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倡导健康教育,构建阳光校园”初探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童祖群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3-22

“倡导健康教育,构建阳光校园”初探

             浙江省龙游县湖镇初中  童祖群校长

内容提要    本文从“亚健康”这一医学概念引发了对当前基础教育特别是初中教育的思考,试图通过概述教育的亚健康现象,结合笔者学校管理实践,提出了“倡导健康教育,构建阳光校园”的教育愿景,初步探析了学校教育回归健康生态本真的主题内涵和构建策略。

关键词   教育的亚健康   健康教育 阳光校园

 

“亚健康”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疾病,却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趋势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联想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始于 2003 年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应试教育的种种积弊尚未消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基础教育也处在“中间状态”,初中学校教育存在各种不良现象和问题,或可称为“教育的亚健康”现象。如何认识和应对教育的亚健康现象是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思考的现实课题。

一、初中教育的亚健康现象概述

以当前初中教育为例,新课改下 各种新理念、新思想、新模式层出不穷,多彩缤纷,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教育理念、办学行为得到有益引导和规范,素质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惯性效应和升学指挥棒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学校内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明显亚健康现象或症结。

1 、“亚健康的课堂”现象

一直以来,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领域存在着三大症结:一是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或讲得过多的教学方式还时有存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二是学生的课内外作业存在着重复、低效、超量等问题,“训练”变成了“驯练”,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心疲于应付,影响了全面发展;三是学校特别是农村初中各种所谓的后进生、困难生、五类学生等群体庞大,不少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边缘人。教育和校园的正常功能、表征受到淡化甚至扭曲,学校教育的活力得不到彰显。

 2 、“亚健康的教师”现象

我国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下的转型期,物欲横流,思想浮躁。加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教育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增强,表现出一些亚健康状态。如躯体方面,症状以疲劳为主,还有失眠、便秘、头疼、腰酸背痛等。心理方面,教师易产生急躁、焦虑、抑郁、当心、恐惧等。社会交往方面,社交面狭窄,与他人心理距离加大,交往频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道德方面,世界观、价值观上存在着不利于自己和社会的偏差,导致行为的偏差、失范,甚至越轨。

个别教师由于对新形势的不适应,或对自身专业成长要求不高,导致教育教学效率不高,从工作中得到幸福体验更是无法想象。所谓快乐与幸福要从业余闲暇时间以及家庭生活中去得到,很少考虑过要从天天从事的这一份工作中得到内心的愉悦与激情。这固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是校园功能长久以来没有系统开发,缺乏引领力所造成的。教师对于学校只有工作场所的概念体认,没有生活空间、发展舞台的概念体认。

3 、“亚健康的少年”现象

笔者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和切身观察发现,不少青少年学生的亚健康状态表现在:身体上,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足同时存在,体质较弱,一些身体器官超前使用,如眼睛负荷过重,导致近视率高,以及脊柱发育偏向畸形等。心理上,来自家庭、学校、同学的压力,使青少年形成单一的心理负担,认为学习好就行了,其他都不用管。压力之下引发的逆反与厌学心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感上,青少年本应关心社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但实际上他们对很多事情很冷漠,变成单面、冷面的人。思想上,青少年思想表明化,脆弱不坚定,容易接受和改变。行为上,行为程式好,几点起床、吃饭、做功课形成定式,长此以往,容易使青少年产生行为上的偏激。我们的教育如何让青少年学生回归健康阳光的天性,这是应该值得探讨的问题。

长期以来,似乎学校就是由一群教师,通过这样那样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个地方。在一定时期,在一些地方学校几乎变成了“毕业生制造厂”,以工程师的理念,用造机器的手段,来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对于亚健康状态下的校园生活,我们的孩子是如何感受与体验的呢?现实是相当比例特别是后 20% 的学生有厌学情绪,他们到学校只是应付父母,应付老师,为了一份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有的甚至什么都不为,一天天就这么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真正从学校生活中享受乐趣和学习幸福的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孩子在亚健康的校园生态系统中,只是被填鸭的容器,正确的生命成长过程受到干扰,或片面拔高,或过分抑制,成长的烦恼越来越多,成长的快乐在这一代孩子身上正不停流失。

二、阳光校园的内涵界定

学校应该是一个洒满阳光雨露,充满生机活力的健康的教育生态系统,学校、学生、教师、家长、课程资源等各种生命体有机地共生在一起,并各自获得自然、健康的成长。学校作为一个生命体的生命意义在哪里呢?那就是让教育回归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本真面目,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让每位师生都成为健康、健全、充满爱心,能享受成功,具有强烈成就感的人,成为一个幸福并不断创造幸福的人。基于这样的认识,两年前,笔者所在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一起来讨论“我对‘健康教育,阳光校园’的理解”,为我校应对教育的亚健康现象出谋划策,试图努力营造一个新的进取目标,让爱的教育的阳光播撒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以促进我校每一个学生全面均衡、阳光健康成长。

用“阳光”来描述学校教育,不仅借用了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喻义,在这里更包含了一切符合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和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办学因素,主要是指 爱心、健康、自信、多彩、轻负、有效 等特性在办学过程中的渗透和体现。 “阳光校园”就是要使生活、工作、学习在其中的师生发展个性,体会温暖,享受健康成长。在目前,阳光教育还谈不上是一种完善的教育理论,只是一种新的内涵丰富、便于操作、正在动态生成中的教育愿景,与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和教育减负问题等关系密切。我们应通过优化和整合教育手段、教育资源,从而达到既能够减轻负担又能够提高效率的目的,从而构建一个相对健康的教育平台,一个相对轻松阳光的校园。

