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提升文化品位,营造书香校园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黄发锐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2-15

提升文化品位,营造书香校园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中学  黄发锐校长

苏州大学的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说:“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是一所有品位的学校”,“一所有品位的学校,一定是一所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的学校。”是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她不但是学校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延续,是学校精神和风气的体现,更是学校潜在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始终觉得: 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若干年后,孩子们有可能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忘个精光,但其获得的学校精神将是永存的。因此, 要营造书香校园,就必须坚持文化治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用文化来引导人、感化人、成就人。在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我除了校园实体文化建设外,更多的是在塑造一种学校精神。即通过环境的创设、思想的传播,使学校师生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共同的目标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有句话说得好:“惟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北师大的肖川教授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说: “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古老的智慧往往存在于经典之中。”所以 ,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我刻意在中华文化沃土中寻求属于自己的一方园地,力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既突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又融入中国当代文化的成就

基于上述认识,我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地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实体文化三个层面作了深入地探索,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特色。

首先在观念文化上,我以“止于至善”观念统帅学校的文化建设,努力倡导广大师生“追求卓越,崇尚一流”,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实现自己至善至美的理想人生境界,力求做到校有特色,教有风格,生有特长。

我依据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整体优化,发展特长”的办学思想,组织学校精干力量,在大量查阅各校校训激发灵感的同时,翻阅 了大量古籍,率先提出了“穷理正心,止于至善”的校训,获得了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同。 穷理正心 出自宋朝理学家朱熹的《四书集注》:“《大学》所教,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止于至善”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将 穷理正心,止于至善 作为校训,就是希望全体灵溪一高师生善于推究事物的原理,端正自己的心志,努力使自己达到至善至极的理想境界。为了使这一校训深入人心,我将校训刻在校门口道路旁的方碑上、操场司令台的墙壁上,还在学校中心花园的垒石上镂上一个醒目的“境”字和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句名言“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时刻激励全校师生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努力使自己达到至善至极的理想境界。

根据校训,我组织有关教师群策群力,几经斟酌,将各座大楼分别命名为“明德楼”、“新民楼”、“格物楼”、“致知楼”、“思齐楼”、“省身楼”,并对楼名进行了阐释,与校训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全校师生对“穷理正心,止于至善”的校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校门口有两个荷花池,盛夏花红叶碧、清香四溢,隆冬残荷孓立、迎霜斗雪,可谓苍南一绝。于是,我刻意将荷花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与周敦颐的传世杰作《爱莲说》有机嫁接,使之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并赋予其新的含义;我将荷花池取名为周子池,以纪念宋代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先生;我主持建设以荷花为造型的校园主题雕塑“灵华香远”,以展现灵溪一高师生顺应环境、积极向上、自强不息、追求至善的品格;我们还将文学社取名为灵荷文学社,将文学社的社刊命名为《风荷》,开设《中国荷文化》选修课;即使是学校的大型文艺演出,我也力求组织部门突出与荷花相关的节目,如“灵荷颂”等。

其次在制度文化上,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我校的重大规章制度和重大决策都经教代会、学代会讨论通过才予实施,并根据师生意见及时进行修订,努力创设利于师生发展的环境,引导师生向理想的境界靠拢。在管理过程中,我努力追求人性化,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之本,强化人的本性特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种种合理需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为广大师生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如努力提高教职工待遇,坚持教师节集体聚餐,农历年底给教职工拜年,为教职工生日敬献鲜花,定期为教职工体检,集体为教师家庭白事敬送挽礼,为教研组、年段组提供集体活动经费,努力改善教职工的办公条件,为教职工办公室配置空调、电脑、沙发等;图书馆、阅览室坚持

双休日对师生开放,为住校生免费供应开水、开辟热水澡间,公用洗手间也像宾馆、饭店一样配置了自动冲手器、洗手液和干手机。

再次在实体文化上,我根据校园相对狭小的特点,坚持精品意识,求精求美,力争把学校做成精品。我倡导以荷塘美化为中心,精心栽植花草树木,点缀块石小品,布设石桌坐椅,建设花园式学校;联系有关单位精心设计以校标、校旗为核心的学校标识,将 CI 引入学校,统一学校形象标识物,树好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精心规划升旗台,让国旗与校旗一同飘扬在校园的上空;精心撰写学生誓言、教师诺言,使之走进师生心田;精心制作楼层指示牌、花木牌,就连小小的笔记本、信封、信纸、茶杯、钥匙扣、手提袋等也力求精美统一;在每堵墙上,每个走廊里,精心布置古今中外的名家书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学者哲人的至理名言、各条战线的伟人画像,让每一堵墙、每块画廊、每幢建筑都成为德育资源,成为育人的场所。

“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书生教师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我每学期为广大教师购置两本以上最新出版的教育教学图书,鼓励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我要求教科室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考核,迫使教师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我还要求教务处通过提高图书馆的藏书量,开设选修课、研究性学习课、名著阅读

课,举办读书节,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 组建学生社团、学科兴趣小组等, 积极引导广大师生读书,读名著,读好书,多与大师对话,努力 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书生教师,培养嗜 书学生, 使我校师生个个饱含书卷气,学校处处充满书香味。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刚刚起步,很不成熟,但她所带来的成效是显著的。 学校先后荣获温州市文明学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国防教育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绿色学校、德育特色学校、语言文字示范校,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示范单位,全国首届学校文化建设金奖等荣誉称号 。浙江省教育厅、温州市教育局的领导和评估组的专家,对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浙江省教育厅督导处顾玮处长在察看了我校校园后,不无动情地说:“什么样的学校像一所学校,灵溪中学就是!”《教育信息报》以“荷香盈袖伴书香”为题,详细报道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在教育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联系地址: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建兴西路111            邮编:325800

联系电话:0577-6477533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