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以博爱的情怀,做幸福的教育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丁国君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2-10

以博爱的情怀,做幸福的教育

  吉林省长春市西五小学  校长丁国君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古往今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是从抓教师队伍建设开始抓教育的。因为,教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思想,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育,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殷切希望,还特别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我常常想,华夏几千年的文明繁衍至今,从古代的官学制度的建立到当代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完善,中国的教育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直至改革开放后,教育思想和人才观才从最初的功利主义逐步发展到关注全人素质培养和社会进步,中国的教育也才愈来愈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自“十五”规划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国内教育管理者已逐步达成共识,那就是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教育战略思想,其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一名已有十多年校长经历的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我都把培养一支敬业爱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作为构建和谐校园、强化教师整体素质建设的关键环节。 我始终认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让我所率领的老师都成为善良、博爱、真诚、可亲的人,让他们充满智慧和善意的微笑,成为校园中亮丽的风景,这也是我作为一名校长最大的幸福。下面我就谈谈在学校师德建设中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师法儒道,创建刚柔并济的制度文化,寓刚健有力的管理于“无为而治”之中

翻开大多数学校的规章制度我们不难发现,程序性、机械性的条文居多,政治色彩、行政色彩浓厚,缺少人文思想的统领。制度管理重视的是一些“条条款款”,但是当这些“条条款款”制订得太多太细时,它又会越来越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使学校变得像一潭无波的水,更难以形成学校的特色。如果说,“制度的规范”和“规范的制度”是学校制度的立足点,那么“指导”则是其关键点。制度的核心价值在于指导,没有指导价值的制度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效能。实现制度的指导功能,需要把“软性制度”注入到“硬性制度”里面,使硬性的制度具有“思想的光芒”。

对于西五这所拥有四个校区3000余人的学校来说,管理起来难度也相对较大,特别是各项管理措施在落实上要保持一致。学校要实现无为而治,除了要求我们的教师干部要加强工作责任心,做好表率,提高管理水平外,还要致力于在各项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上下功夫,从而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考核。教师的工作就如同机器的零部件,只有零部件都没有问题,学校机器的运转才不会出问题。只有学校的管理理念能够真正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管理才能收到效果。

2001 年,我在国家率先提出了以“关爱生命、注重发展、彰显内涵”为核心的绿色教育理念,并 打造了集绿色管理、绿色德育、绿色课堂、绿色文化为一体的绿色教育文化体系,科学规划了学校的发展远景。在绿色教育管理流程操作过程中,学校形成了从校级领导到教导主任再到学年组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人的“INI同心圆”梯队管理模式,授权、分工做到层层负责,形成以校长为核心的、结构严谨的管理系统,使各层次、各职能部门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保持相对独立。他们各有明确的目标、职能、权利和利益,使干部各在其位,各谋其政,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显其能,从而 全面落实学校的具体工作。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科学、民主、精细的管理制度,常规工作中既从严管理,又从实际出发, 规章严肃、人情温馨 ,刚柔并济、以人为本,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学校倡导的每位老师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自我修炼的想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此也产生了源源不绝的工作动力和智慧源泉。学校也在绿色管理的良性循环下,逐渐形成了人人主动做事,积极想事、谋事的良好局面。老师们都乐于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的管理既有以人为本的预设,又有以校为本的生成。从一开始建章立制的强制管理到目前的人人自我管理、高效运转,这是一个教师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层次的过程。也只有在这样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中,老师们才有可能思考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关系,自觉将个人职业理想与学校远景规划融合到一起,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从善如流,推崇修养政德的领导文化,强化团队向心力,造一片和谐之境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每一个领导干部最根本的政治要求。我深知,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追求“上善若水”的管理境界。“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把引领发展、支撑发展、推动发展时刻存于脑中,要把服务师生、关心师生、维护师生时刻放在心上,这样才能树立领导干部的威信,以利于学校工作的顺利、高效、创新开展。

