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辽宁省凌海市第一高级中学 陈焕友校长
【摘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无论是校长对教职工的领导约束,还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培养,都属于对人的管理。在实践中,我深刻地感到:学校管理只有坚持“以师为本”“以生为本”,才能发挥教师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 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学校内涵发展应是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发展学校特色为品牌的发展;是以追求质量为目标的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几年来,我校以“高起点、创特色、高质量、创名校”为办学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在确定办学理念,建设教师队伍,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学校特色上下功夫,边实践,边探讨,边总结,边整改,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科学定位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准确定位学校内涵发展的办学方向。这几年我们一直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下指导学校的改革与实践。
“以人为本”有两个方面含义:教育应该“以生为本”,把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要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学生;办学应该“以师为本”,充分信任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引领教师朝专业化的轨道发展,关注教师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需求,用赏识和发展眼光去看待教师,承认教师能力上的差异。
“和谐发展”包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的和谐发展应该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关键,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追求的境界。
二、“以师为本”,保障学校内涵发展
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运行机制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我校着力培育 “以人为本,营造人文环境,实施人文关怀,促进和谐发展”的特色管理模式。
1、
关注教师生活,实行人性化管理。
在学校管理中,注意处理好领导与老师的关系,讲究民主集中,以协调促服从。领导经常深入群众,尊重爱护教职工,关心他们的生活,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妥善解决教师生活、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充分尊重、信任和理解他们,让他们感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共同建设和谐美丽的家园。
2
、加强师德建设,塑造师表形象。
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师德师风的规定和法律法规,弘扬主流意识,强化师表意识。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积极安排各科骨干教师参加省级新课改培训,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召开师德师风座谈会,用优秀人物的事例来激发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积极性,促进教师自我完善。校长要求每位教师要有“三个魅力”,即端庄整洁、谈吐儒雅的形象魅力,诲人不倦、乐于奉献的人格魅力和广博智慧、风趣幽默的知识魅力,真正起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作用。
3
、推进名师工程,大力培养名师。
积极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全力建构和不断完善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突出重点的名师梯队培养模式。具体做法:第一层,刚参加工作的教师,重在训练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培养更多的教学新秀;第二层,工作三年以上的教师,重在深入钻研,培养更多的教学能手;第三层,已经成为市、县教学能手的教师,重在督促教学特色的自我建构,培养学科带头人。我校现有辽宁省特级教师3人。培养出了省、市、县、校级优秀教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教学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58人。
三、“以生为本”,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培植先进校园文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学校文化是“学校之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导向和内驱力。引领新办学校发展的最佳路径就是以文化滋养学校,用文化引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我校坚持把“四爱”——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爱科学作为建设先进校园文化的主旋律,通过营造一种厚德、博学、求实、进取的文化氛围,让师生置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打造立志、勤学、善思、超越的风气,让师生内化于心,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1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心营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小气候,分区域写出、挂出一些固定标语,给学生以爱国主义教育和警示的作用。教学区内,悬挂名人画像及名言,让学生随时吸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同时净化美化校园。
2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行为养成训练。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以及业余党校的作用,深化学生自主管理,在对班级和宿舍管理中,实行了动态评比激励机制,通过“日清月结”进行量化管理,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和文明学生,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提高了德育实效。大力倡导尊师爱生的好风尚,教学相长,和谐发展。
3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开展了重要节日、纪念日和学校重大集会的主题庆祝纪念活动;成立国旗班,搞好升旗式;开展军训,举办运动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文艺晚会,开展社团活动、社会调查等;开展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活动;创办宣传橱窗和“校园之声”广播站,开展国庆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办好《凌海市一高中校报》,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的沃土。
四、细化教学过程管理,确保学校内涵发展
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我们在教学上注重过程管理,把“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1
、精细过程管理,落实教学常规。
学校对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认真的检查、分析、反馈与总结,严格把好教学过程的质量关,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学校领导深入到教研组,深入到课堂,层层把关,确保教学常规的落实到位,教学目标得到实现。还通过学生问卷、学生干部座谈会、家长座谈会等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并针对问题进行有效整改。
做好常规教学的“三引”、“四关”、“五促”工作,分层督查常规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和落实。“三引”即规范教学引入,培育典型引路,强化教改引深。“四关”即备课关,授课关,作业关,辅导关。“五促”即以评促教,以考促教,以听促教,以查促教,以考促学。
2
、搭建科研平台,提升教师素质。
提升内涵发展重点在于构建高效课堂,而构建高效课堂的重点又在于练就一支精兵强将,真正实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最大受益者,学校探索出体现一高中特色的“四重”的教学模式,即重视情感因素、重视导学过程、重视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发展,着力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愿望和培养“我会学”的本领,让学生主动发展。
同时,
认真抓好课题研究,构建校本教研制度,开展常规性教研、提高性教研、专题性教研活动,组织教师通过听课、评课,共同切磋教艺,提升自身专业化素质。
总之,学校的内涵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还需要我们做更深、更广的研究,求实的努力。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定将再铸历史辉煌,成为人民心目中满意的优质高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