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美术课中的情景教学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王 宇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2-22

美术课中的情景教学

             河南省上蔡县第二初级中学   王 宇

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用情境的方法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美术情景教学法实际上就是在课堂上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把美术课程与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地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的过程起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任何思维过程总是要指向某一问题,没有问题的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思维的开启需要各种刺激和诱因,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激发求知欲望,启发思维。由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情境的创设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很自然的启发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可以提问、有权利提问、可以问值得探究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就是通过美术课中的情景创设来激起学生兴趣,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如教《美丽的海洋》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冷色是本课的重点,用多变的图形组成有情趣的画面是本课的难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冷色后,为使学生充分感悟冷色的宁静、沉寂和寒冷,我把整个黑板布置成蓝色的海洋,大面积的蓝绿色、深蓝色,让学生认真观察,在视觉上给其造成强烈的的刺激,然后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让他们相互说一说各自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冷色的感悟,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在解决难点时,我又用各种泡沫鱼,直接在这“海洋”----黑板上组合出各种各样的鱼图,接着让学生动手用各色卡纸做的鱼摆一摆,让他们充分认识各物体之间的关系,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进入了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动手表现海洋生物的手法也非常大胆,在学生的画笔下出现了有长嘴巴的金枪鱼,有带翅膀的飞鱼,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鱼。一幅幅妙趣横生的美术作品,无不显示出孩子们放飞的想象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神往。由于巧设情境,学生从“情”中去感知,又从“境”中去创造,其作品的表现力就丰富多了。
   
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感知觉能力,通过学生天生猎奇的性格,创设情境锻炼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等。常采用的手法有:示范作品激发创作欲望、介绍相关知识增强兴趣、参观实物激发兴趣、利用农村资源,开展手工锻炼等。但教师每节课的情景创设都要做好学生指导,课余时间加强学生辅导。

现在的中小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术图片是一种形象生动,鲜明直观的教学方式。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的发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识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特别是初三学生利用美术课消除学习压力。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可以创造氛围的利用资源。如挂图,画册,幻灯片等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象,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初三课程中《走进大自然》以挂图和多媒体结合,会有更大的效果。我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是采用多媒体的欣赏方式完成课堂教学的。在多媒体的影象中,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一目了然,而且这些生物还在不停的游离分裂,使学生整个就进入了微生物的世界。然后我举上一个例子,在我们平时喝的牛奶中,有酵母菌,让学生头看着荧屏上,看着这些酵母菌的奇特形状,于是学生都不由的在下面谈论,哪个细菌漂亮,哪个细菌丑,哪个细菌像棉絮……课堂中声音不断,于是看着大家这么忙的讨论时,我提议学生们把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的形状经过加工改变成自己更喜欢的样子,然后把他们组合起来,变成了一副很漂亮的画,一节课很顺利的完成了。利用多媒体的快捷、迅速、大容量、直观的展示教学更能给学生创设美好的情景,让学生在愉快的欣赏中主动求知。

事实证明:情境教学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的核心是燃起学生的激情,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情趣与知识相统一。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美术课情境时,教师还应根据教材的特点进一步挖掘教材内在的情趣,及时引导学生从“形”和“情”中去感知教材。现行的中小学美术课本充满童趣,图片色彩艳丽,形象生动,具有丰富的美育内容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在教《新年的祝福----手工贺卡》一课时,我运用电化教学媒体,显示美丽的迎春图片,家家挂起的红灯笼图片,还有放烟花的视频,那节日的焰火,宛如天女散花,真壮观!学生如身临其境,无不欢欣鼓舞。这样以“情”为纽带,优化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美”,在审美体验中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从而达到了从视觉感受到精神认识的高度统一,为学生用蜡笔水彩的方法描绘喜庆、祝福等图案打下了良好的感性认识基础。

有些时候,让学生创作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或讲相关故事的方式进行。以音乐配合美术教学,创造情景,激发联想、想象有利于促进想象力。美术和音乐在节奏、韵律、意境、情感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声音对人的情绪有强烈的激发作用,能迅速地、直接地引起人们的情感反应,支配人的感情。以音乐激发联想,用美术形式表达联想的结果,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一课时,播放“高山流水”;教学《中国花鸟画》时,播放“百鸟朝凤”;欣赏秦汉时期美术作品时播放“汉宫秋月”,同时讲述相关典故。创设情景,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置身于音乐氛围中的学生思维十分敏锐,往往能产生出生动的作品。

    艺术来源于生活,有些时候美术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从而利用手中的画笔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表现。校外生活是五光十色的,公园、田野、村庄等都是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习美术,感受生活中的色彩,不仅开放了美术活动空间,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领域。如:《我们的校园》这节课,我带学生到学校各个角落去观察。学校的布局、建筑物的几何形体概括。不要让学生老是把眼光放到局部,要找出能代表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和设施去表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习惯,还进一步锻炼了线造型能力,真正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还可以带学生大胆的走出校园到社会中去参观美展、到农贸市场去观察人物的百态、到田野、民居现场创作,让学生感受外面的世界,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让他们知道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这样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教学主体,既验证了学生的辨别能力、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指向一定目的。而情境教学恰恰是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广泛的空间,让学生在其中自主、轻松、愉快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在美术课中,需要教师多渠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他们尽情描绘美好的生活,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打好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