结合中国国情和学校实际,我确立了“以德治校、以德立校、以德兴校”的发展目标,领导班子成员坚持“领导就是榜样”、“领导就是旗帜”这一观念,时时处处给教职工树立榜样,保持良好的干群关系,发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学校每天第一个到校积极工作的是校级领导,最后一个离校的还是校级领导,赈灾捐款金额最多的是校级领导,带病坚持工作的也是校级领导,酷暑严冬站在操场管理班车的还是校级领导……领导干部勤勉务实、率先垂范的工作态度,令老师们既敬重又佩服,同时也为学校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始终认为,快乐的心态是幸福的根本。为了让老师提升工作的幸福指数,开心、满足、自信、没有顾虑地开展工作,我把关怀下属、为教师排忧解难,作为领导班子的工作信条。每年春节期间,学校领导都会亲自深入到离退教师、特困教师家中走访慰问;学校每位教师过生日时,学校工会都会送上精美的生日蛋糕和真诚的祝福。每逢节假日,学校都会给老师发放姜茶、奶粉、平安果、巧克力等温馨小礼物。慰问活动,送去的是关爱与问候,收获的是感动与希冀。我希望每位老师都能把学校当作自己快乐工作、幸福成长的家。

为了使全体老师都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提高学校的凝聚力,我们还充分发挥教代会的管理职能,谋事求详,监督求广,评议求实, 做到最大限度地调动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令大家热情地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民主科学的管理,使各项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贯彻落实,学校暨是一个团结智慧的集体,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

三、志存高远,追求优质超前的专业发展文化,打造黄金教师团队,育一代名师

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此,只有不断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方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教师具有成就感、职业幸福度。 通过对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我发现85%的骨干教师都有职业幸福感,并乐于从事本职工作;但那些相对教学水平较弱的老师,则90%感觉不幸福,且工作状态不稳定。所以,我就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的职业责任和学校的重点工作。

  现代教师必须具备超前意识、广阔的视野和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人文情怀,才能为职业生命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为了建立一支学习型组织,不断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我校制定了师培发展规划,从师德修养、专业素养、知识结构等几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每学期学校都 大力推行教师发展“五个一”工程,即读一本师德教育理论专著,写一本读书笔记,参加一项科研课题研究,完成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上一节优质公开课。每年,学校都会用师培专项基金为全体老师购买师德教育专著,大家争相阅读,学习热情持久不衰。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易久发的《成功一定有办法》、陈峰的《教育就是习惯培养》等都是老师的案头必备之书。教育专家的深厚学养,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以及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的理性思考,深刻、精辟解读,使老师们对教育职业的认识迅速提升,同时也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指导了他们的实际工作,使大家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也为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创新改革、教改科研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在老师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创建名师工作站、青蓝工程、骨干教师专业引领、内请外派专家培训、名师微型课研发、校内教研、课题研究、教师在岗自修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逐步打造了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精湛、乐业善教的黄金教师团队。

四、春风化雨,凝练薪火相传的精神文化,营造健康的育人氛围,让校园四季清风扑面

教育实践证明,校风建设应从校园环境的文化创建抓起。优化校园环境、强化校园制度,培育校园精神,塑造学生灵魂,是提升教师素养,创造教师队伍新形象的重要工程。

在西五小学百年积淀的文化滋养下,在几代教育实践者的不懈奋斗中,我欣喜地发现,学校涌现出了一群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关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培养出了一批德艺双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阳光少年,学校时时处处呈现着文明、和谐、高雅、整洁、有序的阳光、健康状态。由此,“太阳鸟—向着太阳飞翔”和“向日葵—迎着朝阳成长”的师生文化以及寓意鲜明、积极向上的文化图腾应运而生。在学校的精心设计下,寓意深刻且不同主题风格的校园文化形成了四个校区不同的特色。美化、净化、绿化、雅化的校园环境,更是完整地体现了学校绿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特色。

