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马芳宁
来源:中国21世纪基础教育网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2-10-19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陕西省旬邑县太村中学 马芳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教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历史挂图

  学法指导:

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表述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历史知识。

2 、运用插图,训练学生识图、并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课堂探究
  一、导学达标

   同学们:每年的六月七、八号是什么日子?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实行高考呢?(选拔人才)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谁对它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有什么影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释疑

  (一)科举制的诞生

    1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的制度)

     2 、学生阅读P17内容,思考:

  1) 隋朝之前,我国怎样选拔官吏呢?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好不好?为什么?

  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或由高门权贵推荐,才能当高官。(九品中正制)不好。因为有真才实学但出身寒微的人就没机会做官了。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2)展示隋炀帝人物图片,设问: 

    a、在他统治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了,他是谁?

      b、在他之前是谁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3 、学生自学、回答问题。

4 、指导学生讨论分析:(1)科举制度与过去的选官制度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它给各种身份的人带来了什么变化?(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不经选拔就可以做官的捷径)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特殊地位失去,贵族专权削弱)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 (可以凭真才实学进入政府做官)朝廷得到了什么?(削弱了贵族专权,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缓解了社会矛盾)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让学生知道科举制是一项新的选官制度,是创新,它有利于选拔人才。

  2)科举制度,获利最大的是谁?(请同学们看课本P18图片及左边小字: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我想,同学们通过这两句诗,就很明白科举制度对谁最有利了。

课堂过度:从唐太宗开始,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科举制度的完善这一子目。

  ( )科举制的完善

   1 、请同学们阅读第18页内容,找出哪几位人物是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他们分别做出了什么贡献?(学生阅读,并举手回答,师板书)

 2 、分别出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片,

设问:他们分别为完善科举制做出了什么贡献? (学生对照图片一一说明)

3 、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以那两科最重要?(秀才、明法、明书、明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  进士和明经)

    1)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什么?(状元)

   (2) 你知道历史上哪些名人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

  4 、同学们,我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么,你能否想象出一个书生在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心情呢?现在,请几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看榜文。

    5 、根据以上内容,学生讨论:(1P18、(有利于强化记忆,不利于发挥自己的见解)

    6 、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你会怎样做?”“请你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学生自由回答)

所以,唐朝才会涌现出那么多的名家名诗。这是科举制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它在我国存在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对我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而深远的,请同学们联系课外知识和我们刚学过的内容,展开联想:说说科举制度还有哪些影响?

(三)科举制的影响

1 、同学们都说的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19页内容,书中给我们归纳了三点:

(1) 改善了用人制度(学生看导入框和18页小字内容)

    (2)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学生齐读,并在书上画出来)

2 、叫学生复述,师板书。

  每个问题我们都要一分为二的来看,科举制度它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了极端,其不良影响十分明显。如:顾炎武抨击明朝的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3 、叫学生说说它的弊。(科举制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旦科考成功、金榜提名,就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附庸。)

三、拓展提高

   学生思考讨论:对于下面这些说法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四、内化迁移

   1 、这节课我们主要 围绕一个什么问题进行讨论的?又是怎样一步步深入的?(学生回答)

2 、对科举制度的完善做出贡献的都有谁?

3 、科举制度对隋唐社会有什么影响?

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

一、   科举制的诞生:隋朝,隋炀帝时

二、   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三、   科举制的影响:

1 、改善了用人制度

          2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以后,请想一想:你对我们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当今的人事制度,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写一份有关的建议书或计划书。

七、教学反思:

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把握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逐步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学生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积极学习的热情,踊跃参与到教学中去,体会着学习的快乐。所以这节课整体效果不错,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问题的设置不是很好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反思。

    参考资料:教师教学用书。课堂全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