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前行
— 赴“姚家巷”中学之感悟
陕西省旬邑县太村中学 刘亚妮
上学期有幸同我校其他十几名老师外出到泾阳的姚家巷中学去参观学习,这次学习让我的感触颇深,触动很大,以往从别人口中描述的或从课堂实录中看到的教学模式也都是如此,但亲眼所见的教学现状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同,它是实实在在的,会和我们的课堂形成对比的课堂,下面我主要谈谈我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
一、 开放的课堂.
初到学校,也没有什么稀奇,已到了早晨9点多了,跟着校领导一起走进学校,告诉我们上楼快去听课,当时的课几乎没有我所要听的历史课,在教室外徘徊了好一阵,只见楼道和我一样徘徊的人很多,可以随意走进任何的班级去听课,我才知道原来这里的每一节课都为公开课,随后便走进了七年级4班的教室,乱哄哄,吵吵嚷嚷,就如里边在进行什么活动一样,这就是给我的第一感觉,认真一看才知道上语文课,进入教室,前黑板上最左侧的三维目标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在上每节新课时,先是解读每节课的三维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掌握什么、了解什么,我想这一点比我们平时只注重的知识学习上升了一个层次,再纵观教室,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而学习,他们时而在听老师的指导,时而在一起大声的讨论,感觉那种课堂气氛是我们没有的:再看一下学生手中的资料,每个同学仅仅围绕一张纸上的东西在进行着新课的一切环节,那个纸上的东西便是学生一节课所要围绕学的导学案,综合分为三个层次: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由其它小组的A类同学点评,教师给每个小组同学打分,一节课教师说不了多少,这样的课,明显地教师轻松多了,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很好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点评时,学生这样说:大家好,我是XX族的A2,这道题问的是……,这道题这个同学是这样答的……,我觉得是对的,其他同学有没有质疑? 这样的点评和其他同学的争执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想这样的课堂培养的人才才是对社会有用的。
二、 导学案的形成
课下和老师交流,才知道这样的课主要是课下的功夫做到了,他们的备课主要突现的是集体的智慧,不论从语数外还是政史地等等,都确实做到了真正意义的同课头备课,如历史课,一周上两节,每一代课老师一周参与备一节课,这节课是怎么形成的呢?先由备课老师设计,然后提到教研组上讨论、补充、提建议,然后再一次修改,修改后再议,最终无任何意见时才统一使用,而备的教案已不是我们每周所写的知识型教案,而是真正的导学设计,其中包含学生手中的导学案,还有师生互动的部分也备在了教案中,当然学生使用的导学案的题目并不为多,但基本都是本课筛选的精髓题目。
三、 师生的评价
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对于师生的评价体制也发生了变化,再也不是以教师所带科目的成绩作为重点去评价教师,而是以一个教研组的成绩为突破,教研组成绩如果上升,就表示每个教师的成绩也上升了,当然在全县的排名自然不会落后:而对于学生也是同样,不只注重个人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注重每组的成绩的高低,评价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每组当中只选优秀个人而已,这样的评价,培养了教师及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更能体现合作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会让我们每个人慢慢去除戒心和自私之心,学会向他人学习,来更加完善自己。
四、 硬件配备到位
从外观上他们的学校并不比我们学校好,但他们学校的硬件配备很到位,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这样的话使学生和老师都方便了,不用和别的班级争着排队去多媒体教室上课了: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增强课堂的直观性,且可以加大课堂容量,这样更有力的辅助了教学。
总之,这次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要让我说我的感觉,那就是人家的方法一个字“棒“,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淋淋尽致的展示,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个性得到了自由发展,这就是新课改的精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课堂中的实践。这样的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自主能动性,也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这种新模式的教学,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进行改革,会有一定难度,但我相信,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只要我们尝试着更新,也一定会有所收获,取得一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