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学校班级建设的权变理论化管理
来源: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 作者:冯东辉 编辑:江淼 时间:2012-11-21


学校班级建设的权变理论化管理
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  冯东辉

         [摘要]学校教育是人的心理碰撞的教育,是复杂多变的教育。固定单一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有着丰富情感的教育群体,很难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由此我将菲德勒提出的权变理论巧妙的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引入到班级特色化管理上,能够激发教师的创造力,提高管理效率。

        [关键词]   权变理论   激励   载体   环境   特色

        学校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是复杂多变的,是有着丰富情感的,人的教育不能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学校教育是心灵的碰撞,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单一、固定、统一的管理模式在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面对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的受教育群体,以及不同教学风格不同性格特点的班级管理者,就显得匮乏、无能为力。由此,我认为将菲德勒提出的权变理论巧妙的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引入到班级特色化管理上,能够激发教师的创造力,提高管理效率。
        权变理论正式出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但是,在中国,权变管理的思想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早就已经体现。权变:就是管理者应该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灵活而不是固守的,多变而不是单一的,既能权衡轻重,又能随机应变地运用管理办法;也就是说,管理者应依据环境的自变数与管理方法的因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一种有效地管理方法。快速变革的21世纪,要求校长在复杂的变化中,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审慎,具备权变的心理素质。要求他们超越那种慑服于众人,屈从于权威的自适应心理。在改革中,要克服对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的畏惧心理和对权威的敬畏心理,要有自己的主见,善于权变,同时用这种思想推动整个学校的发展。         
        班级是一个个独立的单位,又是各具特色的群体,所以校长应该使用权变理论让其班级管理者具有权变能力,,根据班级特点,结合自身优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审时度势,不断调整方案,抓往时机,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及风格。
        一、发散思维,激发创新
        我国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多种形式,多种风格,不同理论指导下的改革如火如荼。其中有许多成功之典范。纵观改革成功的名校,无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创新之路,特色之路。这也是权变理论化的学校管理。那么,在班级建设方面,同样存在管理的特色化问题,同样面临复杂的情况和环境。所以,在班级管理方面,学校只提出宏观的要求和总体目标,具体实施要求班主任运用快速的适应性、权变理论来进行改革创新,针对本班实际,结合自己特点,纵观国内外中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有特色的变革。这种改革创新要求班主任性格上独立性强、依赖性小,思维方式上敢于标新立异,行为表现上善于别出心裁。不仅善于打破别人设置的框框,而且善于打破自我的框框。把精力转移到对现实情况的研究上来,并根据对于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找出突破点,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从而有可能使其管理活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有效,更具有特色。
         二、突显亮点,点面结合
        权变理论为人们分析和处理各种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要求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具体条件,及其面临的外部环境,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由此通过组织班主任自我分析,选准关键点进行特色化管理。
        1 、激励型
        班级学生来源不同,学生成绩有异,对于学生整体素质较优秀的班级班主任可采取激励的方式进行管理。因为学生主动学习者教多,学习成绩相对优秀,采取激励树立学生自信,对自己高标准要求。采取一系列形式纳入常规性工作。每日早读之前大声自我激励三分钟,时刻提醒自己你是最优秀的,最棒的,应该在各个方面走到同学们之前列的。另外受陶行知的每天四问的教学方法的启发,在下午放学时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五分钟,思之“功”,想之“过”。“功”可以进行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交流。交流中学习别人长处和优点,借鉴同学的经验以弥补自我不足,使一个激励共享为数十个激励;使一点经验成为数十个经验;使一个成功辐射为数十个成功;使一个成效倍增为数十个成效;对于张扬学生优点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更加树立了个人的自信及整个群体的自信。“过”只需要学生反思,自我改正,但是每一个人要真正地有认识,并自我制订改正的方法及时间,自我保证不再重复错误。这样缺点自然缩小,让班级里看到的,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只有自我默默悔悟自己的不足,与整个集体的距离,暗暗努力,迎头赶上,缩短距离,融入群体。由此使这个集体凝聚力增强,学习氛围浓厚,树立的正气有效地激发出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效率。
        2 载体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在物质条件优越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时期,充满着巨大的诱惑。同时媒体的多样化,快速化,科技化、虚幻化,使学生与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减少。这就需要因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载体形式让他们进行自我展示。如一个班将“手抄报”作为班级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根据学期规律,结合国内外大事、洞察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制定不同主题,通过“手抄报”展示出内心世界、思想认识、审美情趣。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德育教育的阵地;(2)学生之间自我教育和相互感染的途径;(3)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4)周记练习的一种转化形式;(5)展示审美修养的舞台。通过办报透出一种思想,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激励,体现其思想、行动、言论的价值取向,思想导向、行为准则和公共舆论的总和。使其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同与班级集体文化价值。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学习。
        3 环境型
        权变理论就是要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扩大化、具体化。学生的差异和基础不同又存在新的问题。在普通系列的班级中学生成绩相对较差,自信心较弱,行为习惯不完全合乎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既谈学习,又大抓纪律。天天批评天天教育,这样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许多班主任付出很大的精力,最终不见成效。怎么办?权变理论提出因人制宜,也就是因班制宜。学校放权给老师,可以转移中心,转移重点。班主任进行反思,思考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最后制定出环境育人的管理模式。陶行知曾在致郑先文的一封信中说到:“注重养生而不杀生”。在班级里倡导每一个学生在教室都要养一种植物或者生物(主要是鱼),把教室布置的美丽而温馨,同时更注意班级文化建设,环境造就人,班级文化是隐型的课程资源,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长此以往,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雅的志趣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洁净、温馨的教室环境能使老师和学生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通过花草的养护,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和黑板的利用可以扬长避短,树立信心使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形成生动、活泼、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这种氛围能够凝聚人心、规范言行、引导成长,促进发展。这种“立体化”班级环境,把教育思想渗透于整个文化环境,发挥了班级环境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陶行知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校教育管理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它的科学规律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构建适合个性化的特色班级管理,审察时机,忖度形势,因人,因时,因地随机制宜地处理问题.让学校的班级建设充分发挥“权变理论”的管理作用,培养师生的创造能力,彰显每一个个体的独特个性,从而打造出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学校,成为教育百花园中一朵灿烂的奇葩!
 

 

学校班级建设的权变理论化管理


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    冯东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