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浅谈新课改形式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党威林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3-31

                 一

             ——浅谈新课改形式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

 

南阳市唐河县第一初级中学    党威林

摘要: 一堂语文课好的导入恰似一台戏的序幕,能牢牢吸引住观众。精彩而成功的导入 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中。语文课的导入很重要,其方法也很多,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导入法、音乐导入法、随机导入法三个方面的 的运用策略作以阐述。

关键词: 语文课    导入方法    课堂效果

正文: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就像一粒小石子,虽然小,却可以击中学生的“心湖”,激起朵朵涟漪,形成“一波漾动万波随”的局面,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下面就以教学中的几则实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所运用的课堂导入方法:

一、情感导入法

俗话说:“情感的威力决不亚于智力和体力之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情感是最好的教育工具。创设一定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是语文课堂最常用的导课方法之一。那么,如何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呢?

 1 、捕捉学生心理,因势利导,拨动情感之弦。

教学中情感是最好的教育工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心理,去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点燃他们的激情。很巧,“教师节”那天,刚好要上巍巍《我的老师》一文。学生那天的表现很出乎我的意料。刚踏进教室,一声饱含深情的“老师,节日快乐”代替了熟悉的“老师好”,多么平常的一句话,我却被深深地感动了,当时眼睛就湿润了。这表明孩子们很爱戴自己的老师,这无疑也给本节课教学带来了一份很好的“资料”。我因势利导地进入了新课,学生或许受到浓郁情感氛围的影响,课堂表现格外好,平常的拘谨不见了,小组合作是那样的默契,讨论问题是那么的认真,语言表达流畅了许多,看着那一张张热情洋溢、急于求知的脸,我欣慰地笑了。平时课堂上那些难以体会的感情全然被那富有激情的读书声和回答问题的声音代替了。这是什么,这不正是对文章内容的探讨,是作者的感情之所在吗?这更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表白。

2 、创设共鸣气氛,由境入情,扬洒课堂激情。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据统计,“中小学语文教材有90%以上的课文表现了自然景色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形象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使学生“披文以入情”,从而受到感染,与之共鸣。导课时,教师选准动情点,可用媒体、光碟、语言等创设诗画般意境、动人心魄的情境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情感,产生心灵共鸣,获得精神熏陶,让整堂课在创设的的情感氛围中运作。 如我为《春》设计的导语:

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散文家朱自清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

这则导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春题散文诗,接下来我又让学生背诵了两首描写春光美丽的富有优美意境的古诗。学生听了这段导语,已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境地,还没读《春》,就已沉浸于浓浓的春意之中了,这样顺势一引,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春》的艺术意境之中。

二、歌曲导入法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初中学习比较紧张,课前播放音乐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疲惫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中通过播放与该课内容相关的歌曲来导入,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对新课产生吸引力,同时,歌词的内容也可辅助教学。

教学《黄河颂》一文,开头就以学生熟悉的“保卫黄河”导入。学生热情高涨,不少人还跟着唱起来。歌曲结束,新课伊始,学生对黄河有了更特殊的感情。成功的导入,如水到渠成。再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王菲的深情演唱,立即把学生带入感伤的氛围,也帮助学生很快记住了这首词的内容,教学效果很好。但歌曲选择要注意贴近教学内容,并有教育意义,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三、随机导入法

弟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我们精心设计好一段开场白准备上课时,由于种种原因或许会用不上,这老师就要随机应变,调整原先的计划,采用更适合当时情形的方法来导入。

有一次,我去上午休后的第一节课,走进教室一看,学生一个个睡眼朦胧,无精打采的趴在桌子上。当时,我很生气,想训一顿,但又觉得不妥,于是我就在教室里转,转了一圈又一圈,这时,有同学就问了:“老师,咱们今天学哪篇课文,你怎么这么沉默?”正是他的这句话提醒了我,我快步走上讲台,大声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全班同学的目光唰的都聚集到我这儿来。我一看时机成熟了,就问:“你们要爆发还是死亡?”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到:“在沉默中爆发!”孩子们被“唤醒”了,课也能开始了。

另外,上复习课一般是不需要导课的,但为了复习效果更好,我们不妨也使点“雕虫小技”。比如一次上复习课时我说:“老师今天上课没激情,咱们先做个游戏好吗?”学生答:“好!”“那么请伸出你的左手,再伸出你的右手,请把右手放在左手上,然后使劲拍。”同学们笑着,拍着,说着:“上当了,老师让给他鼓掌呢!”课堂在愉悦中拉开了帷幕。

课堂导入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造。设计得好,它能优化知识结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沟通师生情感,使学生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感悟语文,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要求。只要我们勤于钻研,精心设计,为每一节课选择好特定的“小石头”,适时投下去,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出现“万波涌动”的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