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谈“当堂反馈”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李学涛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3-23

谈“当堂反馈”的理论与实践

          河南省洛宁县第一实验中学  李学涛校长

一、问题的提出

一是传统教法仍较普遍,反馈落实存在问题。在当今课改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学行为落后于教学意识,课改认识较强,课堂策略不足,特别在广大农村学校,“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问、学生答,老师教、学生背。”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仍然非常普遍,它直接导致着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就忘,一做就错”现象出现。课堂上的“满堂灌”现象表现为教师注重了主导,忽视了主体。教学信息只是单向输出,而没有做到双向流动。

教学反馈工作的薄弱性、不及时性和不科学性,直接导致了师生教学“两张皮”现象,造成了学生学习问题的现实积累。由于没有及时准确的反馈行为,于是就谈不上发现问题(共性的和个性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行为的盲目性加剧了学生学习问题“雪球现象”的副效应,甚至在不断造就着“差生”的出现。

二是缺少一个贯穿各学段的整体教学策略。许多学校里都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宏观战略缺乏,各年级质量终端评估缺少入口和出口成绩对比,过程评估缺少横向对比,加上如前所述的反馈落实措施的欠缺,往往造成我们教学行为的极大消耗。可以这样说,每节课的问题积累直接导致了学科的问题、学年的问题、学段的问题,各级没有完成各级的实际教学目标,学段没有完成学段的教学目标和知识衔接,问题带到了高年级、高学段,学生说“我想学就是学不会呀!”,这样,我们的终端教师再优秀,又怎能在较短时间里一下解决数年积留的问题而将学生送入理想的高一级学校呢 ?

新入校的学生即使有所谓的学习“先天不足”,但若经过数年的教育培养这种不足是完全可以消除的。问题不在于教学态度、教学水平,而首先在于教学策略。

“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的教育理念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都呼唤与之相匹配的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措施的出现,而一切教学尝试都应以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地先进而行之有效的诸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等教学策略都昭示着课堂教学创新与探索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什么“式”,什么“法”的教学,都应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评估,一切教学改革均应受反馈信息的制约。“当堂反馈”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现实的教学措施,因此,研究如何进行当堂反馈,以使有效地矫正信息,调控课堂教学,减少时间消耗,避免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效率,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当堂反馈”的内涵

广义上的教学反馈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神态、表情、动作),课堂上学生朗读、答问、质疑,课堂上学生的书面检测,课后学生的书面作业及批阅,课后和学生交谈征询教学意见,学期中进行的各种测验等。

我们这里讨论的“当堂反馈”是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书面检测,它包括目标——检测——矫正三要素(“目标”是隐性要素)。

“当堂反馈”制度是反馈教学法的实际运用,它基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原理而建立,是一种以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及时检测反馈和矫正为特征的教学方法。

从信息学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信息流通的过程。教学的成败在于师生间信息反馈这一回路是否始终畅通。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效率,从信息学角度可用下面的公式来测量:

 

20120323083805.jpg          

 

在这个公式中,教师在课堂内随教学内容推进情况不断输出着大量信息,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增大学生有效信息的输入量,这样才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作为教师,只考虑课堂输出信息(讲授)的绝对量,不考虑学生输入(接收)信息的有效量,这无疑是一种盲目的教学行为。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因此,我们说,课堂反馈是影响教学质量(即 教学效率)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三、“当堂反馈”的基本特性及操作规范

1 、反馈要具有双向性(或“交往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双向流通的过程。如下图:

 

20120323083819.jpg 

对教师而言,通过反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水平与课堂预定目标比较后的达成情况,及时掌握教学效果,从而进行信息矫正,改进教法,调控教学,并及时进行查缺补漏。

对学生而言,通过做题情境反馈,学生可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诊断自己的课堂学业水平,从而及时找到差距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

2 、反馈应具有矫正性

“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的创立者布卢姆认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集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

