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爱,融化心中的坚冰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李翼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2-09

  爱,融化心中的坚冰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   李翼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 捷尔任斯基

 

五月的校园里,学生们热情似火,青春飞扬。学校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红五月”合唱比赛。每个班都精心准备了节目,比赛正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轮到我们班上场了,我不免有些紧张,虽然平时认真排练过,但我依然很担心这群孩子上台后会不会忘词,会不会出什么小差错,尤其担心的是,我们班负责领唱的同学能不能唱好,要知道,领唱可是整个节目中最关键的部分。

说到我们班这次领唱的这位同学,我的思绪回到了一年前。高一下期开学报名的时候,班上所有学生都已经报到注册了,正当我要离开办公室的时候,门口出现了一个瘦瘦的学生,我不认识他,他却冲我笑笑:“你是李老师吗?我叫陈也,是转学来的。”我仔细地打量了一下他,个子不高,很有精神,面色苍白,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说实话,我并不太欢迎转学的学生,我一直觉得,这些学生一般都有着一些复杂的经历或者是在原来环境里待不下去才转学的,他们大多数表现不好成绩不佳。我开始询问他的学习经历,果然,他在短短一学期内就换了三次学校,我心里马上有了大大的问号。经过交谈,我很快对他有了初步印象:这个孩子成绩并不理想,缺乏自制能力,对学习环境要求较高,但还有一颗追求上进的心。我决定好好观察他。

接下来的相处,让我对他的性格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了解。这个孩子有着很高的人生目标,想追求好的生活品质,向往富裕而悠闲的生活,但是,却没有自我控制能力,极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和外界的诱惑,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他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没有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害怕吃苦,有时甚至有严重的厌学情绪。平时,除了迟到,他没有大的违纪现象,与同学相处融洽,也尊敬老师,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但我总觉得,他在虚心的表情中,流露出对老师的疏远和不信任。

他转学来我们班后,成绩一直呈下降趋势,我多次和他交流,却没有明显改观,甚至还有了退步的表现。课堂上,他基本上都在睡觉,即使是老师站在他身边讲课,他依然呼呼大睡;课后,他陷入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晚上经常通宵上网,第二天早上就会迟到,上课没有精神,似乎已经是一个恶性循环了。我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更感觉到这累积的一切终究有一天会爆发。

这一天终于来了,高二上学期的半期考试,他的成绩一下降到了班上的倒数第三名,我非常震惊,准备联系他的家长,好好商量一下。就在这个时候,值周班干部给我反映,他在一天内三次严重违纪:数学课上打游戏机,物理课和化学课看小说。我的震惊变为震怒:“考得这么差,不好好反省,居然还变本加厉,完全没有一点悔悟之心,简直是不可救药。”我马上通知他父母来学校,希望他父母能好好教训他一下。

他的父母来了,看到他的成绩和表现,既难过又痛心,而他却一幅大义凛然准备慷慨就义的样子。 我本打算趁这个机会和他好好算下账,联合家长进行一次深刻的教育。没想到,一说起半期考试的成绩,一说起他的违纪情况,一听到父母的责骂声,一向温和的他突然暴跳如雷:“我不读书了,读书有什么意思?考大学有什么前途?大学毕业最好的前途就是象你们希望的那样考个公务员,所有的人都这么过,我不要这样的生活。我要自己安排自己的命运!”这番话让我和他的父母都冷静下来,看来问题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果然,他继续说道:“我要出国,在国外洗碗刷盘子都能挣好多钱,还不用参加高考,人家外国人只认能力不认文凭。国外的有钱人都没读过大学。”哦,我明白了,原来他希望的是过上不读书就能挣大钱的生活,他想过好的生活却又吃不了读书的苦,而且,他始终坚信,不读书也能发财,离开学校,到处都有机会。

看着他束手无策的父母,再看着沉湎于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有些忘乎其形的他,我知道,这个时候再给他讲大道理完全是徒劳的。我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决定给他放假,让他去社会上闯荡一下,体会一下离开校园去追求和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滋味。和他父母商量妥当之后,我告诉他,暂时给他放假一个星期,他不用来上学了,离开学校,去找一份工作,去创业,并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很意外,没想到老师既没责怪更没处罚,也很高兴,立刻收拾了自己所有的书本,和同学们一一作别,似乎英雄壮士一般再不回头。临别,我提了个要求,这七天内,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每天晚上11点,必须给我打一个电话报平安。毕竟还是10多岁的孩子,我最担心的是他的安全,当然,更主要的目的是要掌握他的动态,保持必要的联络。

