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浅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来源:内蒙古锡林浩特第九小校 作者:徐淑荣 编辑:江淼 时间:2012-11-13

                   浅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取得可喜成就 ,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不断提高的今天,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由于学生心理不健康导致屡屡出现弑父母、自杀以及其他犯罪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必须加强。

一、不健康心理的表现

1. 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不强。

坚强的意志力在学生运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克服不良品德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抵制错误言行的影响,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涣散,关键在于其自身意志薄弱。现在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家中的宝贝,掌上明珠,从小在蜜罐中长大,很少经历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越来越脆弱。

2. 学习上依赖心理严重,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

由于是独生子女,家长娇惯严重,学生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做,而是由家长代做,久而久之学生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精神,反射到学习上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每当做题和写作,需要动脑时,他们不是靠自己独立去解决疑难,而有不少学生是等待别人做好答案,去抄现成的,长此以往,学习对他们来说,失去了兴趣,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丧失了。

3. 生活中自私心理严重,缺乏自制力。

学生考虑问题,总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很少从班级利益出发。同学之间不能互相体谅,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脸红脖子粗;地上的废纸,经常找不到主人,这种例子举不胜举。

4. 自负、 保守、忌妒、患失心理严重。

这主要出现在优秀生身上, 优秀生容易产生自高自大的心理,不能正确认识和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极个别的甚至以为自己是超人。自尊心和好胜心强,但是又易导致忌妒心理,一旦其他同学超过自己,或老师表扬别人就会不服气,对他人进行百般挑剔,故意贬低和讥讽别人的成绩。同时已有的成功,使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担心自己成绩不好,害怕自己的威信下降,把自己束缚在过去的成绩上,丧失闯劲,阻碍了自己的新发展。由于他们是在师生和家长的一片赞扬声中走过来, 困难 挫折 对他们来说是相当陌生的,所以一旦遭受较大的挫折,容易悲观失望,甚至走向反面。

5. 人际关系敏感 :与别人不合群,同学之间、邻里之问、亲戚之间情感不能沟通,性格内向、孤僻。

6. 敌对、偏执现象: 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庭中及班级里,处处都以我为中心,在受到批评时,容易产生抬杠,产生敌对观象。
    7
.学习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出现焦虑现象。
  
有的学生怕学习成绩不好,遇到困难或考试前后,显得精神恍惚,紧张不安。

.形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1. 家庭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 家庭教育不当,过分溺爱子女,子女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都依着孩子。 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 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 委屈 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 ,产生恐惧、怨恨、多疑、早熟等不良健康心理 。更有些“问题家庭” 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 重要原因之一。

2. 学校教育不当。 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 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或变相体罚 、挖苦 学生, 不良的评价方式 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3. 社会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精神污染,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 游戏、 影视内容流入,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辩别能力,一味 好奇、 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有些优秀生在待人处世上,显出一种过早的成熟,在老师面前表里不一,只求老师、家长的欢心,他们的思想比一般同学、后进生更具有内稳性,一旦碰到外界的诱发因素,就会出现思想品德的严重问题,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此外,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这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足够的重视。

三、提高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1. 教育权威部门要加强理论和政策引导,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重中之中的位置来抓。

2. 教育行政部门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对学校考核内容之中,并在此方面舍得投入,真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3. 学校领导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成绩放在同等位置来抓,在思想上要重视,在行动上抓落实,在结果上要成效。

只有各级部门从上到下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落实,最后才能见到成效,不会走过场。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途径

1. 加强教师 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 教师 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育 ,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 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 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 的关键 。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 、和谐文明的 学习生活环境。

2. 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教育管理方法

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家长系统学习掌握的很少, 学校要通过家长会 家长座谈会等方式 ,使家 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 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 懂得教育 子女 的正确方法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反应不同, 家长 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 学生情绪反复 行为多变 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不能因此不尊重 不理解他们 子女 教育既要批评 引导更要 鼓励 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 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 希望孩子成才 这是人之常情 但压力过大 也会适得其反

此外对 问题家庭 的学生更要特别关心 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3. 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提高 学生思想修养水平

1 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

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是十分复杂的,这不仅因为心理问题表现的广泛性,还在于心理问题表现的隐蔽性。鉴于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首先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卫生知识,介绍心理疾病的危害,阐明心理健康的重要;其次,教师要想尽方法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 加强思想教育,端正人生观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教师在工作上,结合教学,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有目的将仁人志士的爱国美德,共产党人的卓越功勋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荡、净化和升华,从而使学生自觉抛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观,树立热爱集体、乐于奉献的共产主义人生观。

3 重视辩证教育,减少片面性

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曲折前进、辩证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意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自身、分析班级、分析社会的一些现象,逐步改变学生的片面性,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自己、集体和社会,这也有助于增强优等生耐挫力,从而牢牢确立自己的信念,百折不挠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4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对学生的最好教育就是教会他们自我教育。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逐步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要求、自我实践、自我督促和自我调控。

5)抓住有利机会,创设困难情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活动中故意创设困难情境,老师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并让学生意识到坚持就是胜利。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虽然感到又苦又累,但是坚持就能感受胜利后的喜悦,并且切身体会到只要有毅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6)多鼓励少批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涌动起来,将各部分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而鼓励就从根本上扶植孩子的信心,是培植孩子信心的沃土。但是老师的鼓励要适度,鼓励过度会让学生沾沾自喜;鼓励过轻,触动不了学生内心,学生无动于衷,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认识自己,重视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空间。鼓励就是给学生一个机会锻炼及证明自己的能力,在鼓励的作用下,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并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成为学习、生活中的成功者。

7)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何使学生在个人或团体的具体活动中达到预期的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呢?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确立其为之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一下子提出很高的要求,使学生望而生畏,而应从较低的要求开始,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品尝成功的“滋味”。比如语文课上可以开展朗读比赛等,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地走向讲台,用声音,用表情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自信,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只有在一次次展示自我的过程中,自信心才能不断增强。

8)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自控能力

许多学生作业差,纪律松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远大的理想,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因此,老师要结合学生自身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并引导学生把实现理想同努力学习,积极锻炼身体,严格要求自己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控的行为和意识,就能指挥着自己,管理着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做学习的主人,不畏艰难地去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

9)重视个案教育

教师要特别关注问题家庭子女、性格内向学生等特殊个案学生的心理动态,找准个别学生的教育突破口,个别对待。

10)教会学生自己心理调适的方法

教师要教育学生,有存在心理问题不要紧张、不要惊慌。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治疗,在教师教育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心理调适,把轻度的心理问题调适成正常人的心态。要教会学生1.学会微笑;2.多想自己开心的事;3.用语言调节;4.深呼吸身心放松法;5.想象放松法;6.欣赏音乐法;7.团队精神生活影响等。
   
总之,社会发展越来越快,需要的人的素质越来越高,因此培养人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特别现在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不容忽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