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向全体教职工提出实施健康教育,构建阳光校园的教育目标和工作目标,以其工作的目标来引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感。使“关注师生身心健康,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办学理念成为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总纲领。

倡导健康教育,构建阳光校园主要应围绕以下目标:

1 、学校发展目标:突出“和谐”、“发展”、“阳光”“幸福”的“人本化”教育。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师为本,实现综合效益成倍增长。从勤教苦学的校园基本状态,变为勤研、精教、乐学的阳光校园。

2 、学生发展目标:德、智、体、美、劳各种品格协调发展,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健康的心理品格和体魄,良好的合作能力,成为“合格 + 特色”的新型少年,真正体现 “做正直、文明、乐观、向上的阳光少年”的学生精神。

3 、教师发展目标:人格健全、精神面貌乐观向上、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成长迅速,真正体现“享受课堂,点燃生命,追求卓越,完善人生”的教师精神。

三、创新实施构建方略例举

总体策略是:实现学校管理从刚性管理走向刚柔并济,以柔为主的策略,构建学校“以人为本,追求人和”的学校管理模式,充分发掘和培育学校精神文化,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在学校的主人翁地位和主人地位,调动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习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值。

1 、规范办学行为,推进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分数论学生的落后学生观、质量观必然把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带入死胡同。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把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落实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这是推进学校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门课程,落实减负措施的前提下,坚持平行分班。分班时,科任老师搭配尽量做到均衡,缩小各班平均总分分差和单科均分分差,对优秀学生、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及中途插班生的派放,都力求平衡。这样,不仅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受教育的环境,也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公平竞争的起点,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竞争的积极性,有利于对教师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以此为倾注爱心,关爱学生的起点,确保教育公平。

学校千方百计搭建学生发展平台,建立健全多元评价机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让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亮点纷呈。以前,我们总是力求整齐划一,把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为同样的学生,不少学生在唯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标准下,英雄无用武之地,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厌学情绪不轻。如学校通过书香校园、体艺2+1、民间艺术进课堂、校田径运动会、科技运动会、研究性学习实践、宣传长廊、社区服务,以及各种体育运动队、学生婺剧社、民乐队、舞蹈队、校电视台、白鸽文学社、校园歌手评选、红色诗歌朗诵等等平台,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为学生搭建了多样化的学习成长平台,多元评价理念得到有效落实,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均衡的发展。

2 、重视地方校本课程开发,搭建健康教育实施平台。

学校不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更是学生生长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开启开足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学校应依托当地地方特色优势,开发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课程,整合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建立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和实践课程,挖掘学校文化资源,形成一系列源于课程标准,又重新组合生成的校本选修课程,构建了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课程体系,同时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用多彩多姿的教育丰富着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均衡地成长。如笔者所在学校三年来 实施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校本课程,意在“突出地方优势,凸显学校自身的发展特点”等理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课程开发目标,分别制订教师和学生的民间艺术教学评价体系,要求师生主动参与、体验、创新,为我校师生开辟新的成长空间。教师通过课程开发与实施,学生通过开展各种体验展示活动,彰显师生艺术教育风采,发展了师生特长,提升了师生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3 、培育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和能力,积极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

正视广大教师对自己生命质量提升的要求,是我们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让教师对学校有一个心理上的归属感,对工作产生幸福感,对自身未来有期待,对专业发展有激情。在当前教育减负的背景下,教师应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校应引导教师在弘扬敬业精神的同时,从“比时间”逐渐转到“比效率”上来。学校可开设教育教学论坛,开展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益的大讨论,每个教师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各自有效的做法、经验和思考。如我校通过 开展自主命题与学业评价研究,彰显以学本位、因学设教的发展理念,通过推行电子化备课,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均衡与共享,不断鼓励教师 寻找和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

学校应着力于如何在舞台的搭建上,环境的创设上下功夫,使发展成为组织中每一个人的共同愿景,使每个教职工在学校这个组织中获得健康的身心,幸福的体验,发展的动力;使全体教职工能够充满激情地,循序渐进地,富有个性地发展,使之成为 “阳光教师”。

实践证明,教师对职业的心理认同与体验非常重要,包括校园生活与专业发展两个方面,通过群团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努力朝着“让教职工愉悦、幸福、积极地工作”这个方向进行创设。让每一个教职员工在校园生活中快乐地工作。学校可建立骨干教师协会,进一步强化职能,发挥作用,学校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评选“学者型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首席教师”、“课堂教学标兵”、“教科研标兵”、“校级名师” “校教坛新秀”等,让每一个奋进中的教师都能得到一项属于自己的荣誉,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教师享受成功的幸福。积极为教师闯出去创造机会和条件并提供帮助,让每个人的智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

总之,改造亚健康的教育,应努力追求并实现和谐管理、轻松教育、愉快学习的目标,让我们师生一起营造健康、人性、和谐的氛围,让教师和学生沐浴到幸福的阳光,享受成长、成功、创造的快乐。提倡健康教育,构建阳光校园的探索之路艰苦而漫长,是值得每个教育者大有可为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 、《彼岸的教育》      李茂编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0月第一版

2 、《做一个书生校长》  程红兵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教育的沉思与遐想》姚宏昌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4 、《寻求突破——“十五”以来衢州市发展农村教育的探索余实践》  衢州市教育局课题组  杭州出版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