他兴高采烈地走了,留下了忧心忡忡的我。其实我已经预料到他这次出去的结果了,没有一技之长又还是未成年人的他在社会上一定会处处碰壁,但我一定要他亲身去尝试,也许对他才能有所触动。这一个星期,我注定要在担心和焦虑中度过。我知道,这是一次极为冒险的教育,成功的几率只有一半。同时,我也担心他在社会上受到不良影响。但一想到他一年来每况愈下的成绩和表现,想着他已经“走火入魔”的念头,我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也许,这样一次特殊的教育,能影响他的一生呢。

接下来的四天里,每天晚上11点,他都会准时给我电话,每次我们都会通话半小时以上。每当我接通电话,他都会一声长叹,说话的中间还不停地叹气。原来,他每天都出去找工作,但总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四天里,他共找到了两份工作,一份是餐馆的杂工,负责清洗碗碟,他嫌脏和累,没做;另一份是做网吧管理员,但他又受不了每天守通宵的辛苦;最让他受不了的是,这两份工作每个月都只有五六百块,还没有他现在一个月的零花钱多,他觉得自己的价值完全没有得到体现。本来第三天他就打算放弃了,想回学校上课,但我想加深他对社会上求职的艰难的体会,彻底打消他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于是我鼓励他再去试试。第五天早上,我走进教室,发现他早已坐在座位上开始朗读课文了,这是他转学一年来从没出现过的景象。他看到我,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微微一笑,告诉他:“欢迎回来!”此刻,我明白,他在用行动向我认错,他已经承认了自己想法的幼稚可笑。

我决定把这件事情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在全班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纠正学生当中的厌学情绪,让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消除对未来虚无缥缈的幻想,脚踏实地,学好知识。

他离开的这四天,我每天都写了一篇日记,记录了我的心情和思索,我决定把这四篇日记公布给学生们,再让他给大家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我相信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教育全班学生的机会。

班会开始了,主题是“梦想离我有多远”。我先把自己的日记投影到大屏幕上,我发现,孩子们全都睁大眼睛,看得特别专注。那些文字,是我情感和思想的真实记录,因此,学生们读到的正是我的心。当他们读到“晚上11点,陈也准时来电话了,又是一声长叹”的时候,全都笑了起来,好象能体会自己的同学求职无门的无奈;当他们读到“11点过了3分钟了,陈驰还没来电话,我很担心他。他今天过得好吗?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了吗?其实,我多么希望他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学习知识的乐趣,多么希望他能努力学好知识,考上理想的大学,规划自己的人生啊。但我必须狠下心来,让他出去闯一闯,让他明白,一切的获得都要建立在付出的基础上,没有今天的辛苦和努力,就不会有明天的幸福和快乐……”,我分明在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感动。接下来,陈驰给同学们讲述了四天来他“漂泊”社会的种种经历,最后,他告诉同学们:“人也许会一夜成名,也许会一夜暴富,但那只是少数人的生活,不是平凡人的人生。我们都是平凡人,只有努力付出,才能收获幸福。正如老师告诉我的,每个人都要进入社会,但进入社会起点的不同决定了他身份的不同生活境遇的不同,我希望我们都能以比较高的起点进入社会,在该学习的年龄充分吸收知识的养分,将来才有能力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去享受自己的人生。天上不会掉馅饼,同学们,我们一起努力吧!梦想就在前方!”教室里一秒钟的沉寂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出乎我意料的是,说完这番话后,他转过身,对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老师,谢谢你的宽容和爱护。这四天的生活是我接受过的最好的教育。”那一瞬间,我感到了莫大的安慰,这是我讲话讲得最少的一堂班会课,但却是我和同学们收获最大的一堂班会课。

从这以后,我明显感觉到他对我的信任和亲近,课堂上能看到他做笔记了,求知的眼神追随着老师,偶尔还会听到他大声地回答问题,下课后还会跟同学们讨论问题,有时候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一切都在变化着,他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红五月”歌唱比赛就要来临了,他主动找到我:“老师,我想当领唱,我学过声乐,也喜欢唱歌,你给我一个机会吧!”听到这句话,我特别开心,他乐于展示自己的才华,愿意为班集体出力,说明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也对这个集体饱含感情,我还能说什么呢?我当然是全力支持。

从此他更忙碌了,忙着继续和同学们争论学习上的问题,又忙着指导同学们练歌,还要忙着准备一切参赛事宜,但他的眼睛总是亮亮的,总是充满了活力和干劲。

“下面公布获奖班级名单:……高20083班……”在一片欢呼声中,我的思绪被拉了回来,我们班获奖了,欢呼雀跃的孩子们当中,我看到,他最开心,他也看到我了,我们会心地笑了。

是的,我笑了,我看到曾经坚硬的冰在爱的温暖里终于慢慢消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