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怎样打开农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之门
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新场中学 谢尔奎校长
初中物理课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什么是兴趣?兴趣是指人经常趋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物理现象的一种求知倾向。根据初中生求知欲比较强烈的心理特点,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让其在学习上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如果对本门课没有兴趣哪无异于是一种苦役,只有远离而去。子曰:“知之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是学生的终身导师,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兴趣,特别是农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以下几点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一、
上好第一课
物理学科是初二年级学生接触的一门新学科,物理学科讲述的是声、光、电、热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学生对此门功课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只是停留在艳丽的彩图上,时间一长学生就觉得无味了,因为物理课是观察、研究、总结规律的过程,而不只是感观刺激。很多老师在上第一课时往往是公布物理学习的诸多要求,力求在介绍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将来中考中的地位,要求学生怎样好好的听讲等等,第一堂课就让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这样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次较为沉重的打击,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物理课的困难,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第一课的学科印象非常重要,老师应该以朋友、同路人、师长的角色出现。首先认真设计教案,经心组织好第一堂课,让学生从内心底去喜欢上物理学科,而不让学生认为物理学科只是简单的背诵那样的枯燥无味。那怎样去设计第一堂物理课呢?说教不行,要用感性的东西去吸引学生的眼球,比如,在校园内小草丛中摘一束花,插在一个平台的纸盒台上,台上小花在录音机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用筷子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看起来筷子是弯折的;被纸片封闭在倒扣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北京故宫博物院硕大的华表汉白玉是怎样运到紫禁城的;死海不死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多米的高空飞行的进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以为是小昆虫,敏捷地把它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手里的竟然是一枚德国子弹,为什么飞行员能抓住子弹呢?又如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现象,有声、光、热、运动等等。一系列的神奇一系列设问,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进了物理学科,让他们知道,原来物理学科就是在我们生活中间,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而且很有义意,但可以用物理知识解答出来,这样,学生就感到物理学科有兴趣,就会建立一种爱好,为今后的学习开好头。
二、营造师生和谐氛围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喜好分不开的,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而要营造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深入到学生中与他们同欢乐、共成长、共进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利用方法激励他们对物理课的热爱之情。同时对物理老师产生好感,进而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时间长了,滴水能穿石,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引领,才会与教师一道去探讨物理学之奥妙。
三、使物理课堂更加有趣
初二学生处在直接兴趣的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惑和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都具有浓厚兴趣。如学习“有趣的声”,问?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习色彩斑斓的光现象,我们在黑夜看到周围的物体是什么颜色,放在杯子里的筷子为什么是被折断的;学习“物态变化”后,让学生观察冰棒上冒的汽是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会有下降的现象;学习“电与磁”提出同是通电不同用电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声、光、动等现象。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常遇到或发生过的物理现象,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使课堂更加有趣。
四、做好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
做好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兴趣。如讲蒸发吸热时,让学生在自己的手臂上涂上酒精亲身体验蒸发吸热的感觉,让他们身临其境,顺便每组发两支温度计给学生,将其中的一支包上酒精棉球,过一会后,对比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然后同学们自己总结出结论,验证蒸发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又如人们拿着鸡蛋的时候都小心谨慎,但如果将鸡蛋握在手心即使使用较大的力也压不坏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演示时,请几位力气比较大的同学来完成,让同学们觉得实验是真实的,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其中的道理,教师接着引导“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的原因。”这样实验与理论就巧妙地结合起来了。
学生实验教量应该认真对待,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动手,培养其动手能力。如在上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时,先让同学们去完成实验,同学们自己总结结果,老师根据同学们总结出的结果略加点评,这样就更有利于发挥同学们的探究能力,也充分调协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让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的物品来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肥皂液泡沫的复色光干涉实验,用新鲜鸡蛋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是下沉的,当向杯中加入食盐时轻轻搅拌,让盐溶解,鸡蛋就会上浮。要求根据同学自己实验现象总结出结论,这样也就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五、强化基本训练,教会学习方法
教学应关注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与会学习是学习过程的两个阶段,学会学习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不学会学习就无从谈学习的兴趣,更不可能“会学习”。“会学习”是学习的高级阶段,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享受学习的快乐的过程。如果同学们达到这阶段,教师只要启发、引导,学们就能主动地获取知识,从接受变为主动吸取知识,物理课是初中学习一门新课,对新的单位、新的概念的提出都比较陌生抽象,对学习帕斯卡、牛顿、焦耳定/秒等这些知识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同学确实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设法使同学们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学生基本功的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同学们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同学们按每一条预习的提纲先预习新课,课前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还应复习。对课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秀彻理解的前提下去完成作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掌握知识的差异,因而要随时重视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弥补原有知识的缺陷,从一开始就应查缺补漏,对后进生更应倾注更多的关爱,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六、开发思维能力
物理现象时时都在同学们的身边。一滴水以不同的形式放在玻璃板上,一种是把它摊开,另一种不让其摊开,同学们观察现象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夏天自来水管为什么是湿的而冬天为什么不湿?保温瓶的瓶壶塞有时会自动跳出来,有时会被吸紧、拔也拔不出来,这是为什么?通过身边这些的物理现象分析,在现象的“矛盾”之中,敢于思考,敢于想象,解决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应用性,因而增强同学们学好物理课的信心。
七、引导同学们把学习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往往同学们对学习物理这门课感兴趣,觉得有实验做好玩,但要他们把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就会感到不知所措,这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之故。因而教师在每一节课时都应很好地备课,收集好实际中的每个适合课程要求的物理现象,用所教的物理知识解决,这样就有效地实现了学用结合,物理现象无处不在。如同学们在家煮鸡蛋,刚从沸水中取出来的鸡蛋不能剥皮,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小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就可以剥出一个完整的鸡蛋了,为什么会这样,老师此时可以讲述一个物理概念,对于不同物质热胀冷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利用这个原理,电饭煲、电冰箱的自动断电开关,日光灯的“启动器”里就有小巧的双金属片,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能自动屈伸,起到自动启动的作用。又如我们农村的常用的柴刀和镰刀,为什么一个柄长一个柄短呢?就是力臂支点之间的关系,支点到力臂之间的距离长省力,支点到力臂之间的距离短费力。但它扫过的面积大,有利于多割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同学们只要处处留心,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动用相联系,物理学科是能学好的。
总之,物理课教学就是如何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传授知识、激发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让学生主观的自主地观察分析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才会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历经观察、思考、实践、改进、创造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