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多管齐下,让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蒙世旺校长 贝红中 李桂芝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3-22

多管齐下,让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广西恭城民族中学  蒙世旺校长 贝红中 李桂芝

 

       [摘  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中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以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年龄特征为依据开展养成教育,通过感恩教育、自主管理、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把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  心理特征  感恩  自主管理  校园文化 

 

        在国际间竞争转化为人才竞争的严峻时刻,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未成年人创造了一个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精神世界。中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最为迅速、最为关键的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抓好中学生的养成教育,将为人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抓好养成教育,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基础教育的中学阶段,德育教育应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以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年龄特征为依据开展养成教育

        1、明理激情──学校通过有效途径让学生牢记:“习惯决定人生”,使他们产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

        在中学生中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学生最崇拜军人。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正好让新生在入学第一周进行军训,培养学生军人般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军训,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不向困难低头、。在军训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把动作做得标准、整齐,培养学生心目中整个班级步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在操练的过程中,要求他们像军人那样克服困难,坚持军事化的认真操练。如练习广播操,要做到排队快,队列齐,做操的精神面貌好;练习站队,要做到从始至终一动不动。在整个军训期间,从宿舍的内务整理到教室桌面的书籍摆放,从开门关门到仪表仪容,都让学生用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使他们明确良好行为习惯的内涵。使学期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班容班貌。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认清了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必然会自觉地遵守规范,产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

         2、巩固效果──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

         正确的动机并不都能产生正确的结果,知规范也不一定就能守规范,偶尔能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尤其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自律能力还不是很强,有时候自觉不自觉就让自己的行为滑到了规则这外。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因此要结合实际,建立一整套有自己特色的检查制度,形成了“班主任→班干部→班级小组→学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层层检查,突出“严”、“勤”、“恒”,并把检查结果每天公布、每周小结,有力地保障规范的贯彻,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变为明确的自律意识,大大提高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3、奖优促差──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

         制定评价制度对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在对学生进行了常规宣传之后,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级小组、班集体评价挂钩,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养成教育中,要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每日进行常规检查,评出当天遵守常规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奖励,每周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一周的“学习之星”、“卫生之星”、“礼仪之星”“进步之星”、“发言之星”等。对每周在检查评比的好的班级小组要进行表扬并颁发流动红旗,期末要评选出先进班级小组和优秀学生。通过奖励优秀个人、集体,激励后进,使每个学生在各方面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与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年龄特征相吻和的。

        由于这一系列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虽然条款细致、要求严格,但是结合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等方面的特征,是以学生的自我需要为基础的,不是强加给学生的。换言之,这种“严”是以关爱为基础的“严”,不是单纯的管、卡、压,而且,各项规章制度都经过了学生在主题班会上的正反辩论,达成了共识,变成了他们自身的需要,因此,这样的养成教育得以在学生的理解和拥护中施行,真正走进了学生心里。

        二、以感恩教育为手段培养学生知恩图报的品德习惯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是一种良好习惯。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教育的功能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正是因为围绕着感恩教育这条主线去开展教育,因此学生有了感恩之心,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幸福观,有了正确的行为准则。

         1、让学生学会说“谢谢”。

         对生活感恩,要让学生从身旁开始。无论在学校,在家里,还是在社会公共场合,每当得到帮助的时候,要养成说声谢谢的好习惯。告诉学生,这一声“谢谢”似乎微不足道,却是一个人自身素质的表现,懂得感谢的人才懂得回报,才懂得生活的质量与生命的价值。而回报家长,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与目的,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报答学校和社会。

        为了做好学生的感恩教育,学校还专门请来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许多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纷纷登台发言以明志。会后,同学们纷纷用实际行动来表现自己,在学校,学生们能主动伸出关爱之手,为老师和同学帮忙,帮助学习困难和家庭困难、身体较差的同学。在家里,能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一些家务劳动,以减轻父母的负担。知道把生日蛋糕的第一块切给父母和长辈,父母和长辈生病或行动不便时,能主动端茶送水等。为了不使这种活动流于形式和潮流,学校每个假期都要求学生开展“我当一天家”、“我给妈妈洗一次脚”等感恩活动。这样一来,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帮助别人――回报帮助――帮助别人――回报帮助,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学生在一个互相团结,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环境里学习,自然学风端正,校风蔚然。

