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梁华昌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2-27

                         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广西藤县新庆镇中学     梁华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造成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一个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随即出现。这个“特殊群体”因为没有了直接监护人的管理,思想上缺少正确指导,心理上缺少辅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生活上缺少照料,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

同样“留守儿童”也成了各地中小学教育的盲点,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如失学、辍学的儿童更多了,青少年违纪、犯罪的比例大大增加了。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分析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就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见解。

1 、父母的思想观念一定要改变。现实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对自己对孩子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面挣到钱后,思想意识形态完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认为自己也没有读很多书,甚至连初中也没毕业,同样可以在社会上挣到大钱,所以对自己的子女读不读书感到无所谓。就算是其子女在学校纪律散漫,班主任打电话告诉他们,他们也会这样说的:我们离家远,管不着,没办法。更有甚者把学生犯错的责任都抛到学校,蛮不讲理。其实是他们不想管罢了,找个理由搪塞而已。又看到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很多大学毕业生连工作都没有找到,父母在他们身上的教育投资好像白白浪费了。于是就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观念,与其花费大量的财力供孩子读书,还不如让他们早一点走向社会,这样既可以为家庭挣钱又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所谓“两全其美”。这在客观上也加剧了留守儿童失学、辍学现象的发生。所以唯有改变留守儿童父母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观念,加强对留守儿童思想上的正确引导,才能树起留守儿童正确的读书观,从而减少失学、辍学现象的发生。

 留守在家里的儿童,一般都是由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叔伯、亲朋好友充当“监护人”,属于隔代、近亲管教。他们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监护人的无奈,部分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较差。由于缺乏直接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甚至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甚至有违法行为发生。孩子一旦出现了问题,“监护人”一般都不敢太苛刻,硬办法用得少,甚至不敢用,因为很多家庭的孩子是独根苗,“监护人”生怕有什么三长两短,自己担当不起责任,因而大多用的是一般说教的方式,但这种说教的方式却很难有效果。现在的孩子,父母在身边的时候可以软硬兼施,他们还可以听一下话。但一旦离开,因为小时候被长辈娇惯了,这时“小皇帝”、“小公主”的本性又显现出来了。没有了直接监护人的管理,生活上缺少照料,其身心健康就畸形发展。所以我认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的方式就是孩子跟随父母一起生活、学习。不允许的话,也不要夫妻双双离家去,做父母的也要留下其中的一个在家看管孩子,不要为了经济上能有所改观而忽略自己子女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后一辈的前途与希望或许因为这而再也没有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的基本需要。唯有抛弃读书无用论、金钱至上的观念,留守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成长。

2 、学校教育体制需要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阶段当地的初中和小学由于经费、校舍等教育资源的限制,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适当平衡城乡教育资源,让农村中小学生能够接受平等教育,这也是教育行政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但现在的情况却恰恰相反,教育资源有越来越集中的趋势,农村教育资源反而更薄弱了,这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他们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更加困难。另一个方面,国家虽然颁布了城市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读的法律法规,但真正实施起就很不容易,这与其原有教育资源有限有关,同时还有很多其它因素的制约,主要原因是城市学校接受额外生源的能力有限,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工子女读书的实际要求。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不断完教育机制,充分利用城市原有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加大对民办、联营合办学校的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资源。民办、联营学校也应该享受国家所有的补贴政策,比如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等等。这样更多的打工一族就会把自己的子女带到自己的身边就读,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九年义务教育才能得到保障。

面对当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留守儿童的当地学校,还可以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充分认识义务教育阶段自身的职责。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教育优势,更多地担当起培养关爱孩子的责任。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学校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其次,班级要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记录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等。班主任每个月定时要主动与家长联系。学校也要开通亲情电话,用手机短信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交流。第三,充分发挥班团干作用,班级要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激发留守学生的兴趣,让其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增强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让留守儿童完满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让他们的身心发展得到健康成长。

3 、社会应负起共同监管的职责。村委、村民小组是农村最基本的基层组织,在帮助、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应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留守儿童的一举一动,村委、村小组最为清楚,生活遇到的困难,要责无旁贷的去关心帮助。乡镇政府更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成立由村委会负责,联合学校、派出所、村小组组成管理机构,充分利用教师、乡镇干部、村干和村医的力量,积极构建立体网络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监护体系,全面、动态、深入细致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交往等情况,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发现问题之后及时采取联动措施,妥善处理他们生活、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仅靠家庭、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执法机关要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管理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让他们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此外还要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只有全社会都群策群力,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才能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