良好的校风不仅塑造学生,也不断提升教师的文明素养。在校风建设过程中,我们看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准则,行为规范的养成,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老师影响。古人云,“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就是说善于当老师的,既要使他的理论和知识完美,又要使他的行为谨慎,做到言行一致,以此来感染学生。我意识到教师的外在形象、言谈举止也是教师职业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我们倡导教师工作期间统一穿着美观、舒适、典雅的职业装,让学生感受到整齐、规范、严谨的教师形象之美。同时,我们还成立了师德师风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校长总负责、党支部书记具体操作,全体党员和行政领导参与实施的领导机构。在工作中力求做到四落实:发展规划落实、组织机构落实、活动方案落实、活动经费落实,并认真制定了《西五小学师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师德师风检查方案》、《西五小学教师一日常规》,建立了评比奖励制度和教师忌事忌语。这些规定既对教师从正面提出了要求,又从反面划出了禁区,我们目的是通过积极的正面教育,榜样引导和适度的制度约束等方式来让教师效仿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行为、自觉按学校的规章制度去做。

学校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求知创新的学习风气,以及学生因学校的百年优良传统而产生的光荣感,自豪感,都在塑造学生、影响学生,这些都已经成为学校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学校跨越发展的财富,我们要用好它。

五、崇尚多元,建立丰富多姿的活动文化,创设向学向善的德育环境,造一片学习乐土

毋庸置疑,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学校在组织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应把人放在核心地位。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因而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来熏陶、锻造老师的职业责任和道德归属意识。

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充分利用师德报告会、座谈会、师德演讲等多种形式,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教师爱教乐教、教书育人的热情。其次是开展主题鲜明的师德论坛、收编身边的师德故事、开展师德课题研究等活动,目的是让老师们在观点明晰的思维碰撞中,在沉下心来的思考、研究中不断净化心灵,修炼自己崇高的职业道德。在学校的正气感染下,我校教师形成了敬业爱生、严谨治学的工作常态,以爱育爱、乐于奉献的职业操守也成为学校高奏的工作主旋。 《长春晚报》整版刊登了我校教师师德先进事迹,并出版了《西五专刊》,宣扬了学校教师的敬业奉献之心,在社会上提升了我校教师的良好形象,也为全市教师树立了榜样。

为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 提高教师工作的幸福感, 给教师紧张繁忙的工作适当减压, 学校还成立了“阳光健康俱乐部”,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健身、烧烤篝火晚会、我爱我家教工小品大赛、户外徒步、红河谷漂流、赛红歌等活动,极大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生活。我发现,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便于沟通情感,释放压力,工作起来更有成效。

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我意识到家长和社会监督机制,也是师德师风成效优劣的一面镜子。为了考核教师师德的真实情况,我们每学期都会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教学开放日等活动,将师德师风问卷调查送到家长手中去,采取不记名、教师回避的方式进行调查。学校还设立了校长信箱,校长公开电话,师德师风意见箱等,请家长随时针对师德师风与学校进行沟通。这样一来,对学校不信任的少了,对教师有成见的少了,关心学校,爱护教师,支持学校工作的多了,家长心态平和,有效地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大爱无疆,让博爱成为师者的情怀,让幸福成为教育者追寻的归宿

师德铸就教师灵魂,师风维系教育形象。多年来,在绿色教育旗帜的引领下,西五小学的全体教师认真践行着 “用品行影响品行,用生命孵化生命,用博爱成就未来”的教育理念。我想,这样的教师队伍,靠的是西五百年岁月的积淀;靠的是西五以人为本的绿色民主管理;靠的是西五高雅、文明、和谐的文化品位。他们愿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以他们为自豪。

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经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攻坚阶段,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责任。因为,只有业精、笃学、身正、求真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志向远大、是非明晰、博爱聪慧的孩子。我想,也只有在这样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教育环境中耕耘与收获,才是最幸福的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