        感恩教育使学生明白,遵纪守法、努力学习是对父母、老师和资助人的最好报答;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和花草树木,保持校园的环境卫生(不随手乱扔垃圾)也是对学校老师以及辛勤劳动同学的报答。学生有了感恩之心,心灵便会变得善良美丽。校园里的粗话脏话基本灭迹,对来访的家长和领导,同学们都能主动向他们问好。校园里好人好事也会层出不穷。感恩之心使学生们成为了有爱心的人,使同学们养成助人为乐,关爱他人,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关心班集体的良好习惯。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更加有利于优秀班风的形成。

        三、以“自主管理”为目的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习惯

        不会进行自我教育的人是尚未成熟的人,这种人步入社会,难以独立地应付复杂的工作和人际交往,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劳动和生活。自主管理就是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担负起管理自己学习生活的责任。由受他人教育到自己对自己进行教育,这是个体自我意识的一个飞跃。

        1、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个体进行自我教育有多种方式,如读书、写周记、开主题班会等等。先说读书。阅读革命理论书籍以及刻划英雄人物形象、具有社会现实意义和启发作用的文艺作品,使学生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分析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通过自我对照、比较,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学校采取的办法是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利用好每一节的阅读课,让每个学生都做好读书笔记,每周检查一次。曾有学生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么加油了,怎么成绩提高不大呢?” 我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海鸥飞跃海洋的故事”,让他们明白了“勤奋+毅力=成功”的道理。再说写周记。要求和指导学生写周记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通过写周记不断获得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倡导所有学生写周记,通过批改和学生交流沟通。利用好周记这块自我教育的阵地,可以让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老师的合理建议搭配进行,收到特别好的效果。最后说主题班会。它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平台,除了完成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安排的一些统一的主题班会外,班级还要针对班上实际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如“习惯决定人生”、“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俯身拾垃圾,抬手扬美德”、 “我的目标”等,学生通过讨论、辩论,可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思想认识。

         2、发挥共青团及学生会的作用,拓展实施自我教育的平台、丰富自我教育的活动内容。

        团委是学校党组织的有力助手,学生会是学生实施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团委、学生会通过一些活动的展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参加自己组织的活动,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能更好地受到民主集中制教育和自觉的纪律教育,从而增强自治、自理能力,更提升了学生主体意识,符合培养合格公民的理念。

        建立“自主管理”式的德育模式,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式的自我管理系统,从校规校纪的制定及裁决,校园环境的设计,学生学习及生活的管理,课堂教育的评价,学生操行的评定等等,让学生人人参与,各司其责,自己管理自己,从而使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实践中,约束自我,养成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习惯,并增长工作才能。

        四、以和谐的校园文化影响学生养成追求美的行为习惯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艺术在于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这就告诉我们,良好的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学校要重视环境育人的工作,使校园达到了“四化”标准,即净化、绿化、美化、知识化。校园知识化,就是力求使校园内的每块土地“讲话”:学校门口有提醒学生注意出入安全的警示语,主要通道旁建起了学校的宣传橱窗和各班的墙报栏。根据学生实际,开辟了许多专栏,如法律知识宣传栏,环境教育宣传栏,时政宣传栏、手抄报,书法绘画宣传栏等,学校每月举行一次黑板报比赛。这些栏目长期对学生进行着生动活泼、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学校广播室起着舆论宣传的“窗口”作用。广播室由学生管理,早晚播放,宣传国内外重大时事,党的方针政策和校园新人新事新风尚,抨击不良风气。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在教育者创设的情景中反复强化,在社会环境中不断的感悟体验,才能逐步形成,才能巩固和发展,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啊!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

2、苏步青:《中学百科全书》(学校管理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第四版

4、何芳:《创造性地建设班集体》,知识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5、王宝祥:《班级常规管理与教育》,知识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6、苏学怒:《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知识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7、李汉生:《面向21世纪班主任素质》,知识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8、杨玉厚:《班主任理论修养》,知识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9、李艳红:《我的班级管理经》《班主任》,1999年,第六期

10、谭秋霞:《班主任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初探》《班主任》,1999年,第六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