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蔡晓峰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3-31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

唐河一初中    蔡晓峰

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 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目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还不尽如人意,德育方法简单,德育实效性不高。因此,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是一项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真正树立德育为首的教育观念

学校德育工作历来是我党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 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方向发展的重大问题。 学校德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之所在。智育不好,培养的学生是 次品 ,而德育不好,培养的学生是 危险品 。但是,在目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现实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的倾向还十分严重,学校德育工作成为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问题大喊大叫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要求 每一位教育工作真正树立德育为首的教育观念。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今天,我们的时代在不断发展,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从国际环境来看,一方面,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 西化 分化 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同我们争夺思想阵地,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人类社会正迈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时代,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

其次,从国内环境来看,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见利忘义、不讲信用、以权谋私等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灵魂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目标是真正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 人类灵魂工程师 ,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再次,从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今天,青少年学生关注自我、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但是他们还没有树立牢固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是非、善恶、美丑的判别能力,极易受到社会上腐朽思想、丑恶现象的影响。

由此可见,当前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刻认识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实效。

二、            努力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去适应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创造性人才,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们认为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积极举措,是素质教育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召唤。所谓主体性德育模式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作为主体,通过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德育的过程和实践,引导受教育者对德育的原则和内容自觉地进行理性思考,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自觉、自愿地作出合乎正义的行为选择的一种教育模式。为此,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德育目标的导向性和层次性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灵魂。德育目标的制定,一是要有伦理学的依据,根据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而定;二是要有心理学的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定。学校德育工作总是服务于社会,我们在确立学校德育目标时,首先要注重导向性,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学校德育目标的确立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学生身心发展有着个体的差异性,因而,德育目标的确立要具有层次性。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国的德育目标与我国的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受教育者的实际都有较大的 坡度 ,普遍显得过高,注重导向性而缺乏层次性。过高的道德目标使很多学生难以做到,而缺乏层次性的德育目标使学生无法区分道德要求和道德追求,导致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视而无法落实,也使得道德追求也失去本身的导向作用,以至于学校德育出现 小学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而大学不得不进行行为养成教育 的怪现象。为此,当前我们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加强学校德育目标的层次性的研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制定一套适合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本道德规范,使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道德水平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追求。让学生从基本的道德要求做起,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做起,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做起,逐步向更高道德追求迈进。

(二)、突出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德育内容是德育工作的源。德育内容的选择,一要面向社会现实,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定;二要面向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而定。德育内容总是服务于德育目标,我们在选择学校德育内容时,首先要注重针对性,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道德水平的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道德目标,确定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的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这样,才能增强德育内容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其次,学校德育内容要随时代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要突出时代性,只有紧跟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特点,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始终充生机和活力。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国的德育工作还带有政治色彩,德育内容还贴着政治的标签,学校德育工作被当作 救火车 来使用,明显不适应于我们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以,我们在选择学校德育内容时,一方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不断增强学生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三)、强化德育过程的主体性和情感性

德育过程是实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途径。在德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了解德育要求,掌握德育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会关心,关心社会和他人,也关心自己。德育过程是一个师生主动参与双向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主体,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并一直贯穿着情感的交流。所以,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一种主体性和情感性的观念,不断营造一种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德育过程才能有效地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学校德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德育知识的 灌输 ,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 容器 ,而看不到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的情感需要,也看不到自己的主体性和情感需要,其结果是学生的情感被压抑了,个性被湮灭了,变得冷漠和偏激。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教师首先要树立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过程,尊重学生主体性,不断地营造民主氛围,用自己的主动性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自觉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对德育的原则和内容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使道德要求从外在灌输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增强学生道德的自觉性。其次,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富有激情,关心学生情感,不断地创设情感情景,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升华。

(四)、注重德育形式的多样性和实践性

德育形式是实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手段。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的整体性和层次性,以及德育对象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这决定了德育形式必须注重多样性。而德育目标的实现,德育内容的落实,最终都要体现在品德践行上, 道德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实践 ,这要求德育形式要注重实践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德育工作只注重于外部的 灌输 ,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选择,德育形式显得单一、陈旧、封闭,只注重课堂而忽视实践,只注重说理教育而忽视情感陶冶,只注重严格管理而忽视教育疏导,只注重榜样示范而忽视自我教育。其结果是学校德育工作成为表面文章,无法触及学生的情感和灵魂,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实践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新形式下,学校德育首先要努力探索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说理教育与情感陶冶相结合、严格管理与教育疏导相结合、榜样示范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多样化形式,并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特殊作用。其次。学校德育要重视德育形式的实践性,学校要引导学生开展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不仅要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并要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校德育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向生活,使德育活动生活化,这样德育工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对人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上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积极地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

学校德育环境包括 硬件 软件 两个方面。从学校德育环境的 硬件 来看,首先要美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放松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为此,一要优化学校的布局,使学校的办公区、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布局和谐统一;二要绿化学校的环境,让学校变成一个花园式的学校;三要净化学校的环境,搞好卫生,保持清洁。其次,要建立学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手段在德育工作中有着特殊的作用,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 ,学校德育必须充分利用这个新阵地。再次,要开发和建立学校的德育基地。德育基地蕴藏着宝贵的德育资源,我们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德育基地增强学生的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

从学校德育环境的 软件 来看,包括 显性 环境和 隐性 环境两个方面。从 显性 环境来看,首先要加强管理,制定一套科学的学校德育制度。科学的德育制度是德育工作得以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一要健全学校德育管理制度,明确做好德育工作是学校党委的工作重心,完善德育工作领导负责制;二要加强学校德育研究制度,推进德育理论的研究和德育实践的探索;三要建立学校德育服务制度,为德育工作收集资料和提供信息,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其次,要强化德育意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是德育的传播者,还是德育的实践者。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有着一种榜样作用,对学生道德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 隐性 环境来看,首先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校风、班风。良好的所有校风、班风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体现,它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学校必须大力开展创建 文明学校 文明班级 文明宿舍 和评比 三好学生 优秀干部 等活动,积极倡导 志愿者 手拉手 等社会公益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其次,要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氛围是一种重要的德育环境,对学生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积极开展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如文学社、艺术节、运动会以及各种形式的竞赛等,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仅有一个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当前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指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的中心环节,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把公民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认真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良好的契机,希望我们每一人都能为此做出一点贡献。

 

 

相关文章