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浅谈高效思想政治课堂的创设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梁 洁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1-09

 

浅谈高效思想政治课堂的创设

     广西藤县中学   

摘要: 当前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都产生厌倦情绪,而课堂教学是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及两者如何合作这三方面来浅析高效思想政治课堂的创设。

 

关键词: 高效;政治课;创设

当前,一提起思想政治课,不喜欢的学生较多,思想政治课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无足轻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厌倦情绪。而课堂教学是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我们一般指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所以   ,必须首先肯定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两个方面,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教师方面  

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当然不 容忽视。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决定”着一节课的好坏质量。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准备好各个环节,才能打造出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

1 “备”在课前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教师能否精心备好课是能否上好课的前提与保证。只有在上课之前做精心的准备,拟好实施教学的计划,才能保证在上课时达到教学的各项目标。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

(l) 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一堂课的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是复习,,讲授新课、还是考核掌握程度等。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目的清楚才能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

(2) 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是教学内容的外在表现。如何化思想政治课相对枯燥的内容为生动形象,如何将外在的书本知识化为内在的体验与感悟,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游戏式、角色扮演式、调查式、访问式、小组合作探究式等。

(3) 选择多媒体等教具。恰当的教具对教学有辅助作用。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的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1]

 (4) 安排教学程序。新课一般有三部分,一为导入,二是新课讲授,三是复习小结。导入可用提问导入、分析作业导入、小结导入等。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7分钟;新课讲述一般2030分钟,可以单纯讲授,也可边讲边练或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小结一般用510分钟,重申本次教学的重点、难点。通常将最难理解的问题放在一堂课的第2030分钟去讲是比较符合心理学原理的。[2] 

  备课是任何一名教师教学中的第一步,对教学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备好课才可能上好课。当然备课除以上内容外还有关键的一个部分即“备学生”,不同的班级、年龄、经历、文化基础、家庭条件都应该装在教师的脑子里。必须因才施教,量体裁衣。备课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教师从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下足功夫。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高屋建瓴之势去把握课堂教学的微观结构,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2 “精”在课上

课堂,是教师以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的最重要的时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是学生习得知识的主阵地。抓不住课堂这个主阵地,课堂效率怎么会高呢?

1)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值得提倡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消除学生身心的疲劳,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情感。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来点亮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2)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知识的欲望,为课堂互动打好基础,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松驰有效的理想气氛,提出问题的时候要考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心理等。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3)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充满自信的时候,在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好,效率高,这样,课堂的高效也就顺理成章了。因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3]

4)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 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 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授的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去引领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要 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5)当堂巩固,课堂总结课堂结课是新授结束时,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人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过程。教师通过提问或其它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能掌握本课时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力求打好基础。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高效课堂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思”在课下

教师每上一堂课,或多或少有点得失、感想和体会,如果把它们及时地写下来,再进行系统地、深层次地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不断地改进,教学水平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有效性。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4]最后可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重点知识。引导学生当堂课内容的思考,把知识内化,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

  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高效地学习,才能真正算是高效课堂。所以,学生要做好准备,高效学习,才能和教师共创出高效课堂。
  1 课前预习
   
预习不是简单地把课本翻翻,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和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做到融会贯通,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抓得住重点,攻得下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 课堂学习
  
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学会在重点内容上作出标注等技巧;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要独立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 课后巩固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把记忆的内容记牢,把理解的内容真正理解再做作业。另外,学会掌握记忆的科学和技巧,例如记忆的时候要注意遵循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这样就能事半功倍地学习,达到最低投入,最高产出的高效效果。

  师生结合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那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这样的世界冠军。如果只是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通过学生的预习自学,经学生自己的思考、体验,在个人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并展开学生之间的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以肯定、鼓励为主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点拨,才能创设出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

 

注释:

[1] 毛天杰.让思品教学的火花在和谐高效的课堂中闪闪发光[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06.

[2] 郎文革.备课—教学的前提和关键[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07.

[3][4] 范光侠.关于高效课堂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0709.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 王秀莲.浅谈备课新思想[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4.

[3] 备课新观念[J].人民教育,199910(11).

[4] 章定炉.新课程改变了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J].网络科技时代,2008.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