽象的评估,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和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在武汉全市高中中广泛推行。与此同时,封闭管理、开放办学,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等管理法规和教育策略全面而系统地建立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教师充分展示自己教育的才干,学生充分挖掘自己向学的潜力。老校朝气蓬勃,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新洲二中成为新洲区双文明单位,武汉市办学水平示范学校、共青团工作示范学校、合格率卫生合格学校、勤工俭学先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语言文字合格学校、人口教育实验学校、食品卫生 A 级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科研基地、湖北教育学院教育实习基地、中国教育学会学科研究基地和全国网络教育示范学校。
二、校园览物增智慧 课堂观景长精神
和谐的校园环境、丰厚的校园文化既是新洲二中自身的历史优势,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创新发展的结晶。市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公馆、徐公园”两度修缮,修旧如旧,整旧如新,再展中外建筑艺术结合精品的风采,中外建筑、文化、艺术等专家多次上门考察;肩扛背驮,师生用汗水营造的“育中林”——“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令师生和来宾咀嚼寻味;竹园、桂园、梅园、樱园、退园、荟萃园,园园使人驻足;集韵廊、古城垣、灵璧石、三峡浪、琴池喷泉,是要感悟自然还是领受文化,是要回忆历史还是欣赏景观,观者各自领略;折桂园中的十二级台阶卵石路,校魂碑上古稀老人“行胜于言”的题词,玉书碑上的“三只钟”的故事,成长园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巨幅铜字标和“忠、孝、礼、义、仁、爱、智、信”的品解,京石假山上“得山水清气、品智慧人生”的箴言,还有九旬老佛“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告诫,厚德大道、育才大道、文化走廊、宣传橱窗、地上的绿草、坛上的鲜花、路旁的林荫……这一切不都发人思考,给人启迪吗?是自然的图画,还是人文的景观;是历史的文化,还是现代的精神?每一幅图画都是一部形象的育人课本,每一处景观都是一个无声的课堂。无声的图画,有形的教育构成了新洲二中厚重而富特色的隐形课程,感悟了教师,潜移了学子,默化了学生家长和市民。武汉市文化园林部门的专家多次来校考察品评,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全市中小学校园独有,全省中小学校园也未见,新洲二中是武汉全市名副其实的绿色学校、园林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学校。
1970 年新洲二中重组时,全校一共 16 名教职工, 13 位专任教师,大部分是从初中和小学抽调上来的,学生 220 名。 1984 年全校 90 名教师中,大学本科毕业合格学历 29 人,占 38% ; 2008 年全校教职员工 308 人,其中专任教师 247 人, 98% 达到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合格学历,研究生学历教师 23 人,高级职称教师 64 人,省特级教师、省骨干教师、市区名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共 31 人, 64 个教学班、 4258 名在校学生。如此变化从何而来?在当今允许学生择校的市场经济下,没有高僧是引不来香客的。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师素质是提高质量的根本,课堂教学是提高质量的保证。如何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以使每一节课堂生动扎实精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最近的发展区里充分发挥,在自己最高的发展区里自由翱翔,三十年来新洲二中改革创新了一系列举措。“逼、励、促、带、培、奖、罚、引、放、聘”。要求学历和教学技能不达标的教师通过函授、自修和培训按期达标;鼓励教师脱产和不脱产进修教育硕士,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开展教科研,撰写论文提高理论素质;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青年教师优质课、优秀教案比赛和评教评学,新进教师人人做好“ 135 ”发展规划(一年熟悉、三年通关、五年成骨干)和“四课”安排(听好示范课,讲好汇报课、试验课和验收课),促其提高;老带新,新促老,一帮一,一对红;送出去培训,请进来培训,校本培训;奖励优质课、优秀论文和各种教育教学成果;惩罚玩忽职守者,批评不求上进者;引导教师订阅教育教学刊物,学校开办书刊阅览、网上电子文件阅览和自办校刊纸质和电子信息平台,带领教师赴外参观学习、考查研讨;开放所有课堂,欢迎校内校外同仁和专家随机听课指导;不称职而不勤奋学习提高者调离教学岗位或调出。教师素质稳步提高。 2001 年新洲区首届教师“三名(名课、名模、名法)”比赛中,新洲二中 18 人获一等奖,居全区第一; 2003 年武汉市办学水平示范学校评估验收中,专家评委听课 49 节,均为优秀课; 2006 年新洲二中被评为武汉市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先进学校; 2007 年武汉市教科院主持全市高中教师观摩课选在新洲二中现场。把艺术和科学融为一体,把个性与规范结合起来,教师因势利导、左右逢源,学生思潮澎湃,跃跃欲试,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风景,难道不令人长精神。
三、科学发展显优势 素质教育育人才
僻乡的农村名校优势在哪里?天可给机遇,地可供平台,只有人才能创造出优势。
“和谐教育”作为一种办学模式,新洲二中旨在“通过创造教育的和谐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充分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合格会学习、特长明显会分行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和谐教育”的构建和实施,把新洲二中的办学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台阶,师生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校承担的“十一五”市级科研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学法研究”圆满结题,并被评为武汉市二等科技进步奖。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包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学科能力竞赛、艺术体育竞赛等)不仅获奖在新洲全区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而且获奖的档级也领先,破记录、创历史、开先河的奖项频频创造,同时屡屡获得精神文明奖。五年来,高考每年过高校录取分数线的学生都在 99.5% 以上,过第一批重点线和本科线的学生都稳定在 200 人和 1000 人左右。 2006 年 10 月,湖北电视台大型文献记录片《辉煌的历程》,以“改革的弄潮儿,创新的排头兵——鄂东名校铸辉煌”为题,展现改革开放中的新洲二中的风采。“和谐教育”不仅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而且更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提升了人们的道德水平,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而新洲二中就在这和谐中向着更高的办学境界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