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重立身、立德立能达博雅
重庆市开县汉丰第一中心小学 黎彬校长
重庆市开县汉丰第一中心小学是刘伯承元帅的母校(初期办学时为“开县高等小学堂”,史称“县高”),具有百年历史风范。广博的文化积淀,厚实的人文底蕴,光荣的传统砥砺,优秀的群体作风,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深刻内涵。这就决定了学校的发展纲领:必须“秉承传统、全面创新;文化立校、特色发展。”为此,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德育之路。
一、探索核心教育理念、构建核心价值观念。
学校要特色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必须首先确立核心育人
理念,从而构建独特的科学价值取向。
汉丰一校在践行现代教育改革和百年校史的基础上提出了“立身教育”作为核心育人理念。
为何要以“立身教育”作为核心育人理念昵?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
、教育需要追本溯源、回归本真。
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的素质(德、才、能)全面发展,也就是学校的教育之“源”。所以,我们提出“教育源于对学生德才的培养”的观点。
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学生内心成长需求是学校教育的最终关注点。故此,提出了“教育源于学生鲜活的生命”的观点。
③、生活是现代教育的最终目的及归宿。小学教育需要通过帮助儿童学会如何做人,为他们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提出了“教育源于学生生活状况”的观点。
2
、追寻儒家教育思想,“修身”为第一要求。
儒家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廉、耻”是一个健全完善的道德系统,要求培养“义以律己,仁以待人”之人、不断求知之人、信守承诺之人。儒家经典《大学》中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第一要务。
3
、寻求学校百年发展史,历届校长无不以“立身”教育理念办学
。从刘伯承、谢南成、邹靛成(时称县高“三杰”)到现代,从一校走出去的仁人智士,商贾政要,无不以“立身”为第一理念。正是鉴于以上三大原因,学校提出了“立身教育”理念。
什么是“立身教育”?
“立身教育”是让一个人学会在未来社会中应该如何自处、如何共处、如何自我发展、如何为社会服务。“立身教育”分为“立德”、“立能”两个方面。共目的有三:
1
、“立身教育”意在培养胸怀天下、有历史使命感之人。“志小者不可以谋大、趣卑者不可以谈高”。仅为“实现个人价值”而奋斗,终难成大器。“立身教育”应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才,只有如此,才能适应于社会。
2
、“立身教育”意在培养多才多艺、全面发展之人。只有如此,才能接纳于社会。
3
、“立身教育”意在培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之人。只有如此,才能和谐于社会。
学校从追本溯源到提出“立身教育”的核心育人理念,从而构建了一系列价值观念:
办学理念:用心看世界,立身赢未来。
校训:砺品立身,笃学笃行。
育人目标:博达通雅,至善至诚。
核心理念的提出、核心价值观念的构建,奠定了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的基石。
二、德育常规重“养成”,奠定“立身教育”之基。
要实现“立身教育”理念,必须以“习惯养成”为保障,这就要求德育常规管理的常态化、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汉丰一校的德育常规教育管理主要体现以下三大特色:
1
、常规检查常态化:
学校有四批人进行每天的常规检查:值周教师、德育处考核人员、值周学生和由德育副校长牵头、政教主任、大队辅导员、德育处人员等组成的每周2次全校考核。流动红旗由这四批人联合评定。班主任绩效考核中常规检查占重要权重。这种常态化的严格检查促进了德育常规的精细化、规范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品质。
2
、评价多元化重个性发展。
多元化评价的目的是要创建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舞台,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个性发展的权益和机会。
①、评价人员有教师评价、全校教师集体评价班风、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社区评价,特别看重学生自我评价、社区评价。
②、评价内容有:习惯(主要是学习、生活)评价、学习状态评价、学习效果评价、文明礼仪评价、才艺评价、社区活动评价、文体活动评价等,特别注重学生的“成长接力日记”和建立“苗苗成长袋”,将学生心路发展历程,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有效载体载入史册。
③在竞争中求发展。学生必须学会竞争,适应竞争环境,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为此学校开辟了各种竞争舞台:“舞蹈队、合唱队、铜管乐队、篮球队、乒乓球队、武术队;学校艺术节、科技节、环保节、运动会等都要靠学生竞争才能入队或获奖。班队干部、少先队干部、节目主持人、学校宣讲队都要公开演讲竞争。学校评选艺术之星、科技之星、体育之星、读书之星、故事之星及每年的“三好”、“优干”表彰都要演讲竞争。这些丰富的活动既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也是竞争、成长的舞台、更是评价的载体。
3
、系列活重延伸。
小学教育重在习惯养成和兴趣培养,这就决定了学校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学校德育常规必须“天天紧持,事事落实、跟踪教育、引领指导、拓展延伸”。
汉丰一校的德育常规活动计划的制定有三个目标要求:①满足学生发展需要;②关注“合格+特长”、“全面+创造”、“公德+责任”三大育人目标;③循序渐进形成德育培养的梯度系列(所谓“梯度”就是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根据未来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提出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德育要求,使德育教育科学递进、逐级达成德育目标)。
学校开展的德育常规活动有:①每天6个一:一首歌、一首诗、一条格言、三检查一通报、
学校十分注重活动的策划、创新,每月都有一个活动方案、每月都有一次评比。特别注重跟踪教育,将活动向家庭、社会延伸,如评“100个书香家庭”、“100名优秀家长”,优秀学生评选需家长签字、社区签字,跟踪一校学生毕业后在初中、高中发展状况。这种跟踪与延伸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立身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载体显特色、立德立能达博雅。