缺乏矫正的反馈,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无效的反馈。获取反馈信息只是反馈中的一个环节,而反馈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利用信息进行有意矫正。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必须借助反馈不断地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行为及知识进行调节和矫正。矫正,不能只提供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要启发学生找出产生失误的原因,增强正迁移能力,从而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教师要强化“矫正意识”,即强化差生转化意识。知识失误多半出自差生,其失误的原因往往具有代表性,对这类学生进行及时的、经常的、有效的矫正,能有力地促进差生的转化,同时,也可以帮助优、中类学生辨析正误,引导其继续提高,这是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率的有效途径。教师这种获取信息并及时分析,且采取针对性的补救和矫正措施,是实际意义上的“二次教学”,是实实在在的培优补差行为,是“对没命中的目标再射一箭”(布卢姆语)。教师要通过反馈和矫正,及时消灭问题,避免积累,这样追求“堂堂清”,学生受益是现实的,更是长远的。

3 、反馈应具有时效性

反馈要具有时效性,教师要努力做到当堂检测、当堂快速批阅、当堂反馈信息,这样,培优补差就能及时,教师的课堂就会主动,而时过境迁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强调反馈及时性,是为了让成功者及时获得成就感(学生年级越低,这种需要正反馈的心情越强烈),出错的学生也能及时发现问题所在,以便及时矫正。少数课堂上没有批阅的检测练习,教师要带回办公室及时批阅,当天反馈给学生,并适时对学生矫正补缺。

4 、反馈应具有真实性

课堂反馈不但是在堂内完成,而且是学生独立完成。要实行教师不指导、学生不讨论、不抄袭的“三不”政策。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堂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生独立克服困难的学习品质。同时,教师要通过这种真实的反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和补缺措施。

5 、反馈应具有全员性

    教师要组织学生全员参与检测,检测题全收全改,全面反馈信息,问题学生的答卷必须下发(自我矫正后再交教师批阅)。教师要避免只批阅部分学生答卷的做法。反馈的形式应在全面批阅的前提下选择整体评价、个性辅导、追踪检测等形式。

6 、试题应具有测量性

当堂反馈所用试题要和课后练习作业在功能上区分开。前者侧重检测和反馈,后者在于巩固和迁移。只有正确区分试题功能才能保证当堂反馈的效度。这里需注意的是:反馈的时效性和试题的测量性决定了当堂反馈的不可替代性,它和后期的作业是功效不同的两个概念、两种行为,二者相互影响,相对独立,缺一不可。教师要区分试题功能,不能简单地将课后作业改在课上来做,从而代替课堂反馈。更不能用单元考试来代替课堂反馈。

7 、试题应具有目标性

参照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检测反馈试题的拟定原则。任何教学行为都要导向教学目标,内容无关目标和难度超越目标、降低目标的试题一率不得出现。例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新情景下解决新问题,但是,教师却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的检测题做出了某种暗示和铺垫,使学生的行为变成在旧情景下解决问题,从而降低了难度和等级水平。教师不应怎么讲就怎么测,应避免命题思路和教师讲解的思路僵硬一致的做法,避免知识简单搬家的做法(这样的测试连识记的水平都达不到,学生虽然答对了,但并没有实现目标的达成。),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1: 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回忆性散文《范爱农》,其中有一处败笔,请你指出来。 5 分)

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种,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注:文中的“革命”指辛亥革命。

2:《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请你选择下面标志正确的一幅图。

( 图略)

8 、试题应具有层次性

试题应同时灵活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达成课堂目标必须人人过关的试题,是适应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不搞全班一刀切,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试题,各类学生各得所需,各达其标。

9 、试题应具有学科的差异性

理科的教材知识体系有严密的序列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知识点易于分解,能力水平层次有较明显的界限,知识与能力的认知评价有较强的客观性。文科的教材却有较明显的综合性,尤其是语文,一篇课文几乎包揽了所有的语文知识;知识与能力之间难于立竿见影进行迁移,知识和能力的认知评价有较强的主观性。有鉴于此,理科反馈矫正可以多层次推进。文科综合性强,反馈难以形成递进层次,一般多是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反馈试题。

10 、反馈形式应具有多样性

从试题来源讲,有课本试题、资料试题和教师自行设计的试题等;从试题呈现方式上讲,有编印的书面试题、小黑板试题、投影试题、多媒体课件试题等;从学生完成方式上讲,有反馈本、反馈卡,或直接做在《资料》本上。

 

总之,当堂反馈工作是优化课堂结构、推进新课改的落脚点,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落实课堂效果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既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力的教学手段,更是推动学校长远发展的一项前瞻性教学战略。教师要灵活操作,力避形式主义和形而上学,努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力求最佳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