“立身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立德”、“立能”,以“立德”为成“人”之根,以“立能”为成“才”之本。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提出了“抓好六大特色载体活动、创建特色德育”的具体要求。
1
、常规管理精细化。
德育常规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的一举一动、检查规范科学、校园安全有序、档案完美齐全。一所学校的德育常规状况如何,显示着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综合品质,是一所学校品位的体现。德育常规管理是实现学校育人理念、办学理念最基础的工作。所以,它是学校要抓的第一项工作。
2
、书法特色文化基本形成。
学校书法特色课题研究已于2010年底结题,并被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书法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但是书法文化建设却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们的目的是要赋予书法文化味,让文化成为书法的底色和生命,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精神,塑造完美的人格品味。学校坚持抓好“
一个目标: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二种形成:校内与校外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
三项工程 :开展“十、百、千”工程,即创建十个书法特色班级、百个书法小能手、千名书法爱好者。
四全原则:教师全员培训、学生全员参与、教学全程渗透、质量全面提高、
五个落实:每天一张书法作业、每周一节书法指导课、每月一项写字达标评价、每期一次现场书写展示,每期一次写字检测。
六项活动:①、积极参加全国各类书法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②每月一次作业展评活动;③每月一项书法讲座活动;④千人现场书法展写活动;⑤每期一次书法之星评选表彰活动;⑥每年一次书法过级考试活动。
学校教师自行组成了“书法沙龙”小组,教师每周的书法作业由“书法沙龙”批阅指导。每期末的学生考试试卷,学校专门设置了一项书写评分作为对教师的考核。书法文化已渗透到了学校的各个角落,浸润着学生的情怀,熏陶着学生的品性,校园飘荡着浓浓的书香墨香气息。
3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体系。
要奠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首先必须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汉丰一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亮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抓阵地建设,建好心理咨询室、班级心理辅导站、家校联络网、聘请社区辅导员。二是全员参与、鼓励每个学生每天
4
、“三课三节”步入规范化。
学校已形成了基础课、活动课、实践课这“三课”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特色。基础课——课标要求的各科教学;活动课——学校成立的器乐队、美术队、书法组、田径队、舞蹈队、乒乓球队、篮球队等组成活动课;实践课——到社区、公园、街道、刘帅纪念馆等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三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三课三节”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已成为学生“立德”、“立能”的有效载体。
5
、校本德育教材开发独具特色。
根据学校实际编写校本教材,是实现育人理念、办学理念的有效途径。学校为了培养“全面+创造”、“合格+特长”、“公德+责任”的育人目标,实施“立身教育”理念,先后编印了《心中的旗帜》、《心灵的呵护》、《书法教育校本教材》、《一校一日常规》等教材。
因刘伯承元帅曾是本校成立之初的“县立高等小学堂”甲班学生,为了彰显元帅精神,培养学生励志报国的品性,学校决定编印《少年刘伯承的故事》、《刘伯承故事连环画》作为校本德育教材,此项工作正在编辑之中。
学校正着手选编学生必唱的《80首歌曲》、学生必读的《80篇经典诗词》,让学生从小受到中华经典文化的熏陶,培养高雅的气质和博尚的情怀。
6
、立体德育网络基本形成,社会实践教育已成常态。
学校基本形成了三大德育网络:校内网络:由党支部——政教处——大队部——年级组——班主任——中队委组成;校外网络:由正教处(大队部)——班主任——家长——社区组成;家长网络:有家长QQ群、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三大德育网络互动,共同创建了优良的德育环境。如评选三好学生,优干等,必须有社区评价、家长评价。
学校已向政府申报批准,将“石龙船大桥至开中校段的滨湖公园”作为学生的社会教育实践基地。学生要去认养树木、栽种花草、保护汉丰湖环境。每周有3个班级到公园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大队部进行严格考核评比。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观察研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怀,同时也是学校向社会传承文明、以学校文明影响社会文明所尽的一分社会责任。
这六大载体活动常抓不懈,是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立身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以达到“博达通雅,至善至诚”的目标。
现代学校教育正走向面向世界、追寻人本、实现校本、回归本真的时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正鉴于此,汉丰一校才提出“立身教育”理念,“立德”“立能”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培养具有历史责任感、民族使命感而且胸怀大志、兼济天下的人才。
现在的汉丰一校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校人正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端庄谦恭,合作大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真爱学生,德艺双馨”的团队精神,着力把学校建成“教师愉快工作的精神家园,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充满梦想的人才摇篮”。正以全面创新的精神实施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正以昂扬的斗志实施“123456”工程,即:围绕一个中心,打通两大瓶颈,提升三大工程,培育四支队伍,强化五项管理,构建六大体系。全校师生正在为创建中华名校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